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军售背后的技术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25-08-11 10:16  浏览量:1

近期,土耳其的“可汗”战斗机计划备受关注,埃及、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纷纷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有意加入 。这本是国际军贸领域的正常合作意向,却也引发了诸多担忧。有人猜测,这些国家是否打着获取先进战机技术的主意,甚至等待中国出售J35给巴基斯坦时偷取技术,或者试图窃取J10C技术参数来研发低配版“可汗”,这无疑给中国的军售安全敲响了警钟。

从国际军售的大环境来看,技术安全一直是核心问题。欧美等军事强国在军售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保密体系。以美国F-35战机出口为例,在技术保护方面可谓煞费苦心。F-35的发动机配备远程控制装置,一旦出现异常或可能的技术泄密风险,美国就能通过远程操作限制发动机性能,甚至直接锁死 。其航电系统的软件代码层层加密,只有美国授权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维护和升级,有效防止技术被破解。欧洲在出口“台风”战机时,也严格限制技术外流,对于战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都要求在欧洲本土指定工厂进行,并且对进口国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接触权限设置诸多门槛。

回到“可汗”战斗机计划,土耳其自身航空技术虽有一定发展,但在关键技术上仍存在短板。若其他国家加入该计划,在技术合作与共享过程中,难免存在技术交叉与交流。巴基斯坦作为中国长期的军事合作伙伴,在武器装备采购上与中国关系密切,此前就有引进歼-10C等战机。一旦其参与“可汗”计划,且与中国的J35交易达成,技术泄密风险将陡然增加。历史上也有过类似教训,我国曾向巴基斯坦转让彩虹3无人机技术,巴方后续将技术移交土耳其,实现批量出口攻击性无人机 。不仅如此,巴基斯坦在掌握彩虹3技术后,还设计了魔改版的夏普尔2无人机,在中东北非市场挤压彩虹系列份额。

对于中国而言,军售不仅仅是简单的武器买卖,更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与技术优势的保持。在出口歼-10CE时,中国就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技术保护措施。战机维修诊断系统直连北京云端,每次检修生成两份报告,简化版给巴方,完整版传回中国 。即便如此,当巴方提出要歼10CE生产线时,也被中方坚决拒绝。如今面对可能的J35出口,以及周边复杂的军售环境,技术安全必须摆在首位。

再看巴基斯坦国内情况,虽然中巴关系深厚,但巴基斯坦国内部分势力亲美、亲西方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国际政治博弈中,这种复杂的立场可能使巴基斯坦在技术合作上出现变数。一旦其与其他国家在“可汗”计划中深度合作,在外部压力或利益诱惑下,就有可能将从中国获取的技术参数泄露出去。

中国必须从欧美等国的军售技术保护策略中汲取经验。在发动机技术方面,研发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实时掌握出口战机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当检测到异常数据传输或未经授权的操作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限制发动机功率甚至使其停止运行。对于航电、火控等关键系统,采用多层加密技术,定期更新加密算法,确保即使硬件被获取,核心技术也难以被破解。在技术人员培训上,严格筛选培训对象,限制其接触核心技术的权限和时间,并且要求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一旦违反,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际军售中的技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中国在积极开展军贸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必须筑牢技术安全防线,防止核心技术外流,以保障国家军事技术优势和战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