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有经济,重回计划经济都是被历史证明行不通的道路

发布时间:2025-08-10 13:17  浏览量:1

历史很少给第二次机会,人们总拿旧钥匙试图开新门。互联网近两个月讨论再度泛起一波毛主席思想的呼声,说要把钟摆拉回去!清算那些改革进程中获利的民营企业家?现实是有点复杂,玻璃水和矿泉水能不能混着喝,这谁能说不行呢?不过时代变了也不能假装没变,那九十年代的革新,现在还扒拉那些“受益者”翻旧账,真有必要吗?

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怎么说都得承认,那是经济进步的楔子。民营经济逐步登场,从没人看好到全民参与。房子、工厂、票子,那时候老百姓一窝蜂地往城市里去,谁还记得自己是不是农村户口?有些人说国有企业好,稳定,铁饭碗。可九十年代国企裁员潮,厂里数千人,一夜之间下岗不知去处,不光是没饭吃,连身份也丢了。有信源数据还在网上挂着:中国1993年到1999年国企下岗职工累计约2700万人,这不是随口说的数字。那些人现在还在城市里买房、工作,都是民营经济打开的新门带来的机会。国企的门关住了,民营经济的窗户才刚刚开。

倒退回计划经济,好像一切都公平了,人人一碗饭,一样多钱,真的如此?那个时代福利分配虽然“均等”,但实际生活质量压根就不能比。清算改革中的种种得利者也好,民营资本也罢,总有人盯着不放,觉得红利分配不均!可是多数时候,本质原因不是制度不公平,而是人的差异。没学历没关系的人,计划经济年代连工厂门都进不去,拿什么“分红利”?民营经济掀起一阵阵创业潮,横竖都给了更多普通人机会。你若没背景,但肯动手肯动脑,大概率能吃饱饭,这是一种真平等。

有人说,国有企业不盈利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太猛要收束。现实是,在市场竞争里谁不盈利就被淘汰,跟企业标签根本无关。上海、深圳这些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头部企业八成是民营或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高度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金融,民营企业站在商品制造、服务创新、互联网风口。两条腿走路,民营经济带来的灵活与效率,是历史数据活生生地留在这里。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年鉴》近五年也都显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稳定在60%以上,吸纳70%以上就业。如果只靠国企撑场面,所有人的饭碗还能端住吗?

再讲“公平”,计划经济时代讲分配,大家等着发粮票。现在讲创造,多劳多得。网络上有人喊要均贫富,可真要搞一刀切,社会资源会不会被过度消耗?企业家辛苦打拼,说到底,财富是靠努力争取来的。其实,社会主义最大的实质,不是绝对平均而是让普通人有机会。做餐饮、开网店、送快递,这些产业结构过去根本没有出现的空间。普通人从农村户口跑进城市,买车买房,就是靠了那些民营经济给的工作机会。说到底,政策给路,个人得靠自己走。

追责二十年前的改革者,甚至让企业家出面道歉,这在现实语境中显得不太正常。历史不是只有成功和失败,更有无数中间阶段,有时候对错很模糊。那时候摸着石头过河,不完善的东西后来已经被不少制度补回来了。清算、倒退,反而会撼动已有的社会共识。还记得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超国企。哪个群体被清算,又能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问题不只在道德标准上,还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动力。

当然,不能否认,有些民营企业家确实在灰色地带游走。有失公允的分配、不透明的操作也存在。法律环境早已比过去更健全,一旦发现问题,依法惩处就是。但要一概清算,这跟历史进步是冲突的。至于改革红利,应该让全社会都能参与,而不是只让回头看的人挑刺。历史发展总有短板,终不能靠愿望拉回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现实主义和历史主义。政策紧贴社会实际,每一次调整都兼顾公平与效率。以经济建设为核心,这是中国四十年现代化的底色。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谁能提高生产力,谁就该被重用。哲学思辨再高明,也敌不过人民生活的现实变化。近三年新基建、新能源、科技创新,无处不是民营资本的身影。这些成果在城市楼宇、乡村田野甚至直间里,见证着生产力又一次跃升。

说到底,批判民营企业的声音有它的依据。他们有些过度扩张甚至资本逐利,给社会带来不确定性。但也不能只看坏处,民营经济的活力让无数人有了新饭碗,有了希望!推倒重来、重回平均主义,经济进步会不会停滞?不说绝对对错,每个人都该在历史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现实。

偶尔也会怀念过去的安稳,那种铁饭碗地位,工资分分钟有保障。实际生活里,现代年轻人更愿意试错与打拼,也许薪资波动更大,但机会更广。计划经济年代可没有这么多选择,谁还指望回到过去?没人能准确说出新的分配机制一定更好,只能在变化里多等一等,看时间给不给答案。话说回来,最有实用价值的制度,往往不那么完美,但能让更多人获益。

有人提出,现在民营经济也有陷阱,比如平台用工的不稳定,资本市场的风险。可谁能保证国有企业就永远没有问题?社会变迁就是如此,短期内难言绝对正义。

其实,大多普通家庭都体会过改革的红利。不管是刚毕业的小白领,还是村里的老工人,机会变多了!只可能让某些人暂时失落一些,但社会总要前进,不是吗?

今天你或许会觉得矛盾,眼前多劳多得,人人拼命;但也会怀念那个按资分配,安稳一生。前后观点甚至貌似冲突,但只要大家有选择,就是好事。如果要说核心,其实一句话也能讲清楚:时代早就不同了,不回头也是常态。

历史里的门开过一次又关上了,新的路其实早就没有回头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