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逼疯女生的“骷髅审美”,比“露臀照”还炸裂!
发布时间:2025-08-11 10:27 浏览量:1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提起现在的女装设计,很多女生嫌弃得直摇头。
尺码越来越小,布料越来越少,模特一个个又高又瘦,把衣服穿得时尚无比,但消费者一试穿,各种身材弊端暴露无遗。
尤其对于微胖女生,很难买到一件好看又合身的衣服。
归根结底,如今女装设计师眼里的消费者,似乎都是“白幼瘦”的女明星、女模特,而忽略了普通人的大众身材。
殊不知,这正是时尚圈用自己的畸形审美对广大女性的一场PUA。
而最近,英国广告标准局(ASA)的一纸禁令,就无疑给了一众时尚品牌响亮一耳光。
ZARA模特,又惹众怒
英国广告标准局发布禁令的对象是国际快时尚巨头ZARA,指向的是其商业广告模特形象问题。
根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称,今年5月,ASA接到一起针对ZARA官网两款产品广告照片的投诉。投诉者称照片中的模特看上去太瘦、不健康,认为ZARA用此类形象进行产品宣传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根据网络曝光的图片可以看到,两个模特瘦得确实不太正常。
只见短裙广告中,模特双腿被阴影雕琢得像两根牙签。
▶ 图源:小红书网友
另一张衬衫海报中,模特突出的锁骨仿佛能当刀架,活脱脱行走的“人体骨架标本”。
▶ 图源:小红书网友
最终,ASA认定ZARA通过灯光处理、造型设计、模特姿势选择及服装搭配等手段,刻意强化了模特的瘦弱感,存在引导“不健康审美”的风险,从而强制要求ZARA从官网下架两张广告照片。
尽管ZARA乖乖服从了禁令,但还是委屈巴巴地搬出了2007年《塑造健康未来》报告当挡箭牌,声称严格查验模特健康证明。
殊不知,在视觉暴力前,所谓医疗证明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即便模特生理健康,广告仍然通过模特的姿势、服装剪裁、打光角度等合力制造出病态瘦削的幻象,宣扬不实审美标准。
有网友表示,这像极了烟盒上印着“吸烟有害健康”,却继续卖烟的黑色幽默。
这已是今年第三起同类翻车事件了。
7月,英国另一家知名本土公司Marks&Spencer的一则广告遭到禁播,原因是模特看起来“消瘦不健康”。ASA指出,“模特所穿服装及尖头大鞋”的搭配过度强调其腿部纤细,这样的广告是不负责任的”。
在此之前,Next公司的一条牛仔裤广告因拍摄角度刻意突出模特腿部纤细被禁播。
对于广大女性而言,这显然是好消息,这意味着,时尚圈对“瘦即是美”的病态迷恋,终于踢到铁板了。
服装界的“煤气灯效应”
“白幼瘦”并非是ZARA对女性的唯一审美规训。
今年年初,ZARA就因为海报模特诡异的画风,被国内消费者骂得狗血淋头。
不少女性发现,进入ZARA的电商详情页,每个模特都不会好好穿衣服,非要把手伸进衣服里,即使双手抱胸,也要把衣服撩起来露出肚脐眼,给人一种浑身刺挠的既视感。
▶ 图源:淘宝
而在此之前,ZARA一张在海边拍摄的海报同样引发过争议。
海报中,一个女模特穿着白背心大红裤子,镜头定格在了她把裤子脱到一半的画面。
▶ 图源:小红书网友
是找不到厕所准备随地大小便?还是讽刺对女性的偷拍?我们实在猜不出摄影师的意图,但这样一张海报,很难让人产生什么美好联想。
而无一例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ZARA的模特或许肤色不同,但都有突出的锁骨、纤细的小蛮腰,瘦得千篇一律。
让·鲍德里亚在著作《消费社会》曾尖锐批判到,"广告通过他者激起每个人对物化社会的神话产生欲望"。他揭示出,广告通过构建符号等级(如奢侈品象征身份),将消费行为异化为对虚幻社会地位的追逐。
这种"温柔的掠夺"使大众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标准化的审美范式,正如他所言:"广告既不让人去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
像ZARA这种通过广告对消费者审美的绑架,我们可以称之为服装界的“煤气灯效应”。
近年来被不断吐槽的“女装尺码变小”现象,就是非常显著的体现。
某设计师就表示:“穿立体裁剪款时,你得主动选小两码。”这种用虚荣心当销售引擎的骚操作,在女装界几乎已成潜规则。
正如我们走进一家优衣库,货架显眼处随处可见的是各色“短紧小”女装,仿佛置身于童装区,即使身材苗条的女生,也可能穿不进S码,而微胖女生只能望而却步,并暗暗下定决心减肥。
▶ 图源:小红书@锐锐呀
不少女生ZARA、优衣库等试衣间经历绝望一小时后顿悟,所谓国际大牌,不过是给同一副骨架套不同外套。
西班牙激光扫描万名女性身形的实验,就揭穿了尺码骗局更残酷的真相。
实验发现,40%女性身材与市售成衣版型根本不匹配,尤其占人群三分之一的“梨形”身材,在Zara等快时尚店里永远遭遇“领口挂到胸前,内衣一览无遗”的尴尬。
健康化,才是女装的未来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女性在消费陷阱中逐渐觉醒,她们意识到,出问题的并非自己的身材,而是服装的尺码。
于是,近年来,一场消费革命开始燎原。
中国00后将“健康感”列为购买首因,法国立法禁止过瘦模特,挪威强制修图标注,这些都推动全球审美天平从“瘦即是美”滑向“健康为王”。
消费意识的转变,也正在倒逼更多女装品牌营销理念的改革。
比如女鞋品牌“范小洛”*,针对粗腿女性推出加宽筒长靴,解决传统靴型卡腿痛点;女装品牌茵曼坚持“不勒腰”版型设计,否定“服美役”,聚焦棉麻面料的自然舒适;而在内衣赛道,“无痕”“聚拢”“透气”等关键词搜索量暴增,夏季清凉面料产品销售额同比涨300%。
此外,Valentino高定秀启用20码模特,“维密秀”回归后两位大码模特的出现,同样赢得了消费者认可。
▶ 图源:微博
相关数据,2025年天猫618期间,功能内衣增速达44.75%,主打“舒适无痕”“大胸显小”等功能性设计,直击传统审美忽视的痛点。
当TikTok上大码博主坐拥百万粉丝,Zara“纸片人”广告遭网友抨击“贩卖病态美学”,我们发现,消费者愈发认同“美≠瘦”,而在于自信与健康。
用拇指投票的年轻人,已经让ZARA尝到了苦头。
根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2月1日至4月30日),营收同比增长1.5%至82.7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0.8%至13亿欧元,均低于分析师预期。
而核心品牌ZARA过去几年是集团表现最差的,一季度集团整体1.5%的收入增幅下,ZARA可能出现了罕见的销售下滑。
尺码游戏终结于消费者看穿皇帝的新衣,广告禁令诞生于监管层痛击审美PUA。
当Lululemon们用“裸感奔跑”重新定义自由,当TikTok女孩展示圆润腰肢收获百万点赞,身体正挣脱尺码的暴政,夺回定义美的权杖。
ZARA们该明白了,未来的时尚不属于XS或XXL,而属于每个撕掉标签的鲜活身体。
毕竟,当“健康”成为新奢侈品,谁还愿为病态美学买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