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莓农送技术“真经”

发布时间:2025-08-11 10:28  浏览量:1

■在一线·暑假好时光

本报讯(通讯员 胡正飞 记者 王志鹏)“老陈,安徽农业大学的教授来了,明早一起去镇上听讲座。”安徽省六安市城南镇紫园村党支部书记黄家富一得到消息就跑到草莓种植大户的棚子里通知大家。

“好嘞,明天一早我就把病秧子薅了,带去请他看看咋回事。”种植户陈阳阳一边干活一边说。

早些天,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蒋磊带着他指导的“三下乡”团队学生一头扎进草莓基地,顶着烈日钻进草莓棚子,调研草莓生长和管理情况。

“草莓不耐热,阳光直射特别容易造成高温灼伤子苗和匍匐茎等问题,导致草莓炭疽病、白粉病等暴发……”“这是草莓炭疽病,要采用生物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蒋磊边用搭在脖颈上的毛巾擦汗,边给种植大户们“支招”。

学生有的拿着手机拍病叶,有的和种植大户、村干部访谈,记录着大家的“忧心事”。

“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一般,病叶问题被他们给讲透了,咱种了一辈子地,还不如人家这些年轻娃娃!”陈阳阳和关王庙村草莓种植大户孔令林说。

“那可不,老把式得服新科技,这些大学生真不赖,这么热的天,在咱村里钻了两天棚子了。”孔令林笑着说。

城南镇的技术讲座高效管用、接地气,成为当地农户的“及时雨”。

与此同时,在相距180公里外的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蓝莓园里,安徽农业大学的蓝莓专家带着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团队正在给当地种植大户讲解“皖蓝莓1号”“皖蓝莓2号”新品种。

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徐支青说:“怀宁县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基地,蓝莓产业是本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研发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蓝莓品种十分必要。”

新选育的“皖蓝莓1号”“皖蓝莓2号”品种亲本来源明确,花青素含量高,丰产性好,环境适应性强,且与亲本差异明显,遗传稳定性好,很适合在怀宁种植。

“产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必须得有自己的新品种,安徽农业大学师生团队经常来开展技术指导,暑假期间更是吃住在这里,让俺们找到了主心骨。”怀宁栗山久越蓝莓有限公司负责人蔡节妹告诉记者。

作者:通讯员 胡正飞 记者 王志鹏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1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