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的中国留学生,正涌向这个“穷鬼留学天堂”
发布时间:2025-08-08 00:52 浏览量:2
出国留学,一直是“贵族标签”的代名词。
欧美动辄五十万一年的留学预算,让很多中产家庭望而却步。
然而,当高昂学费换不来确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寻找低门槛、高性价比的新路线——中亚,正在成为中国留学生“降本增效”的热门选择。
01
中亚:从出海新热土到留学性价比之选
无人问津的角落,今年 4 月,蜜雪冰城悄然开出中亚首店,选址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 Forum 商场。
阿拉木图的华人闻讯纷纷前来打卡。凭借三成华人客群与七成本地顾客的支撑,这家蜜雪冰城试营业首月便创下 43 万元人民币的营业额,较预期翻了一倍。
就在不久前,这家商场里还新开了一家中文 KTV。甚至在 “雪王” 周边,你能找到兰州拉面和云南过桥米线的店铺。网友们一边感慨 “妈妈,人生是旷野”,一边又认清现实:“旷野上也满是中国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 @Sin Nombre
中亚,正成为中国快餐连锁企业出海的新去处。越来越多年轻人奔赴中亚,寻觅新的掘金机遇,留学生群体也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往昔,欧美是留学的主流目的地。但近年来,受国际局势与就业形势快速变化影响,人们渐渐发现,高昂的留学费用未必能换来更确定的未来,留学欧美的性价比持续走低。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2025 出国留学蓝皮书》显示,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演变,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正日趋多元,低调的 “中亚” 成为新兴热门选项。
一位在吉尔吉斯经济大学攻读硕士的女孩,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吉尔吉斯斯坦,简直是穷学生的留学天堂。”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哈萨克斯坦的人气最高。
哈萨克斯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当地外国留学生超 3.1 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数量实现翻倍,从 2020 年的 977 人增至 2024 年的 2089 人。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地缘政治变化、中西方与中亚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因素,也受留学家庭 “消费降级”、中亚各大学世界排名提升的影响。
无论怎样,中亚正成为一个独特的 “性价比之选”。
02
学费低,申请难度小
中亚成为“留学界的蜜雪冰城”
“塔吉克斯坦,堪称留学界的‘蜜雪冰城’。”
社交平台上,一家急于拓展业务的塔吉克斯坦留学中介,曾这样卖力吆喝。
这话不算夸张。中亚多数大学的学费,与国内三本院校不相上下,仅为欧洲高校的三分之一。像塔什干国立技术大学,本科学费每年 8000 至 1 万元;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的硕士项目,一年学费则在 3 万到 4 万之间。
《2025 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2024-2025 学年,中国留学生总数预计达 85.6 万人,同比增长 8.3%,其中 42% 的留学家庭年收入低于 30 万元。
对于家境普通却有留学计划的家庭来说,选择中亚国家,能有效减轻留学带来的经济压力。
《2025中国留学白皮书》
正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的 @yyy 算过一笔账:一年学费 3.5 万元,往返机票约 3000 元,中介和签证费用 1 万元,再加上房租及其他生活费,读完一年制硕士,十多万元便足够。
反观欧美等热门留学地,成本持续攀升。英国伦敦地区最为昂贵,学费加生活费每年约 50 万人民币;2024 年,在美中国留学生人均年开销达 5.2 万美元(约 37.3 万人民币)。若就读名校,费用更高 ——2025-2026 学年,美国排名前 50 的高校,一年学费多超过 7 万美元。
高昂的费用意味着更高的断供风险。近年来,大量留学生在英、美、澳及北欧等地遭遇断供,为维持学业,他们不得不靠做家教、送外卖、当服务员谋生。相比之下,留学成本低廉的国家,无疑是更稳妥的选择。
除了学费和机票,中亚的物价也很有竞争力。首都比什凯克的物价水平接近中国三线城市。
这里的牛羊肉每公斤 5 到 10 元,格瓦斯一杯 2 元。有留学生分享,当地 900 克的酸奶售价 7.5 元,一份炒面加一碗羊肉土豆汤 48 元,俄语入门培训班每月约 500 元。
除了价格低廉,中亚大学的申请难度也较低。即便是中亚顶尖的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 —— 其在 2026QS 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 166 位,高于国内的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 —— 申请门槛也远低于英美的热门高校。
让不少人头疼的语言关,在这里算不上难题。中亚高校通常不要求留学生熟练掌握俄语或本国语言,对英语的要求也不高。除部分全英授课项目会硬性规定托福或雅思成绩外,多数学校和项目只需准备英语面试。
尽管申请门槛低,中亚的高等教育实力并不弱。中亚国家重视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率一直较高,在脱离苏联前,在校大学生比例甚至超过同期的英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 年,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教育投入占 GDP 比重均超过 4%,高于中国。
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储备丰富,加之作为前苏联工业基地的遗产,“斯坦国” 的矿产技术类及其他理工专业实力较强,俄语和其他小语种专业也是颇受欢迎的选择。
03
不是降维选择,是路径的重组
有人说,去中亚是 “走投无路才出国”,也有人讥讽那是 “镀不上金的留学”。
但中亚五国对中国学生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不以 “更好” 见长,而以 “更可能” 立足。
它让那些被主流留学通道遗落的人,得以搭上前行的列车;
它让出身平凡、预算有限的学生,也能窥见世界的另一番模样;
它不是精英专属的赛道,却提供了另一种人生可能 —— 实用的、务实的、稳妥的。
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路径创造。
每一代人的留学选择,都藏着他们所处时代的印记。
在不确定性不断叠加的未来,中亚成为了一个可预测、可承受、可落地的选择。
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斯坦国。但知道那条路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