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高尿酸喝白酒,多注意几点

发布时间:2025-08-09 01:12  浏览量:1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很多人以为,高尿酸主要跟吃海鲜、喝浓汤有关,可最近有研究发现,白酒对高尿酸人群的影响,比想象中更复杂。

这是不是意味着,喝白酒跟痛风发作之间,其实有更直接的联系?

医生建议,高尿酸的人群在喝白酒这件事上,确实要格外小心,尤其是以下这三点,不能忽视。

一喝白酒,尿酸就飙?背后的“化学反应”很关键

不少高尿酸的人,平时饮食很注意,但每次小聚喝点白酒,没多久脚趾关节就开始隐隐作痛。这并不是巧合,而是白酒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乳酸升高,抑制了尿酸的排出。

酒精进入体内后,会优先被肝脏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ATP能量,导致体内乳酸堆积,而乳酸和尿酸排泄路径相似,它抢了尿酸的“出口”,使尿酸停留在血液中,数值迅速升高,加重高尿酸状态。

而白酒的酒精浓度高,对肝脏和肾脏的负担更大,代谢速度慢,尿酸更容易堆积,诱发痛风,也不是偶然现象。

白酒不是唯一问题,喝酒时常见的“搭配”更危险

很多人喝白酒时,喜欢配点下酒菜,比如海鲜、动物内脏,这些都是高嘌呤食物,和白酒一起“联手”,等于给尿酸添了一把火。

尤其是像虾、蟹、鸡胗、猪肝,这些食物本身嘌呤含量就高,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尿酸,白酒一来,代谢速度减慢,尿酸排泄更困难。如果这时候水喝得少,尿液浓缩,尿酸就更容易沉淀,形成结晶,直接诱发痛风发作。

对高尿酸人群来说,真正危险的不是白酒本身,而是白酒+高嘌呤食物的“组合拳”。

痛风为何总是冬天高发?白酒也“助攻”了

冬天是痛风高发季节,但很多人没意识到,冬天聚会多,白酒的出场率也更高。白酒在寒冷天气下被当作“御寒神器”,可它反而加重了体内的新陈代谢负担。

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尿酸更难排出。而白酒摄入后,会使体温短暂升高,让人觉得“暖了”,但同时也会导致体内脱水,血尿酸浓度进一步升高。

冬天人们活动量减少,水喝得也少,代谢慢,尿酸更容易沉积在关节处,形成结晶,再加上白酒的刺激,痛风发作几率自然上升。

喝白酒前后,这3点必须注意

第一,空腹喝白酒非常危险。酒精会更快被吸收,加速代谢紊乱,尿酸值飙升风险高。建议吃点低嘌呤食物,比如鸡蛋、牛奶、蔬菜等打底。

第二,喝酒时尽量不碰高嘌呤菜品,尤其是火锅里的牛骨汤、肥牛片、海鲜拼盘,这些虽然美味,但对高尿酸人来说,风险极高。

第三,喝完白酒后,要尽快补水。酒精容易让身体脱水,建议每喝50毫升白酒,至少补充300~500毫升温水,有助于稀释尿酸浓度,促进排出。

白酒喝得越久,尿酸控制越难,早期信号别忽视

高尿酸并不是突然发生的,早期往往有一些被忽略的“信号”。比如早上醒来时脚趾有隐痛、走路关节僵硬,或者体检中尿酸值波动大,这些都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如果你已经有高尿酸史,持续喝白酒可能会导致尿酸值长期处于高位,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发展为痛风性肾病。这种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而有些人觉得自己“喝了没事”,其实是因为身体暂时代谢得过来,但一旦年纪大了、肾功能下降,问题就会集中爆发。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参考文献:[1]李宁,王颖,张思维.酒精摄入与痛风发作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3):195-199.[2]郭建辉,黄彬,陈志敏.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787-791.[3]刘勇,吴佳,张伟.酒精摄入对肾功能与尿酸代谢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5):4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