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V超2亿,广电系平台如何打造银发内容带货新标杆?
发布时间:2025-08-11 10:49 浏览量:1
私域+公域双轮驱动
作者 | AgeClub 吕娆炜
前言
当前,我国银发消费市场增速加快,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宽。
QuestMobile发布的《2024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银发人群规模已达3.29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29小时。其中银发人群在移动购物APP行业渗透率不断上升,达到82.1%,同比上一年增加3.0%。
在此背景下,山东广播电视台对银发赛道前瞻布局,鼓励团队奋勇争先,深耕细分赛道创出了一条新路。作为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电商品牌,“山东广电乐享银龄”抓住银发细分市场机会,并将传统广电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成了可量化数据。相关品牌矩阵覆盖银发电商、康养、旅游等银发业务,近3年总GMV达到2亿+,跻身为微信视频号平台的头部IP。
(图1 团队)
2025年9月23-24日,AgeClub将于上海举办《AMI2025·第三届中国银发产业流量渠道对接大会》。
会前,AgeClub对山东广电乐享银龄创始人刘先锋进行了专访。他向我们分享了品牌的发展历程、运营策略以及私域打法等。
以下是访谈内容:
PART 01
从内容到社群,
打造有温度的银发生态
1. AgeClub:请您介绍下“乐享银龄”这一IP,栏目诞生的契机是什么?创立至今,咱们的内容架构和平台生态是如何设计与演化的?
刘先锋:“乐享银龄”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7年底,当时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始关注银发领域,并希望我能带头做出一些探索。我本人有制作综艺节目和活动导演的背景,加上对产业化运作的兴趣,最终承担了这个任务。
当时广电相比其他行业仍算稳定,“乐享银龄”最初的切入,是希望通过创新的内容形态推动项目产业化,但那时几乎没有成熟案例可借鉴,尤其在可持续商业路径上。因此,我们更希望走出一条标准化、可持续的路径。
“乐享银龄”IP的整体演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0阶段:TOG探索与传统电视节目运营
初期项目属于典型的政企合作,节目播出形式以电视大屏为主,互联网触达有限。主要内容为老龄新闻、健康科普、政策解读与文体活动报道。
2.0阶段:TOC初探与线下实操
这一阶段我们明确由TOG向TOC转型,开发围绕“享老”主题的文体产品,重点打造了老年春晚、模特秀、银发旅游等线下活动。实现电视台首次向C端用户收费,在当时是巨大突破。此外,这一时期我们已经开始尝试搭建微信社群。
3.0阶段:私域体系与视频号裂变
这一阶段我们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将老年春晚参演团队的内容制作切片上传至视频号,实现社交裂变。同时通过投票、奖品发放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
我们的账号80%以上受众为50岁以上人群,女性为主。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全面布局视频号电商、群团购、微信小店等变现路径。
4.0阶段:正在探索升级中
总体来说,平台的演化经历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从传统媒介到融媒生态,以及从线下运营到私域电商闭环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围绕当下用户的真实需求、平台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2. AgeClub:目前平台中老年用户增长趋势是怎样的?
刘先锋:目前私域上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注重服务和深度链接,不追求快速裂变,用户稳定增长。
此外,最近两个月我们通过短视频内容的形式,在微信视频号上进行了优化调整,带来了显著的粉丝增长,这段时间涨粉达到了数万,且用户画像依旧稳定,没有偏移,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流量入口。
3. AgeClub:您认为“乐享银龄”与传统银发内容平台或栏目最大的差异在哪里?核心优势是什么?
刘先锋:乐享银龄最大的差异和优势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精准用户、真实用户、私域资产。这三点都源自一种根本的逻辑转变——我们始终坚持用户思维,而非传统广电的“观众思维”。
一是精准用户,而非泛泛的“观众”概念。
传统广电节目大多面向公域,强调“好看”,而乐享银龄始终围绕用户服务来设计内容和运营路径。比如,我们的老年春晚不是简单的电视节目,而是通过每一期节目的制作过程,与中老年文体团队深度接触,一点点积累真实用户。
这些用户不是通过裂变工具批量拉新来的,而是通过演出录制、线下活动、深度陪伴真实沉淀下来的。当私域资产达到一定规模,裂变会自然发生,但前提是“先有用户,后有规模”。
二是真实用户,而非内容中远距离的受众
我们的编导和记者不是单纯制作节目,而是转型为用户服务者和产品经理。比如,刚开始做老年春晚时,我们曾用专业导演的视角看这些团队的节目,觉得很粗糙。但当我们真正走进老年大学、社区演出,看到她们为排练付出的热情,才意识到她们参与演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登上春晚,更为了身心健康、娱乐社交。
这让我们彻底放下专业评判标准,转而从用户需求出发重新定义节目形态。春晚对他们而言,不是晚会,而是一次社交型展演。
(图2 老年春晚)
三是私域资产,而非一次性触达。
我们把私域流量当作固定资产在运营。节目服务的用户会被沉淀进社群,编导与队伍“1对1”长期对接,我们在后台会标注他们的偏好、节目特长、转化路径等信息,这些都形成了可持续的“用户数据库”。
整体而言,与传统广电同行相比,我们最根本的差异是从“内容创作者”转向了“用户经营者”。而与市场上其他平台相比,我们不追求快速裂变或暴利变现,而是在稳扎稳打构建一个真实有温度、可转化的银发用户资产池。
4. AgeClub:就您观察,近些年来银发市场的流量渠道产生了哪些变化,背后反映出怎样的用户行为趋势?
刘先锋:公私域协同发展,但私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在转化与长期关系运营上更具优势。
▪ 私域更加关键:对银发群体而言,微信生态下的私域触达方式更为顺畅,尤其视频号的突围很大程度得益于银发用户的集中使用。比起传统电商,银发用户更依赖熟人推荐、信任感构建,私域能更有效建立粘性和转化。
▪ 线下线上融合、公私域协同:公域仍然重要,尤其在做品牌声量和首轮引流方面,但要转化成真实消费,最终还是落地到微信私域或线下互动中。
这一趋势背后反映出的用户行为趋势包括:
▪ 信任与情绪价值成为核心驱动力:银发人群的消费行为很大程度源于社交的孤独感、对陪伴和归属的渴望,因而信任关系成为购买决策的前提。我们的广电背景和演播室录制等形式,也为用户提供了“被看见”的心理满足。
▪ 消费主张转向性价比而非纯粹低价:他们并不排斥消费,只要品质好、服务到位,哪怕客单价稍高,也愿意为之买单。
▪ 产品需求正在升级:一方面是适老化产品的刚需性增长,如洗澡椅、马桶扶手等实用性强的家庭场景产品,但下单主力往往是40岁左右的子女群体。另一方面是老年用户自身的审美和生活品质提升,向年轻化、时尚化靠拢。
▪ 内容形式的变化:相比直播,适老品类更适合短视频带货的模式,内容节奏慢、场景真实、情绪共鸣强,能更好触动老年人及其子女的购买决策。
PART 02
从人群洞察到品效合一,
银发商业化探索之道
5. AgeClub:在中老年用户的社群运营中,您觉得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刘先锋:运营的核心归根结底就是服务,而且是真诚的服务。
我们所面对的银发群体,主要是50岁以上的姐姐、阿姨们。她们非常敏感,能迅速识别你是否真心、是否另有所图,所以你必须拿出最本真的诚意来经营关系。我们整个私域体系的逻辑,就是围绕如何让她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照顾、被理解。
6. AgeClub:围绕“乐享银龄”这一IP制定了怎样的运营策略,在用户留存和拉新上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刘先锋:我们整体的策略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区分老客和新客,二是区分自有私域和公域平台,不同人群、不同平台策略不同。
老客运营:注重荣誉感与归属感
在我们自己的用户社群,主要通过荣誉机制和仪式感留住老客。比如每年为社群里的团长举办年终大会进行颁奖。对姐姐们来说,这种获得感和被认可非常重要。
(图3 团长大会)
新客拉新:靠节目引流、人推人裂变
新客方面,私域主要依靠节目引流,形成裂变。用户会主动推荐给其他朋友,是“人推人”的模式,这种方式虽然慢,但粘性强。在公域平台上,我们的内容和直播带货也会吸引新用户。
内容为核,服务为本
我们非常重视内容和服务,而不是刺激消费。短视频选题会聚焦在实用性强的生活建议上,比如“中老年鞋怎么选”等。直播间也不会用高强度的促单话术,而是保持理性节奏,避免压迫感。
中老年用户更需要温和、可信的交流环境,不适应节奏快、信息密集的风格。无论是老客还是新客,核心在于把用户服务好、选品严格。
此外我们还会借势做一些热点内容,因为我们有广电背景,清楚哪些内容能传播、怎么把控导向。相比一些自媒体,我们更能精准踩中平台节奏,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7. AgeClub:在合作品牌和供应链选择上有哪些标准?目前转化效果较好的品类有哪些?
刘先锋:在品牌和供应链的选择上,我们有几条非常明确的标准。
1. 适合我们用户画像的品类
我们面对的是以中老年女性为主的群体,所以选品必须与她们的需求高度匹配。例如,护肤类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有抗衰功能的产品,而在服饰方面,偏职场风、剪裁紧身的女装并不适合我们的用户画像。
2. 品牌品控必须可靠
我们倾向于选择大品牌,或者是口碑较好的国货品牌。基本不会合作小白牌、小作坊类品牌,选品过程很严格。
(图4 直播间)
3. 类目相对稳定,不频繁更换
像羊绒类目,我们全年只合作1-2家品牌,如果合作品牌太多用户会形成认知混乱。我们前期会做足功课,一旦选定某个品牌,就不会轻易更换。
4. 要真正站在用户角度选品
我们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但中老年用户的喜好和我们并不一致。不能以我们自己喜欢与否来判断,而是要理解姐姐们真正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用户思维必须优先于个人喜好。
目前乐享银龄转化效果最好的有三大类目:女装、护肤品和品质生活方式。这三类产品合计占到我们销售品类的90%—95%。
8. AgeClub:在转化层面,私域和公域流量在整体带货 GMV 中大概占比多少?
刘先锋:具体比例确实不好精确测算,因为不同来源的用户在下单时无法完全区分是来自原有私域,还是通过公域内容裂变形成的私域。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估算。
我们自有私域的年带货体量大概在千万左右,这部分可以确认是来自社群、老用户等渠道。
至于公域流量及其通过平台算法裂变而来的“泛私域”用户,则更难界定。比如在直播平台上,每一场直播我们可以看到地域分布数据:山东粉丝占比大概是20%,但这20%中也无法完全区分哪些是早期积累的私域用户,哪些是因平台画像推荐机制带来的新流量。
平台的推荐机制是关键因素,比如最早积累的私域用户中,山东的活跃用户达到2万人后,平台会根据这个画像将内容推荐给北京、广东等地区的相似群体,这样公域流量自然裂变扩大,但归属难以界定。
整体来看,目前整体GMV的构成是私域打底、公域放大,但占比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更多依赖平台的流量机制和用户画像匹配逻辑。
PART 03
线下破圈、线上蓄能,
全链路场景化布局
9. AgeClub:在长期服务银发用户的过程中,您发现他们在消费行为上有哪些独特偏好?在选品策略和价格敏感度上,是如何适配他们需求的?
刘先锋:最大的感受是银发人群的消费决策并不简单看价格的高低,而是极其看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这一点贯穿于他们的消费理念中。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在群里组织阿胶的接龙团购,虽然这款阿胶单价较高,但由于我们选的是质量上乘的一款产品,很快就被抢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品类年份越陈越好,这种认知和共鸣,比一味低价更能打动他们。
与此同时,银发用户还特别重视情绪价值和服务体验。比如我们组织春晚和模特秀活动,价格并不低,但团队还提供了高品质拍照、录像等服务,让姐姐们能留下美好回忆,她们就愿意参与。
旅游活动也是一样,哪怕单价略高,只要服务贴心,行程设置不套路,大家都会愿意报名。
(图5 旅游巡演)
总体来看,我们的选品策略是几乎没有低价引流款,更多是围绕用户真实需求,强调产品质量、功能性和适老化设计。对于银发群体来说,理性、实用、共鸣等才是促成转化的关键要素。
10. AgeClub:乐享银龄目前已有春晚、模特秀、旅游巡演等IP活动,这些线下项目在商业化和用户留存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先锋:这三大IP项目本质上都承担着转化和服务两大核心任务。
首先从商业化角度讲,这些活动是为了转化而设置的,只有将用户真正吸引并沉淀下来,才可能产生持续的商业价值。
其次,它们是用户粘性和留存的核心抓手。这些线下活动通过强情绪价值的服务体验,让用户持续参与和信任我们。比如春晚录制,我们通常要连续录制多天,总体观演人次上万。演播室、录制现场、播出平台等背后都是山东广电的资源优势,这对中老年用户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也强化了平台的权威感与信任感。
模特秀、旅游巡演同样如此。我们面向的是活跃的中老年文艺团体,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满足她们的精神追求,还建立起线上线下深度链接的信任关系。这种面对面的真实互动,远胜过纯线上沟通,让我们的团队得以真正见到用户、了解用户。
(图6 超模秀)
11. AgeClub:这些活动的用户规模是怎样的,每一次大概有多少用户参与?
刘先锋:我们目前的三大线下活动在用户参与规模上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覆盖范围、单场人数、全年累计等维度。
老年春晚:参与模式分为地市线下海选和电视台集中录制两个阶段。
地市海选阶段覆盖山东省所有地市,每年下半年集中开展,单场规模保底600人,现场观众也通常在600—1000人以上。
春晚录制阶段在山东广电演播厅进行,每年录制规模达到1万人次,用户需付费参与。
(图7 老年春晚)
模特秀:每年举办两届,每届参与人数200—300人。面向人群定位偏高端,筛选更为严格,客单价也较高,参与者多为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姐姐们。
(图8 超模秀)
旅游巡演:每次参与人数100—500人不等,视具体路线而定。比如游轮类项目参与人数常在300—500人之间,这类标品适合老年群体,组织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