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讲述了在湘江新区养老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11 11:04  浏览量:1

“每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照护的重点也不一样。认知症老人要特别注意防走失,还需要移除地面杂物,安装防护垫,用清晰标识区分功能区……”在位于湖南长沙湘江新区的泰康之家·湘园,36岁的养老服务师朱干像往常一样,带着年轻的一线护理人员查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成为护航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师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17个新职业之一,指从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管理、服务咨询转介、实务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从业者,朱干感叹:“职业身份的正式认定,不仅增强了我的职业认同感,更让我们有了持续努力的方向。”

一人一策

为老人定制个性化照护计划

“李爹爹(湖南方言,指“爷爷”),早上好!今天的状态看起来不错,一会儿吃完早餐,可以适当走一走哦。”迎着晨光,朱干一边查房,一边叮嘱照护人员有关注意事项。

朱干还记得,这位李姓老人刚到养老机构时,不仅需要卧床,整个人还非常惊惶、缺乏安全感、肢体活动僵硬,不愿意跟外界有交流互动。

为了帮助老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朱干带领团队成员为他制定了专属照护方案:给会俄语的李爷爷每天放俄罗斯的轻音乐,让他在熟悉的旋律中放松;对其进行手部按摩、开展面部抚触,增加其与外界的互动;做好居家训练,帮助李爷爷开展肌力训练以及拉伸运动……

经过9个多月的悉心护理,老人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终于可以在照护人员的帮助下下地行走。跟老人打招呼,还能得到他的微笑回应。

“看到入住的老人在我们的服务下,身体和精神状态有很大改善,我的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一下爆棚。”朱干感叹道。

早上唤醒老人起床,帮助如厕、穿衣、吃早餐,白天陪伴参加活动,帮助老人进行百步走和口腔操等餐前激活运动,晚上休息前再帮老人洗漱……这是很多养老服务师的一天。作为老年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他们扮演着陪伴者、观察者和即时响应者的角色,服务涵盖生活照料、体征观察、心理陪伴、活动组织等多方面。养老服务师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与综合评估能力,还要掌握医疗、康复、心理、营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学习贴身照顾、病情观察、心理情绪疏导、沟通技巧等。

“卧床的老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压疮,定时翻身,防掉床措施一定要到位;很多老人体力虚弱,身体状态不佳,要借助健康监测设备定期监测老人的健康状态……”朱干会和团队成员一起,根据老人的情况定制个性化的照护计划,给每一位入住老人打造有尊严、快乐、舒适的养老生活。同时,建立和家属沟通的微信群,将老人每天吃饭、休息的情况以及体重、体温、血压等数据告知家属,让他们放心。

精细服务

既保障生活需要也关照精神需求

在进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之前,朱干对养老服务师并不了解。经过系统学习,她掌握了专业护理、人体经络、药理学、康复医学等多种专业知识。毕业多年,朱干一直从事养老相关工作,也见证了这一行业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养老照护理解不足,导致整个社会一度对这项工作的认可度不高。“我们毕业时,两个班的同学中,真正进入养老行业的不足10人。两三年后,愿意继续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就更少了。”朱干表示,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大众对养老服务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市场上不少高端养老机构的出现,也让行业整体逐渐规范、完善。

泰康之家·湘园是一家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专业养老社区。2021年加入泰康之家·湘园后,朱干作为团队管理者,每天要负责查房、排查安全隐患、开展紧急救助,还要参与策划创新特色项目、培训管理一线人员等。团队成员目前以年轻员工为主,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从业者。

“10年前,养老机构招聘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愿意从事养老行业的人都能入职。现在,随着行业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从业的门槛更高了,一般要有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还要参考专业、学历和从业经历等。”朱干透露,养老服务师是一个复合型岗位,既要有知识储备,又要具备较高综合素养。

如果说,传统印象中的养老服务更多是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只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那么,现在更精细化、高端化的养老服务,则是从身体状况到个人喜好的全方位满足,更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

“这些年,养老服务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发展历程。”朱干感叹,以前大家对于养老服务的观念仅是“照顾吃喝拉撒”的托养,现在,养老服务有了更深层的开拓,更加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银发群体从“养老”转向“享老”,健康、悦己成为养老的关键词。

市场庞大

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社区养老照护服务、机构养老照护服务、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0.4%、22.6%、18%。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庞大,对养老护理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人人都会老去,衰老的过程并不可逆。作为养老服务师,朱干经常会思考:当自己老去时,谁来提供服务?自己又希望得到怎样的关怀?这些问题,让她不断思考,更坚定决心,为养老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面对规模增长、需求升级、投资火热的银发经济“蓝海”,未来,养老服务师将发挥关键力量,成为能够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整合各类养老资源的专业人才。

朱干介绍,养老服务师和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文娱活动师、音乐治疗师等专业人员联动,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化素养强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势在必行。目前,社会对养老服务师的需求较高,但供给上仍有较大缺口,拥有专业资质的养老服务师备受青睐。

如今,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年轻化。在泰康之家·湘园,70%以上的一线照护人员都是年轻人,他们以团队协作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贴心的晚年照护服务。“这些年轻人也是老年生活的设计师,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老人的态度,还有工作中展现的职业素养,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和希望。”朱干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校审:李波 罗瑶 袁路华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