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500年,死了近200亿人,为何见不到很多坟?说出来别不信
发布时间:2025-08-09 23:29 浏览量:1
清明去乡下扫墓,走在田埂上数了数,方圆几里地也就十几个坟头,村里老人说,往前推三代,这片地埋的人比现在住的人还多。
可那些坟呢?就像被土地吞了似的,连个土疙瘩都没剩下,这事细想真让人后背发毛。
陕西有个半坡遗址,6000年前住着一群原始人。
1954年考古队挖开他们的墓葬区,本以为能看到成片墓穴,结果第二年修公路,三分之二的遗址就被推平了。
现在去看,只剩几个玻璃罩着的浅坑,骨头渣子都没剩下多少。
黄土高原的老乡都知道,新坟堆个土包,过20年再去看,基本就平了,雨水顺着坡往下冲,夏天晒得裂开口子,冬天冻得酥松,不用几年就跟周围的地没区别了。
去年山西挖水库,挖出些清朝的坟,棺材板烂得跟泥一样,一捏就碎,骨头早就化成灰了。
江南更厉害,那边潮,木头棺材埋地下,30年就朽成渣,苏州虎丘塔旁边挖出来的宋代墓,除了几个瓷罐子,啥都没剩下,连衣服的影子都没见着。
村里老人说,以前河里涨大水,常能冲出来烂棺材板,漂几天就散了,跟朽木没啥两样。
人祸比天灾更狠。项羽烧阿房宫那阵子,不光烧房子,还把秦始皇他奶奶的坟给刨了。
据说里面的铜器全熔了造兵器,骨头扔渭河里喂鱼,现在那地方只剩个土坡,谁也说不清底下埋过谁。
北宋的皇陵更惨。金兵打过来的时候,把巩义那片的皇帝坟全翻了个底朝天。
宋徽宗的骨头被拖出来烧了,玉做的册子劈成两半当玩物,现在去看,只剩几个石人石马站在地里,还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普通老百姓的坟就更别提了,听陕西的老辈人讲,民国那阵子闹饥荒,村里人把乱葬岗的土都刨了种庄稼,骨头渣子混在土里,谁也不当回事。
1950年代上海清理蓬莱公园,那地方以前是乱葬岗,挖出来的烂棺材堆成山,白骨遍地都是。
有老人说,那时候小孩不懂事,拿骷髅头当球踢,铁锹一拍就碎,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现代的机器更厉害,2013年西安修地铁,盾构机一钻,直接捅穿了唐代一个公主的墓。
墓道里的壁画刚见着光,没几天就黑了,跟褪色的年画似的,再也回不来了。
去年河南修高速,挖出来一片明清的坟地,推土机一推,连砖带土全运去填路基了,谁也说不清埋了多少人。
说到底,还是活人得占地方,唐朝安史之乱打完,关中平原荒得能跑马。老百姓回来种地,见着荒坟就推平,管他埋的是谁,有地种比啥都强。
明朝山西人多,村里的地不够种,就去刨老坟,有老人传下来的话,说那时候刨出骨头来,晒干了能当柴烧,比树枝耐烧,就是味儿呛人。
现在农村盖房子、修大棚,见着老坟就迁,迁不动的直接平掉。
山东有个村,2000年还有80多亩坟地,现在只剩村口那片公墓,其他地方全盖成了车间。
最扎心的是,人记不住那么多祖宗,老家有本族谱,翻到爷爷的爷爷那辈,名字后面就画个圈,谁也说不清坟在哪。
村里去年修族谱,挨家问,能说清太爷爷坟在哪的,十家里面也就一家。
老话讲“墓不出五服”,真是一点不假,爷爷的坟年年扫,太爷爷的坟偶尔去,再往上,谁还记得?
没人管的坟,风吹雨打几年,就跟没埋过人一样。
去年在安徽乡下,老乡指着一片麦田说,那底下埋着他太爷,可地里光溜溜的,连个土包都没有,他也是听他爹说的。
以前穷人家埋人,就用草席裹着往乱葬岗一扔,连个木牌子都没有,野狗、狼闻着味儿就来了,一夜就能刨出来啃干净,第二天谁也看不出这儿埋过人。
贵州有个苗寨,以前有种“洞葬”,把棺材搁山洞里。
几百年过去,山洞塌了,棺材滚下来烂在泥里,现在去看,只剩些碎木头片子,谁也说不清哪口棺材是谁的。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北京这几年流行海葬,把骨灰撒进海里,连个坟头都没有。
去年八宝山公墓统计,海葬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五年下来,省出的地能盖好几个小区。
上海还有“树葬”,把骨灰埋在树下,就立个小牌子,不仔细看都找不着,公园里的树长得郁郁葱葱,谁能想到底下埋着人呢?
云南有些少数民族更聪明,佤族人埋人不堆土包,就深埋在地里,第二年该种地种地,谁也不耽误。
傣族用火葬,骨灰混着土种树,树长得好,就说明先人“住”得舒坦。
去年去那边玩,老乡指着一片橡胶林说,这片林子“住”着他们村五代人,听得人心里怪怪的,又觉得挺踏实。
考古队挖出来的东西,更能说明问题,殷墟那边挖了几十年,贵族的大墓倒是挖出不少,可平民的坟,十座里有九座只剩个坑。
骨头早就烂没了,最多剩个破陶罐,还是因为陶土比骨头耐折腾。
半坡遗址更绝,挖出来的小孩墓,就用个瓮装着,现在连瓮都裂得不成样,里面的骨头渣子还没手指头多。
其实这世上哪有永远的坟,秦始皇陵看着气派,地表早就种上麦子了,要不是1974年打井挖出兵马俑,谁知道底下埋着那么大个摊子。
村里老人说得实在:“人来世上走一遭,最后还不都成了地里的土?”
去年清明,在老家田埂上走,风一吹,麦浪哗哗响,突然想起爷爷说的,这片地埋着他爷爷那辈的人。
低头看看脚下的土,软乎乎的,攥一把能捏出水来。
或许,这就是祖宗们最后的样子吧——没了坟头,没了名字,就成了养庄稼的土,成了护着子孙的地。
想到这儿,心里突然不那么堵了,扎心归扎心,可这就是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