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杨司令(纪实文学)
发布时间:2025-08-10 19:41 浏览量:1
1905年2月13日,杨靖宇将军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原名马尚德。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将军在通化地区濛江县西排子屯与日本鬼子和汉奸遭遇,奋起抗击5天5夜。23日,他突围至濛江县保安村,被汉奸出卖,与敌人进行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三道崴子,时年35岁。
回顾1933年腊月里,通化县大荒沟惠家沟里的人们已经都睡着了。突然间,屯西头的陈大爷被一阵狗叫声惊醒。他一骨碌爬起来,急忙披上破棉袄,还没等下地,就听外边有人叫门:“家里有人吗?让俺过个宿吧。”
陈大爷挺纳闷,日本鬼子来可不这样和气,早就砸门破窗了。他轻轻下地开了门,向门旁一闪,就见进来了十多个雪人似的汉子。其中一人一边扑打身上的雪花,一边说:“老大爷,你别害怕,俺们不是胡子,是红军!”陈大爷打量着这十来个人。他们穿的破棉袄破棉裤,被刺棘子刮的棉花在外面飞飞着,冻得直打牙帮子。
一个斜挎双枪的黑大个,自我介绍说:“我叫杨靖宇,是这帮红军里的头头,打鬼子的。”
陈大爷一听是百姓传说的杨司令,上前一把就握住了杨司令的手:“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快坐快坐,暖和暖和!”
杨司令对陈大爷说:“我们是来做点饭,借个宿,打扰你老人家了。” 陈大爷马上叫老伴:“快下地做饭,是一家人!”
杨司令摆了摆手说:“不用麻烦,我们有苞米粒就行,还带来了两只野兔,就自己做吧!”
杨司令命令布上岗哨,屋里就架火煮苞米粒和剁山兔子肉。不一会儿,他们就吃上了。
饭后,陈大爷让杨司令他们在炕里睡,杨司令说:“我们在山里都习惯了,有个地方就行,这也够麻烦你老人家啦。”
他们从外头拽了几捆谷草,铺在地上就倚着墙睡着了。有的抱着枪,有的枕着枪,大家睡得很香甜。
第二天一早,屯子里的老百姓一股风似的传开了:“杨司令来了,杨司令来了!”
东邻西舍,老男少女,老百姓顶着一清早的寒风,踏着嘎吱嘎吱的雪窝子,一起拥到陈大爷家,争先恐后都想见见杨司令。
杨司令迎出门,跟大家握手。抢在头里的刘大娘,脱口就是掏心窝子话:“可把你们盼望来啦!你们可得给俺们老百姓做主啊!”
有个半大孩子见到杨司令,哭诉着说:“杨司令,快救救我们这疙瘩老百姓吧。 我五十多岁的姥姥住在庆生那个沟(现朝阳村),有一天她扛着锄头去铲地,走到罗家沟门,倒霉地撞上了日本守备队,小鬼子夺下我姥姥的锄头,不容分说就劈头盖脑地刨她头顶,两个鬼子把着姥姥,把姥姥头顶刨了好几个大窟窿,血花四溅,她就这样死了……我们这疙瘩谁都知道这事!”孩子说着已经泣不成声。
另一位是张进喜的半大小伙子,刚刚15岁,他说:“那天,我和叔叔在后山拽苞米秸子。午间正烤干粮,见鬼子出来了,俺俩直起腰就跑,叔叔比我跑得快,我差他二十多步远,就听鬼子开枪了。我一拧身见叔叔身上的血直喷,倒下了。那子弹溜子在我耳边“噌噌”直响。我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就听鬼子们哈哈大笑地走了。我跑回家找爷爷,用爬犁把叔叔尸体拉回家,一看子弹是从哈拉巴骨打进去,从奶子旁打出来的,现扔下了一对孤儿寡母!”一时间,陈大爷家不自觉地开了锅,成了诉苦喊冤的大会,你争我抢地数道起来没完。
一位老大爷瞪大眼睛说:“前几天我去小荒沟(现光华)的许可地办事,老赵家四口人,套三头大牛去拉庄稼,碰上小鬼子和汉奸,就听汉奸和鬼子说,看谁打得准。小鬼子端枪就射击,叭叭叭就三枪,三条老黄牛全撂倒了,一山坡血溜子,鬼子一见哈哈笑着,比划着腰西腰西!可牲畜就是穷民百姓的命根子啊。”
杨司令挥舞着拳头说:“乡亲们,我们红军就是你们的队伍,我们打鬼子,就是给大家报仇雪恨!咱们一家人,要抱成团,握紧拳,只要同心合力……定能把小鬼子赶出去!”
话还没说完,满屋子人哗哗地鼓掌。等不及了的刘大婶,在人群后扒拉开了一道人缝,拉着两个儿子挤进来对杨司令说:“杨司令,我可见到青天了!我要把两个儿子交给你去打鬼子,好给他爹报仇!”
杨司令问了刘大婶一些话,说:“你大儿子我领走,小儿子留你身边,好照顾你老人家呀!”刘大婶点着头说:“也好,听你的!交给你我放心。”
杨司令办事很麻利,马上就把刘大婶的大儿子编进了少年先锋营。
当场,还有9个小伙子也报名参加了红军。惠家沟从此就成了抗日的可靠根据地。
杨靖宇在惠家沟建起了红军司令部,他把周边的人们都组织起来了,支援红军粮食、布匹、牲口饲料,帮助传送情报,红军在这里建起了家。
杨靖宇在发展军事上是很活跃的,他在河里这一大片地方,也迅速建起了地方政权,建起大清沟特别党支部,几个月后改编成通化县委。还建立了八区党支部、曲柳川党支部、东升党支部。在各村屯立马建起农民自卫队、反日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各村的群众组织都开展起自己的活动,抗日的浪潮此起彼伏,打击日本鬼子的战斗激情越来越高。
杨司令群众发动得好,他在河里地区扩建了红军五团,建起了红军六团。五团团长李明海是朝鲜族,家住磐石县。六团团长刘云峰就是小荒沟乡同心村小青沟人。五团和六团当年在抗联打过很多仗。
抗联在河里惠家沟安营扎寨后,他们在大荒沟金山庙打过鬼子;攻打过大荒沟据点;在朝阳沟截获过邵本良移防物资;去柳河县三源浦的马鹿沟截击日寇的汽车;在二密镇和桓德之间伏击日本侵略者;在通化县兴林乡的白家堡子歼灭进山讨伐的日本守备队;在旱葱沟袭击日本鬼子和汉奸等。
1934年春至1935年,杨靖宇多次带领小股部队到小荒沟各村各沟宣传抗日道理,好多群众都是那时候开始懂得了抗日的政策,明白了打击日本鬼子的道理,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杨靖宇还亲自任命李凤武为通化县第七区(二密)第八区(小荒沟)两地地方工作队大队长,并颁发了委任状。当时在大荒沟和小荒沟各村屯组织选举村干部。红色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活动,给日本鬼子造成很大的打击。
在抗日活动展开后,在通化县内的迎门岔、白家堡子、曲柳川、半截沟、大清沟、石场沟、东南岔、马鹿沟等地深山老林里建了地窨子储存粮食、武器、弹药、被服。各村根据情况建立了秘密营地,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海洋。
杨靖宇在河里地区建起根据地以后,他带队住在闹子沟,亲自给老百姓发过火柴、旧衣服等。根据地稳固以后,他就开始往集安、桓仁、新宾等地发展。
抗日局势越来越有利于人民群众,到处都在掀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高潮,日本鬼子漏出了狰狞的面目,他们在根据地大开杀戒,用“保甲”制来对付百姓,制造了一起起集体屠杀事件。
1936年农历三月,日本鬼子在小荒沟抓捕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村干部和抗联战士13人进行审问,没有一个人妥协,最后鬼子决定15日对他们处以死刑。
行刑那天早晨,日军押解着杨靖宇地下交通员代号老八号黄文举、长春沟反日会会长范广有、青沟子反日会会长李兴文和他岳父李文利、老母猪圈反日会会长尹启发、马鹿沟反日会会长梅老四、昌邑帮反日会会长方万胜和他的四儿子农民自卫队队员方庆好、妇救会会长孙某某、抗联六团唐指导员及小白龙连战士金增辉、高丽馆子中心情报站负责人李文秀、抗联战士宫德祥等人被从烧锅后院带出。
鬼子用八号铁线把13人的锁骨给串了起来,每个人倒绑双手,前胸被鲜血染红。沿街的商家都摆出各种糕点、倒上白酒为英雄送行。这些人一路上边走边骂日本鬼子。小荒沟的老百姓都流泪在看着他们向砬子头走去。
在小学校对面的河滩上,鬼子事前挖好了一个大坑,几十米外是警察站岗。13人走到鬼子挖的大坑前,鬼子想让他们自己跳下去活埋,可是谁也不跳,大骂日本鬼子:“狗日的小鬼子你们长不了啦,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早晚得把你们赶回老家去。”鬼子端起刺刀就捅,把人捅倒用脚踹下坑,紧接着埋土。坑内骂声越来越弱,土越埋越厚,最后声音渐渐消失。
日本鬼子在春季里集体屠杀了小荒沟13人后,根据地并没有停止抗日活动,而且越来越厉害。1936年7月7日,伍田松下带领日本守备队和伪森林警察队的两个排,到南岔横虎头一带毁坏抗联一路军种植的作物。第一天日军没有毁坏完,抗联接到群众报告,决定第二天在白家堡子南雷家沟打伏击。伏击战只用了15分钟,鬼子参战12人,被打死11人。抗联缴获了一部分武器弹药,胜利返回驻地。
五田松下队长和翻译官在激战中逃跑。7月11日,日军调集通化县、三源浦、山城镇和朝阳镇等地的100多名鬼子和一个营的伪军,在日本守备队大尉中山率领下杀气腾腾地向大荒沟扑来。经过三天调查也没有查清抗联去向。
7月14日,日军从白家堡子抓了30名男青年到警察置大院,进行逼供。经过一天的审问,把抓到的人全部用刑后,没有得到回答,就采取活埋、绑在大树上供鬼子练刺刀等不同的方式处死了。
7月15日,天下着小雨,人们刚起床做饭,就见到鬼子和汉奸在白家堡子周围50里路撒开人马开始搜捕老百姓。
白家堡子三十多岁的刁大嫂抱着不满两岁的孩子,还领着一个五岁的小孩儿走得慢,日本兵就用刺刀捅她大孩子的脊背,孩子吓得往前跑,被石头绊倒,日本兵上去就是一刺刀,孩子叫了一声就死了。刁大嫂一手抱着两岁的孩子,一手抓住日本兵放声痛哭。这时日本兵一手拽枪,一手夺下刁大嫂怀里的孩子,摔在地上。刁大嫂撒野地跟日本兵拼命,又一个日本兵上来对着刁大嫂的腹部连刺几刀,肠子淌了出来,人即刻死去。两岁的孩子正在地上哭,一个日本兵拎起来就扔进河里去了。
走到小蚊子沟门老杨家时,日本兵将一个产妇和婴儿用刺刀刺死在炕上。全村的人都被日本兵抓走了,就连从外地探亲的沈贵山和从东丰往临江搬家的老陈家一家七口,路过这里时,也被一起抓走了。
从横虎头沟里赶出来的人,都被赶到守备队住的大院,关上大门,放了岗,在院子里做了审讯处,鬼子在审问群众抗联在哪里。
不一会儿从里面推出三个人,一个是王万山,一个姓胡的,另一个姓徐。中山用手中的大刀指着王万山问:“说,抗联的人在哪?”王万山已经被敌人打得浑身血肉模糊,但是,他仍然怒气冲天的回答:“不知道!”中山像疯狗一样喊道:“你们都是通匪的,死了死了的有!”王万山怒目瞪着中山说:“你们才是土匪!要杀就杀,要砍就砍,中国人早晚要和你们算这笔血账!”
中山被王万山气得说了一句日本话,完后他又对院子里的人说:“你们谁知道抗联的人在哪?”院子里二三百人没有一个人吱声,中山指着大院东南角的拴马桩喊道:“把他们吊到拴马桩上!”守备队把三个人架在凳子上活活勒死了。
中山又从人堆里把结婚不到一个月的黄家媳妇拽出来,恶狠狠地威胁说:“你的,红胡子媳妇,不说,杀!”只见这个年轻的媳妇挺前一步,指着中山的鼻子高声说:“抗联的媳妇,又怎么样!”中山举起铁棍就打,把黄家媳妇打得身上出血。黄家媳妇使尽全身力气,紧握拳头,朝中山扑去。杀人成性的禽兽,把黄家媳妇一脚踢倒,抽出战刀将她砍死。这时候,乡亲们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一起朝着鬼子冲去,中山一看形势不妙,不得不停止审问。
下午,守备队从屋里推出来8个人,被打得浑身是血,当着老百姓的面,李翻译说这8个人“通匪”,日本守备队就用刺刀把他们挑死了,李翻译命令警察把这8具尸体拖到了后院。
手持大枪腰挎刺刀的二十多名日本兵从大院里绑出18名年轻小伙子,顺着围墙赶到山脚下,鬼子拔出刺刀,准备刺死这些人。这些小伙子一看不妙,不约而同地挣断绑绳,分头上山逃命,日本兵立即开枪射击,全部打死。
第二批被杀的人多,男女老幼都有,被赶到东山脚下。警察署的汉奸跟在日军中山的后边,一辆军车离刑场有200多米,停在了那里。汉奸从妇女中往外找人,等到他们叫完了人,鬼子就把被叫的人带到汽车上。
日军下令架起四挺机枪,冲着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开火了,群众一排排地倒了下去。
在第三批被屠杀的人群中,有个大个子中年人,站在人群里立而不跪,对着日本人大骂:“日你个娘,你们占了我们的国土,还杀害我们老百姓,你们这些狼心狗肺……”说到这,一个日本兵用刺刀刺他的嘴,他一扭头,刺刀刺在面颊上,鲜血直流,只见这个山东硬汉用脚猛力向一个鬼子踢去,被踢的日本兵一屁股坐在地上,另一个日本兵举起战刀从背后向山东硬汉头部砍去,立刻砍掉半拉脑袋。
从早晨4点多钟一直杀到天色漆黑,400多具尸体倒在东山下。夜里,鬼子在伤亡群众的身上补刀后,于八、九点钟,押着一汽车妇女离开了白家堡子。
被汉奸出卖的那车妇女,都是抗联的家属,有的丈夫是抗联的,有的哥哥、弟弟是抗联的。在守备队,她们住在一个屋子里,地上铺着谷草,每人一天给发两个窝窝头。日军抓她们来就是要她们交待出红军的去处。这些妇女每天被打得皮开肉绽,没有人交待红军在哪。敌人审问无答案,就把她们扔进狼狗圈喂了狼狗。
一天晚上,守备队里雇佣的一个刘姓勤杂工在队里干活,他对看守牢房门的鬼子说:“都是一些年轻的女人,喂狼狗了太可惜了。”他没有想到鬼子问他:“你有没有媳妇?”刘勤杂工说:“没有。”鬼子当即告诉他:“你选一个带走吧。”
那个守牢房的鬼子带着老刘进了屋,老刘看了一遍妇女,看到赵淑琴是个怀孕的人,当时他想我选这个孕妇能救出来两个人,于是,他就选了赵淑琴。这一车妇女里,只有赵淑琴死里逃生,活到了2006年87岁。
在这一场大屠杀中,四百多人的现场,只有郭汉臣45岁、李忠昌18岁和惠连芳14岁负伤幸存,其它人都死了。
白家堡子血案发生十多天后,杨靖宇从梨树甸子长途跋涉回到大荒沟。老百姓向杨靖宇哭诉了村子被血洗的经过。听到群众的哭诉,杨靖宇也禁不住眼含泪花。他来到爱国死难同胞就义的地方。大家站在他的身后。他把军帽脱下来,举在空中,喊道:“一定为死难的抗日民众报仇!”
从1933年到1940年,杨靖宇在通化地区及桓仁、新宾等地打击日寇,牵扯着日寇60多万人在通化一带捉拿杨靖宇,搅得日寇不得安宁。1940年1月末,杨靖宇率部在马屁股山与大股敌人遭遇,发生激战,我军失利,伤亡70多人,并且同警卫旅和少年铁血队失去了联系。部队被逼进濛江密林。此时,特卫排长携枪及1万元现金和机密文件叛变革命,致使杨靖宇的处境更加险恶。从这一时开始,他们在密林中与敌人进行周旋。到2月15日晚上,杨靖宇把身边的黄生发、刘福泰等4名战士派出,身边只留朱文范和聂东华两名战士。
2月18日,外出搞粮食的朱文范和聂东华在寻找可充饥实物的途中,也不幸牺牲。敌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杨靖宇的印章后,进一步判断出,他们是在执行追捕杨靖宇将军的任务。
从18日到23日,杨靖宇一直都在密林中与敌人斗争,没有一点可以吃的东西。23日上午10点多钟,杨靖宇在保安村外的密林里,听到有说话声,发现是四个打柴人,就招呼他们到身边。一看杨靖宇被饥寒逼迫的样子吓了一跳。杨靖宇对他们说:“我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饿的不行了,你们帮忙给我买点吃的,再给我弄套衣服。”这四人看了看杨靖宇,其中胆子大些的赵廷喜说:“现在你的处境这么困难,不如归顺了吧,归顺了,日本人不会杀你的。”杨靖宇坚定地说:“中国人都投降了,我们还有中国吗?我多给你们些钱,你们把我所要的东西买来。”
四人答应后走了。赵廷喜在村口向特务李正新举报了杨靖宇。赵廷喜拉着李正新就往县城里跑。讨伐本部接到报告,认定这个人就是杨靖宇。岸谷隆一郎立即派出200人的部队向濛江三道崴子出发。
下午3点50分,敌人来到三道崴子,发现了杨靖宇,他们围成一个圈在前边搜,杨靖宇躲在一棵大树下举枪还击。敌人一开始还想让杨靖宇投降,但是,他们怎样喊话,杨靖宇手中的枪也没有停,敌人已被打死打伤20多人。岸谷隆一郎看出这是一个不投降的人,他下了最后的屠杀令。杨靖宇在鬼子的一片枪声里,倒在了血泊中。时间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16点30分。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人砍下他的头示众。看着杨靖宇在密林里呆了五六天,日本人怀疑杨靖宇在密林里吃的什么东西?他们决定请濛江县医院金大夫给杨靖宇做解剖手术。在杨靖宇的胃里,敌人连一粒粮食也没有找到,他们看到的是没有消化完的草根、树皮和棉花。这是何等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啊!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东北抗日联军在通化地区坚持对敌斗争,到1942年8月成立了教导旅。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从苏联回到东北,参加了夺取东北地区的解放斗争。1946年2月19日,在通化召开的纪念杨靖宇将军牺牲6周年大会上,宣布东北局2月10日指示:“将辽东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命名为通化保安司令部杨靖宇支队。”
1958年2月23日,经党中央批准在吉林省通化市建的“杨靖宇烈士陵园”落成。党和人们怀着沉痛和崇敬的心情,将英雄的遗首和遗骨安葬在陵园里。中共中央代表在公祭大会上致悼词:“杨靖宇同志英勇奋斗的一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他对革命最坚决最勇敢,任何困难不能把他压倒。他对党最忠实,时时刻刻都尊重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他热爱人民,和人民真正打成一片。他善于团结群众,能够把各族人民为共同的事业而团结在一起。”
中国人民为杨靖宇将军留下颂歌:“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
值此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生120周年和殉国85周年之际,通化人民都在怀念杨靖宇将军……
作者简介:孙艳华,女,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山里的燕子》《梦想从这里放飞》《军旗的骄傲》《血性碑》《谁是英雄》《冰川血山》《军旗的荣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