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分被国防科大退档,考生崩溃分数够了政审没过,校方亲自回应

发布时间:2025-08-10 15:00  浏览量:1

妈,为什么我的录取通知书被撤回了?"

"什么撤回?你712分,全省前50名!"

"招生办说我被退档了,让我重新填报志愿。"

"这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

李明握着手机,声音颤抖。

刚刚还在为即将踏入国防科技大学而兴奋不已,现在却被告知退档。

712分,这个让全村人都为之骄傲的分数,竟然进不了心仪的军校。

电话那头传来椅子倾倒的声音。

01

七月的骄阳似火,但比阳光更炽热的是整个李家村的沸腾。

"712分!712分啊!"村长李大伯拿着大喇叭在村头反复报,声音都有些沙哑了。"咱们村出了个状元,考上国防科大了!"

李明家的小院里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乡亲们。

红纸黑字的录取通知书被小心翼翼地贴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李明同学以712分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明子,你可真给咱村争光了!"邻居王大妈眼角带着泪花,"从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不多,考上这种名牌军校的,你还是头一个。"

李明的母亲张秀芳忙前忙后地给大家倒水,脸上的笑容从早上就没停过。"哪里哪里,都是他自己争气。"嘴上谦虚,但那份自豪怎么都掩饰不住。

父亲李建国坐在一边,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今天也格外健谈。"这孩子从小就说要当兵保家卫国,没想到真的考上了最好的军校。"

712分,在今年的理科高考中意味着什么?省内前50名,全国前2000名。

这样的分数,清华北大都可以随便挑专业。但李明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这所被誉为"军中清华"的顶级军事院校。

"咱这穷山沟,终于出了个大人物。"村里的老支书感慨着,"明子这孩子,从小就不一样。"

确实不一样。李家村建村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考过这么高的分数。

历年来村里最高的大学录取分数也就是省内二本院校,像李明这样的成绩,简直是破天荒头一回。

消息传开后,县里的教育局也派人来了。"这是我们县今年的理科状元,也是十年来的最高分。"教育局长亲自登门祝贺,还带着慰问金和荣誉证书。

李明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份荣誉的重量,也明白家人和乡亲们的期待。从小在这个偏远山村长大,他见识过太多因为没有知识而受苦受累的乡亲。

这712分,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更承载着整个村子的希望。

"明子,你要争气啊,将来当了军官,可不能忘了咱们这些老乡。"

"放心吧,叔叔阿姨们,我不会忘记家乡的。"李明认真地点头承诺。

那时候的他,怎么会想到,仅仅半个月后,这一切美好都会轰然倒塌。

02

要说李明的优秀,那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小学开始,他就是老师眼中的宝贝疙瘩。

数学竞赛一等奖、作文比赛特等奖、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各种荣誉证书贴满了家里的墙壁。

"这孩子脑子就是好使。"小学班主任刘老师至今还记得李明的模样,"别的孩子做一道题,他已经做完三道了。关键是从不出错,思路特别清晰。"

初中时期,李明更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不仅成绩年级第一,还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明子不光学习好,人品也好。"初中校长回忆道,"有一次学校组织献爱心活动,他把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全部捐了出来,还带动全班同学参与。

这样的孩子,品德和能力都是一流的。"

高中三年,李明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连续三年年级第一,从来没有掉出过前三名。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三等奖,奖项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我教书三十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全面的学生。"

高中班主任王老师说起李明,眼中满是欣慰,"不仅成绩好,体育也棒,1500米长跑是年级记录保持者。更难得的是,他从不骄傲,对同学特别友善,经常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李明对军事的兴趣从初中就开始显现。他经常看军事纪录片,对各种武器装备如数家珍,对国防科技发展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深度思考。

"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军官,用自己的知识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李明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台下掌声雷动。

高考前一个月,李明的各科模拟考试成绩都稳定在700分以上。"按这个势头,清华北大都没问题。"年级主任对他的成绩很有信心。

但李明的目标很明确:"我只报国防科大,其他学校都不考虑。"

"为什么不冲一冲清华?"有老师劝他。

"国防科大就是我的清华。"李明的回答斩钉截铁。

高考三天,李明发挥得近乎完美。数学满分,物理化学也接近满分,就连平时相对薄弱的语文和英语也超常发挥。

"这次考试,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李明走出考场时信心满满。

成绩公布那天,712分!全省理科第47名!

"国防科大今年在咱们省的录取线预估是685分左右,明子这个分数绝对稳了。"高中校长激动地说。

填报志愿时,李明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写了"国防科技大学",专业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

"你确定不再考虑其他学校?"父亲最后确认了一遍。

"爸,我从初中就定下这个目标,现在分数够了,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一周后,录取结果出来了。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

那一刻,整个李家村都沸腾了。

03

录取通知书是在7月20日上午到达的。

邮递员小王骑着摩托车,大老远就开始按喇叭。"李明家!李明家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张秀芳几乎是跑着出来接的通知书,手都在发抖。拆开一看,国防科技大学的红色校徽格外醒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几个字清清楚楚。

"明子!明子!通知书来了!"

李明从房间里跑出来,接过通知书的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什么时候报到?"父亲李建国凑过来问。

"8月25日,在长沙。"李明仔细看着报到须知,"还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和政审复查。"

"政审复查?"张秀芳有些疑惑,"不是已经政审过了吗?"

"应该是走个程序吧。"李明并没有太在意,"通知书都下了,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家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天都有人来祝贺,也有不少人来请教孩子的学习经验。李明耐心地给村里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分享学习方法。

"学习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方法。"李明在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做分享,"每天制定计划,按计划执行,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不拖延。"

台下坐着的小学生们听得入了神,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然而,美好的日子在8月5日戛然而止。

那天下午,李明正在房间里看军事理论的书籍,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准备。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长沙的电话号码。

"请问是李明同学吗?"

"是的,我是。"

"我是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很遗憾地通知您,经过政审复查,您的录取资格被取消,请及时关注征集志愿信息,重新填报志愿。"

李明感觉天旋地转,手机差点掉在地上。"您说什么?我没听清楚。"

"您的政审环节出现了问题,不符合我校录取条件,现在正式通知您退档处理。具体原因我们会通过邮件发送给您。"

"可是我712分,分数完全够啊!"李明的声音有些急促。

"分数确实够,但政审是硬性标准,没有通过就不能录取。请您理解。"

电话挂断后,李明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大脑一片空白。712分被退档?政审没过?这怎么可能?

"明子,谁的电话?"母亲在外面问道。

李明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这个消息如果说出来,不仅会让父母崩溃,整个村子的人都会震惊。

他深吸了一口气,走到客厅。

"妈,爸,我有事要告诉你们。"

"什么事?这么严肃?"李建国放下手中的茶杯。

"我刚接到国防科大的电话,他们说..."李明咬了咬牙,"说我被退档了。"

"什么?!"张秀芳猛地站起来,茶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怎么可能?你712分!"李建国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

"他们说政审没通过。"李明的声音越来越小。

客厅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三个人都愣在那里,仿佛时间停止了流动。

04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就骑着摩托车往县城跑,要去教育局问个明白。

"政审怎么会有问题?咱家三代贫农,根正苗红,从来没出过事。"李建国在教育局招生办公室里急得直冒汗。

工作人员也很意外:"李明的情况我们都了解,确实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政审这块是军校那边负责,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

"那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

"你们可以申请复查,或者联系学校了解具体原因。"

李建国带着一肚子疑问回到家,却发现情况更加复杂了。

"明子爸,今天有人来咱村打听你家的情况。"邻居王大妈神神秘秘地说,"问了很多奇怪的问题,还去了村委会翻档案。"

"什么人?"

"说是负责政审的,穿着制服,很正式的样子。"

李建国心里咯噔一下。录取通知书都发了,怎么还有人来调查?

当天晚上,村支书找到了李家。

"建国,今天确实有人来调查你家的情况。"支书的表情很严肃,"问得很详细,从你父亲那一代开始问,一直问到现在。"

"咱家有什么好查的?"张秀芳不解地问。

"主要是政治背景和社会关系,还有经济来源这些。"支书顿了顿,"他们还问了明子平时的表现,有没有发表过什么不当言论。"

李明听了更加糊涂:"我能发表什么不当言论?我连微博都很少发,最多就是转发一些学习资料。"

"还问了你们家有没有海外关系,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组织。"支书继续说。

"海外关系?我们这辈子连省城都没出过几次,哪来的海外关系?"李建国苦笑着摇头。

这一夜,李家三口人都没睡好。

第二天,更让人不安的消息传来了。

"明子,你知道吗?同村的李小华也报了军校,人家580分都通过政审了。"邻居家的孩子跑来告诉李明。

李小华的分数比李明低了130多分,但政审顺利通过,已经收到了正式的入学通知。

"这不科学啊。"李明百思不得其解,"论学习成绩、品德表现,我哪一项不比他强?"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县里另外几个考上军校的学生,分数都比李明低不少,但政审全部顺利通过。

"是不是搞错了?"张秀芳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要不咱们主动联系学校问问?"

李明拨通了国防科大招生办的电话。

"您好,我是李明,想咨询一下政审的具体情况。"

"李明同学,您的政审确实没有通过。具体原因涉及机密,我们不能详细说明。您可以选择申请复查,但成功率很低。"

"那复查需要什么材料?"

"需要提供家庭成员的详细政治背景证明、三代以内的亲属关系证明、经济来源证明等等。"

李明记录着这些要求,每一项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家的情况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可疑之处,为什么会在政审环节出问题?

"复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至少两周,但今年的征集志愿下周就截止了。"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复查不成功,李明就要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以他的分数,其他好大学的志愿早就录满了。

挂断电话后,李明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十几年的努力,712分的高分,竟然可能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政审问题而化为乌有。

05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什么?明子被退档了?"

"不可能吧,712分还能被退档?"

"听说是政审没过,具体什么原因不知道。"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同情的,有疑惑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会不会是李家有什么隐瞒的事情?"有人开始猜测。

"胡说八道!李家什么样咱们还不知道?"村长李大伯站出来为李家辩护,"老实巴交的农民,能有什么问题?"

为了帮助李明申请复查,全村人都行动起来了。

村支书亲自出马,带着李明父子到县里开各种证明。

"这是李明同学的品德表现证明,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三好学生,从未有过任何不良记录。"

"这是李建国同志的政治背景证明,三代贫农,政治立场坚定,从未参加过任何非法组织。"

"这是张秀芳同志的社会关系证明,本分农民,人际关系简单,无海外关系。"

一张张证明开出来,一个个公章盖下去,厚厚的一摞材料堆在桌上。

县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些证明,也觉得奇怪:"从材料看,这家人确实没什么问题。政审不通过,肯定有其他原因。"

"会是什么原因呢?"李建国急切地问。

"这个我们也不清楚,军校的政审标准比较特殊,可能涉及一些我们不了解的情况。"

与此同时,李明也在学校里寻求帮助。

高中校长亲自给他写了推荐信:"李明同学品学兼优,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完全符合军事院校的录取标准。"

班主任王老师也出具了详细的品德鉴定:"该生三年来表现优异,无任何违纪记录,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连县里的团委书记都为李明开了证明:"该同学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思想进步,是优秀的共青团员。"

所有人都在为李明奔走,希望能够帮他重新获得录取资格。

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复查的结果迟迟没有消息。

"征集志愿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复查不成功,明子就要降一个档次选学校了。"王老师着急地说。

"降档次?以他的分数,降档次也能上好学校啊。"有人安慰道。

"问题是好学校的志愿都满了,征集志愿里剩下的都不是太好的选择。"

这个现实让所有人都沉默了。712分,全省前50名的成绩,如果最终只能上一个二流大学,那真是天大的浪费。

06

8月15日,距离征集志愿截止还有三天。

复查结果还是没有消息,李明一家已经开始考虑后备方案了。

"要不咱们先填个征集志愿保底?"李建国建议,"万一复查不成功,至少还有个退路。"

"可是征集志愿里的学校..."李明看着名单,心里很不甘心。

确实,以712分的成绩,征集志愿里能选择的学校层次都不高。最好的也就是一些普通的一本院校,和国防科大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先保证有学上吧。"张秀芳心疼地看着儿子,"大学只是个起点,将来还有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考。"

就在全家人准备妥协的时候,村支书匆匆赶来了。

"建国!有消息了!"支书脸上带着兴奋,"县里刚刚接到通知,说是要重新核查李明的政审情况!"

"重新核查?"李建国一把抓住支书的手,"是不是有希望了?"

"应该是的!听说是因为有人举报政审过程中存在程序问题,上级要求重新调查。"

这个消息让李家三口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咱们需要做什么?"张秀芳急切地问。

"配合调查就行,把该说的都说清楚。"支书拍拍李建国的肩膀,"相信组织,相信公正。"

当天下午,重新调查的工作组就到了村里。

这次来的人更多,级别也更高。不仅有军校的工作人员,还有省教育厅的督察组。

"李明同学,请你详细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调查组长是一位中校军官,说话很和气。

李明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家庭情况、个人志向等等。

"你对军队有什么了解?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什么看法?"

"我从小就关注军事,希望能够为国防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我国需要更强大的国防力量来维护和平..."

李明的回答逻辑清晰,观点正确,让调查人员频频点头。

"你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

"父母都是农民,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没有其他直系亲属。"

"有没有海外关系?"

"没有,我们家世代都在这个村子,最远只去过省城。"

问题一个接一个,李明都如实回答。他实在想不出自己和家人有什么问题。

调查持续了整整一天。工作组不仅走访了村委会,还去了李明的小学、初中、高中,找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

"李明这孩子,我们都很了解,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每一个被询问的人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第二天,调查组又扩大了范围,甚至调查了李明家的远房亲戚。

"这查得也太细了吧?"张秀芳有些担心,"会不会查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能查出什么?咱家清清白白的。"李建国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七上八下。

政审的标准到底有多严?一个712分的优秀学生,会因为什么原因被拒之门外?

07

8月18日,征集志愿的最后一天。

李明坐在电脑前,鼠标在"提交志愿"按钮上悬停了很久,始终没有点下去。

"明子,时间不多了,要不先提交个保底的志愿?"母亲在一旁劝说。

"再等等吧,也许今天就有消息了。"李明还在坚持。

下午三点,李明的手机响了。是一个军用电话号码。

"李明同学,重新调查的结果出来了。"

李明的心跳瞬间加速:"结果怎么样?"

"很抱歉,政审结果维持原判,您确实不符合我校的录取标准。"

"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李明几乎是吼出来的。

"具体原因涉及保密规定,我们不能详细说明。但我可以告诉您,这个决定是经过多方核实的,不会有误。"

"我不服!我要申诉!"

"申诉的权利您当然有,但现在距离开学只有一周时间了,即使申诉成功也来不及了。我建议您尽快考虑其他选择。"

电话再次挂断,李明瘫坐在椅子上。

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怎么样?"父母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维持原判。"李明的声音干涩如沙。

张秀芳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为什么?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理由?"

李建国握紧拳头,青筋暴起:"712分!712分啊!这是咱村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那天晚上,全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有人同情,有人疑惑,也有人开始议论李家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隐情。

"肯定是有原因的,军校政审这么严,不可能无缘无故退档。"

"可是李家确实没什么问题啊,咱们都看在眼里。"

"那谁知道呢,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能看出来的。"

流言蜚语开始在村里传播,李明一家从天堂跌入了地狱。

三天后的上午,正当李明一家陷入最深的绝望时,村支书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建国!建国!大事!大事了!"

"什么事?"李建国以为又有什么坏消息。

"国防科大发声明了!校方亲自回应你们家的事情了!"

支书举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刚刚发布的官方公告。

一家三口立即围了过来,眼睛死死盯着那几行字。

谁也没有说话,只有急促的呼吸声在客厅里回荡。

李明的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母亲张秀芳的手机从手中滑落,啪地一声摔在地面上。

父亲李建国手中的烟头烫到了手指,却浑然不觉。

支书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