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首脑未正式会面,俄罗斯已先失一地,特朗普自吹“厥功至伟〞

发布时间:2025-08-10 19:51  浏览量:1

俄美两国首脑将于8月15日会晤,然而会晤尚未开始,南高加索地区局势便出现变化,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美国签署协议。

这一事件背后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焦点?阿亚领导人会晤有何新进展?两国冲突根源何在?特朗普力邀两国领导人赴美签协议又有怎样的考量?今天,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

据央视新闻8月9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8月8日下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他将于下周五,即8月15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会晤。

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普京和特朗普将聚焦于讨论乌克兰危机的长期和平解决方案。后续几天,双方将就会晤的具体安排进行接洽,预计这一过程不会轻松。

此次俄美首脑会晤相关话题已热议许久,如今终于敲定时间地点,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而俄美领导人此次会晤,背后有着各自的政治盘算: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与普京会晤,为自己赢得外交政绩,以提升国内支持率。同时,借“推动俄乌停火”来避免“最后通牒”到期带来的尴尬局面,还可借此试探俄方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

不过,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表态反复无常,可能会削弱俄乌之间的信任,让停火前景更具不确定性。此外,美方还妄图通过此次会晤离间中俄关系,并凭借制裁手段向俄方施压。

俄罗斯方面,则期望从长期的俄乌冲突中解脱出来,通过与美会晤探讨俄乌和平方案。同时,俄方也希望借此寻找与美国在北极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以缓解美方制裁带来的压力。

普京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面地点,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双方可能在经济合作方面有所考量。面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俄方也想通过外交途径应对,避免遭受更多制裁,谋求战略上的突破。

在俄美首脑尚未会面之际,特朗普已在南高加索地区采取行动,推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领导人会晤。

据新华社8月9日报道,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和亚美尼亚总理帕什尼扬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随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持续数十年的冲突。

纳卡问题一直是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冲突的核心。苏联时期,纳卡作为阿塞拜疆的自治州,因亚美尼亚族占多数,于1988年要求并入亚美尼亚,从而引发族际冲突。

苏联解体后,两国更是爆发战争,虽在1994年达成停火,但此后敌对状态一直持续,还分别在2020年9月和2021年11月爆发武装冲突。虽经俄罗斯斡旋,三国领导人多次举行会谈并宣布停火,但双方仍时有交火。直至2023年12月,双方才声明愿推动关系正常化。

此次美国积极介入南高加索地区事务,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考量。白宫计划与两国签署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协议,旨在帮助美企进入当地市场,同时获取穿越亚美尼亚的交通走廊“特朗普国际和平繁荣之路”99年运营权,以掌控区域贸易枢纽。

南高加索地处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交界,战略价值极为重要。美国通过调解阿亚矛盾,意在削弱俄罗斯等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增强自身存在,其介入很可能改变地区现有的格局。有观点认为,美方此举也有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意,试图在地区经济合作中争夺主导权。

阿亚两国能够达成这份“和平协议”,当然成了特朗普炫耀的资本。据上观新闻8月9日报道,8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签署的协议内容尚未公开,但已被白宫迅速列入特朗普的“外交成就清单”。

阿利耶夫和帕希尼扬甚至当场提议联合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特朗普则欣然笑纳,并在社交媒体上自吹“厥功至伟”:“过去许多领导人尝试过结束战争都没成功,现在这要归功于‘特朗普’。”

俄美首脑会晤前夕,美国推动阿亚两国签署协议,此举在撬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同时,也为特朗普增添了“外交成绩”,充分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复杂态势。

纳卡冲突的缓和虽给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但美俄之间的战略角力仍在暗流涌动,其后续发展将对高加索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