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将法言法语化为乡音土语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6  浏览量:1

“这是我的‘法律明白人’证书。”日前,坐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厅里,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村委会主任金其华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另一身份——村“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是具有较好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经过法治培训,能够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带头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人员。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培养“法律明白人”420余万名,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以上“法律明白人”。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金其华先后任砖佛寺村代课教师、村民组长、村文书、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已扎根基层30余年,见证了法治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作为“法律明白人”,金其华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做到自己先明白,才能让群众明白。

“最大的困难是学习时间难以保证。”金其华告诉记者,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真正专项、系统地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要靠自己“挑灯夜战”。

相比“学明白”,“讲明白”更难。在金其华看来,在基层普法,一定要把“法言法语”变成“乡音土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让他们明白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

金其华认为,“法律明白人”要在法律条文和老百姓之间起到纽带作用。他说,农村邻里间难免发生矛盾,“我们用土话讲,有理按理讲,有伤就走法律程序,如果大家都没什么事,那就算了,把矛盾化解掉。”

“叫花子争门楼,天亮了是别人的。本来就是公用的,你们还争得理直气壮。”金其华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到,村里有一对堂兄弟,建房时为了两家之间公用的巷道争得不可开交,他用当地俗语劝告,让两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作为一名“法律明白人”,金其华还是社情民意传递员、法治教育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他用法律帮助乡亲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难题,以案释法,传法律知识。

“群众的感情最朴素,我们只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再难的事,我跑一趟解决不了,就多跑几趟。”金其华说。

“有事找金其华”渐渐成了村民的口头禅。2024年,因流转大户拖欠地租,王店组群众要强拆大户的蔬菜大棚,金其华赶到现场了解情况,通过一轮又一轮面对面讲法律、说政策,化解了双方的争议,为群众讨回了租金,并规范了流转合同,有效保护了双方合法利益。

在金其华看来,群众利益无小事,用心办好群众的每件事,群众就会认可和信任自己,也会更加认可和相信法治。

2019年,金其华组建志愿普法服务队,为周边5个乡镇67个村义务开展普法1000多场次,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坚持以案普法,让群众通过具体案例更好地了解法律,提升法治素养。

“夏天大家在一起纳凉的时候,我们过去组织一下子,大家谈谈话、交交心,也是一个普法的渠道。”金其华还通过召开“板凳会”的方式,宣传、普及群众遇得到、用得上的法律政策。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对电信诈骗识别能力弱的情况,他在“板凳会”上讲解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会后进行反电诈测试,群众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

金其华先后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调解为民好榜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并于去年获评“2024年度法治人物”。如今,在金其华的带领和影响下,村里已经有了6名“法律明白人”。

“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这些年来从未离开过我所在的村,我的心愿也很简单,就想村里的老百姓过得好,我们村平安和谐。”金其华大声说出自己的心声,“我认为,如果每个村子都平安了,我们的乡、县、市、省也就平安了,我们的国家也就平安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景也会越来越美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