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维监督” 守护校园餐安全

发布时间:2025-08-11 10:44  浏览量:1

聚焦“五维监督” 守护校园餐安全

每一份热气腾腾的校园餐,都承载着万千家庭的目光与期盼,更关乎民族未来的健康根基。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紧扣校园餐这一民生枢纽,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攻坚化、融入式监督“五维聚焦”,不仅守护了全区94所学校、7.9万学子“舌尖上的安全”,更将普通一餐升华为滋养身心的育人沃土,为校园餐工作法治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铺设了坚实路基。

聚焦校园餐质量提升制度化监督,助推工作步入法治化

校园餐绝非小事,而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民生要务和政治责任。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思维为统领,由教科文卫工委和法工委、司法监察委联合,对区政府及其11个相关部门单位涉及校园餐的相关文件、规定、制度进行备案审查。在不抵触、不越权上位法的合法合规上严格审查,特别是符合《教育法》、《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规定和精神;在规定的内容上是否科学、合理、可操作,是否有效保障学生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权益;由于涉及部门单位较多,严格审查不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冲突或矛盾,维护全区各项制度协调一致,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制度保障体系。在资金监管制度化方面,出台《食堂财务管理办法》,52所学校食堂独立核算、闭环管理;32所配餐学校严控利润率上限(≤5%),通过银行统一收费,让每一分餐费透明运行于“安全笼”中。在责任落实链条化方面,创新“六餐机制”——家委会试餐、校长陪餐、班主任跟餐、学生议餐、家长监餐、部门查餐,配合“互联网+明厨亮灶”,织就一张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防护网”。

制度化监督非一日之功,它如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推动校园餐管理迈入法治化轨道,为后续深化奠定基石。

聚焦食材原材料进校规范化监督,实现源头督办精细化

食材进校是校园餐安全的命门所在。如何严控“第一道防线”抓好食材入口规范化,实际上就是“谁来干”、“怎么规范干”“怎么监督谁来规范干”的问题。

“谁来让食材进校”的主体是重中之重。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下,区政府成立了“大宗食材采购监督服务平台”。在人大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现场监督下,严格依法进行招标,向社会公示,并有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参加,逐一到这些中标企业进行实地勘验,最后遴选了33家优质供货商。

“怎样让食材进校”?信任绝不能代替监督,对这精挑细选的33家供货商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程可追溯,实现“价格可控、来源可查、责任可追”。服务平台数据直连11个监管部门,食材批次信息、检测报告即时可查,实现“来源可溯、质量可控、责任可追”的规范化管理闭环。每年四次的专项检查强力斩断禁采商品、套取资金等灰色链条,食材价格应声下降6%-20%。

聚焦全链条加工现场精细化监督,助力校园餐提质增效

如何让进校的原材料“原汁原味”变成可口的饭菜,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中人才济济、行业代表和基层群众其专业精湛、联系广泛的优势,成立了以市人大代表岱岳实验中学教师王 静为主任、市人大代表马庄镇中心小学教师公新美为召集人的“行业观察员”队伍,开展“沉浸式”监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队伍自成立以来,已组织人员制定《2025年度全区中小学校食堂精细化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程序上报,已成为食堂规范化精细化的工作标准。

学校食堂点多面广、链条复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认识到监督是重要方面,要实现长治久安、长效提质必须深耕精细高标准管理、精细化运营,提升内生动力。锻造管理“先锋队”,成立校园餐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细化推进举措,做到“任务、措施、进度、时限、责任”五个明确。优化运营模式,打造服务“新范式”。针对委托经营食堂满意度低的问题,果断推行自主经营改革,实现52所学校食堂自主运营全覆盖,全面构建“学校主责、专业运营、规范高效”的运营体系。对暂不具备自营条件的学校,采用劳务外包形式引入专业服务团队,确保安全、营养、可控、稳定。严管校外配餐,筑牢安全“防火墙”。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筛选出4家依法取得集体用餐配送资质、能够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校外配餐单位。学校组织家委会实地考察、自主选择,并在合同中明确食品安全、餐量价格等权责,为1.1万校外配餐学生筑牢安全防线。强化监督管理,织密安全“防护网”。创新实施“六餐”工作机制——即家委会每月试餐、校长每日陪餐、班主任驻班跟餐、学生定期议餐、校餐厅务工家长监餐、监督部门查餐制度,对问题突出的食堂及配餐企业进行重点关注。搭配“月公示、周公示、日公示”信息公开机制,让校园餐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规范与精细双轮驱动,打通校园餐从采购、加工到配送的任督二脉,使提质增效水到渠成。

聚焦全流程财务系统攻坚化监督,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

财务管理是校园餐质量提升工程的核心堡垒。如何确保学校食堂财务年累计结余控制在3%以内,食材占比达到70%以上,食堂从业人员劳务费控制在21%以内,真正让每一分餐费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岱岳区人大常委会以攻坚姿态破解深水区难题。

公益坚守攻坚化,坚持学校食堂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出台了《岱岳区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和《岱岳区食堂管理办法》,52所食堂开设独立账户,实行收支一体、独立核算,建立账目清晰、管理闭环的财务体系;32所校外配餐学校统一通过银行账户收取餐费,明确配餐单位利润率不得超过5%。严格落实退费、收费公示等制度,坚决防范资金使用不规范、利益输送等问题。

非营利性原则攻坚化,学校食堂必须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不仅要保证饭菜健康可口,还要确保价格科学合理,坚决杜绝任何利用学校食堂牟利、从孩子们“口中夺食”的行为。

价格核定攻坚化,区人大常委会极响应上级要求,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开展中小学校食堂饭菜核价机制试点工作,探索出核定饭菜价格的科学方法。核价的目的不是盲目追求低价,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营养需求、物价水平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科学确定饭菜价格,确保校园餐质优价宜,真正做到“每一分钱都吃进孩子肚里”。

成本管控精细化。依托大数据分析食材价格波动,建立动态调价模型;推行节能灶具、标准化食谱,从源头压减浪费与冗余成本。

监督手段创新化。引入第三方审计对食堂账目“年检”,畅通家长收费退费投诉渠道,以制度刚性捍卫校园餐的民生温度。

财务攻坚的本质,是以数字之力守护公平,让校园餐真正成为惠及每一个家庭的民心工程。

聚焦校园餐五育融合融入式监督,赋能学生身心共成长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突破传统思维将校园餐打造为“五育融合”的生动课堂,将校园餐打造为“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管好一顿饭,温暖一颗心。”坚持以系统治理推动校园餐质量和育人功能“双提升”,让学校食堂不仅是“厨房”,更是“课堂”。营养供给科学化。构建动态食谱库,依学龄定制营养方案;开设过敏餐、民族餐窗口,以个性化供给诠释“有教无类”。食育课程体系化。健康知识融入体育课堂,食品安全原理进入法治教育,消化系统认知结合生物教学——跨学科协同撒健康饮食的种子。劳动实践场景化。食堂变身育人平台,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播种,在“忆苦思甜窗口”品读历史,于烹饪实践中体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金色阳光育人、绿色低碳理念、红色党史教育在此交融,劳动价值与节俭美德在亲手实践中扎根心灵。

从被动用餐到主动育人,校园餐被赋予全新使命。当学生在劳动中理解食材的珍贵,在课堂上认知营养的科学,在共餐中感受制度的温度,五育融合便在这方寸餐盘间自然生长。从食材源头的精挑细选到财务数据的锱铢必较,从加工环节的明厨亮灶到食育课堂的润物无声——监督的力度托举安全的底线,制度的深度滋养育人的高度。

当岱岳区人大常委会持之以恒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融入日常监管,“事事紧抓不放”的执着注入制度设计,校园餐便超越果腹之需,升华为滋养生命的教育载体。一粥一饭,镌刻民生温度;一勺一箸,承载育人初心。守护学生健康,需以法治化、标准化筑牢根基;践行育人使命,当以五育融合点燃灵魂。朝气蓬勃的校园必能成为孕育未来的沃土,每一餐饭都能承载起民族健康的希望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