上海主任: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不能只降糖,还要控制好这些指标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5 浏览量:1
光是把血糖降下来还不够,糖尿病就像家里漏水,不只是水龙头的问题,水管、地板、墙面全都得查一遍。
糖尿病不是“血糖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全身代谢出了问题的病。
除了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肝肾功能这些指标也得一起搭配着看。不然就算血糖看着正常,身体也可能在“偷偷出问题”。
血糖降下来了,心脏却出事了
不少人以为血糖稳住了就万事大吉了,可现实不是这样。有些人血糖控制得挺好,却突然脑梗、心梗,甚至肾衰竭。问题出在哪?就是忽略了别的指标。
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四成最终会出现心脏病或中风。这不是巧合,而是因为糖尿病让血管变脆、不通畅,再加上高血脂、高血压这些“帮凶”,心脑血管跟着一起遭殃。
血糖就像锅里的水,火关小了水温是降了,可锅底已经烧黑了,锅边还漏水,不修锅光控火,迟早还是锅坏了。
不只是甜食,肚子大了风险也大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吃出来的,其实肚子大才是更危险的信号。肚子上的脂肪叫内脏脂肪,它不只是肉多,而是会分泌一些让血糖更难控制的物质。
有研究发现,腰围超过标准的人,哪怕体重不算重,得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就要警惕。
这就好比屋子里堆满了杂物,不光碍事,还容易招虫子,时间一长,连空气都变得不流通了。
血脂高不疼不痒,却最容易偷袭
糖尿病人中,超过一半会出现高血脂,但大多数人没感觉。直到有一天突然心梗、脑梗,才追悔莫及。
高血脂就像家里墙角长的霉斑,平时不注意,但它悄悄在里面搞破坏。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这些指标一旦高了,血管就开始变窄、变硬,血一流不过去,问题就来了。
医生建议,糖尿病人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升的,要特别注意。控制血脂,除了吃药,更要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这些“油头重”的食物。
血压波动大,伤的是肾和眼
血压高就像水龙头突然拧到最大,水一冲,家里的水管、下水道都会受影响。糖尿病人本来血管就脆,再一冲,肾脏、眼睛、心脏这些“细小又重要”的器官最先受伤。
糖尿病人得肾病的人非常多,有一种叫“糖尿病肾病”的病,就是肾脏慢慢失去功能。早期完全没症状,尿也正常,等到尿里开始出现蛋白,就说明肾已经在“透支”。
所以别等脚肿、尿少才去查肾。糖尿病人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这些指标,才能早点发现问题。
眼睛模糊可能不是老花,是血糖搞的鬼
很多人突然觉得看东西模糊,以为是老花眼,其实有可能是血糖影响了眼底的血管。糖尿病会让眼睛里的血管变脆、渗血,甚至引起视网膜病变。
一旦视网膜出问题,轻则模糊,重则失明。所以糖尿病人别等眼睛出问题才去看眼科,每年一次眼底检查,是防止眼睛“悄悄出事”的关键。
有些人控制了血糖,眼睛还是模糊,是因为血压和血脂也没控制好。三者一起高,就像三只猫在屋里一通乱抓,家具、窗帘、地板没有一样能幸免。
药吃得对,身体才跟得上
糖尿病的药种类很多,不是什么人都适合二甲双胍。有的人胃不舒服,有的人肾不好,这药吃了反而伤身。也有人血糖高,但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少,就得用打针的胰岛素类药物。
医生会根据平时的血糖波动、饭前饭后差别、有没有低血糖、肝肾功能好不好,来选药。有些人自己加量、自己换药,结果血糖反而更乱,还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不是小事,轻则头晕手抖,重则昏迷。尤其是老年人,一旦低血糖摔倒,后果更严重。控制血糖要“慢慢来”,不是一味追求低,而是要稳。
饭菜顺口不等于健康,吃的内容要讲究
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吃米饭,而是要会搭配。比如一碗白米饭,配上一大盘炒土豆丝,血糖马上上去。但要是换成苦瓜炒鸡蛋、凉拌黄瓜、青菜豆腐汤,血糖升得就慢。
蔬菜要多吃,但不是所有蔬菜都适合,比如山药、莲藕、南瓜这些虽然是菜,其实含糖也不少,吃多了血糖也会飘。
吃水果也不是禁忌,但要选对。苹果、猕猴桃、柚子这些升糖慢、纤维多的水果适合糖友。而西瓜、榴莲、香蕉这些含糖高的,吃一点点就好,不能当饭吃。
睡眠一乱,血糖也跟着乱
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不是饭没吃对,而是晚上老睡不好。长期失眠、熬夜,会让身体的调节功能出问题,糖耐量变差,血糖就容易飘。
睡眠不好还会让人白天更爱吃甜的、油的,越吃越胖,越胖血糖越高,形成恶性循环。想控制血糖,晚上早点睡,比白天少吃一口还重要。
图表看懂糖尿病要控制的关键指标
控制不好这些,糖尿病就像定时炸弹
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肝肾功能,这些不是选一个控制就行,而是得搭配着来。就像做菜,光有火候不行,材料、调味也得搭配得当,才能做出一道好菜。
糖尿病不是突然来的,也不会突然好。它像虫子蛀木头,一点点地破坏,如果不在早期发现,不一起修补,等到木头断了,再补就来不及了。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孙鑫,袁景,单玲,等.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介绍与比较[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6,23(11):10-19.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11.00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10221-00095.
[3] 何清华,郭立新. 全球不同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与临床实践介绍[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1):1-3. DOI:10.3760/cma.j.issn.1673-4157.201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