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60多副隐形牙套,20岁女孩告别“鸟嘴”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2 浏览量:1
20岁的女孩本该是花儿一样的年纪,却因为牙畸形撅成“鸟嘴”,上下牙严重错位,连面条都咬不断,人也变得自卑,不敢拍照、照镜子。
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她历时2年多完成大蜕变,通过60多副定制的隐形牙套,一步步精准矫正了过度突的牙槽骨和上前牙。该院口腔科主任陈冶表示,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数字化正畸,精准矫正了牙齿。
陈冶主任
“矫正了2年多,我的牙齿大变样,我也敢自信地大笑,人也自信了很多。”8月1日,24岁女孩小宁(化名)用手机自拍,留了一张焕然一新的照片。
20岁出头,本该是活力四射、活泼爱美的年纪。可武汉女生小宁却因为自己的牙齿问题,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内心抵触照镜子、拍照。这几年,小宁没开心大笑过,出门戴上口罩,衣着打扮也像个“假小子”。
小宁说,年幼时换完乳牙,上牙渐渐前突,家人也没太重视。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11岁时上牙前突得越来越明显,顶得嘴唇撅着,无法自然闭合,一笑就牙龈外露。从侧面看,小宁的嘴巴犹如一张“鸟嘴”。
更让她痛苦的是,牙齿畸形还带来了咀嚼问题。由于上下牙咬合严重错位,吃饭时的每一口她都咬得很费力,就连面条都咬断困难,更别说肉类等需要反复咀嚼的食物,时间一长磨得牙龈发炎、红肿,喝水都疼。慢慢地,小宁只能吃一些软烂的食物。
2021年,小宁因为颞下颌关节问题加重,来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口腔科就诊,迫切地希望能通过矫正治疗,解决折磨了她十多年的牙齿问题,让自己重新找回自信。
武汉亚心总医院口腔科医生梁钰洁检查发现,小宁的牙齿整齐,但上颌前部牙槽骨向前发育过度,导致了牙颌面畸形,除颜面部形态异常,嘴唇像“鸟嘴”外,还出现了颌、牙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需戴牙套进行矫正治疗,通过持续的牵引力让牙齿、牙槽骨逐渐“归位”,并将其稳定至预设的理想位置。
梁钰洁医生为患者检查
在临床,像小宁这样牙齿整齐、骨性前凸的龅牙,矫正难度却很高。梁钰洁医生解释,相比“东倒西歪”的牙,这种留给“控根内收”的空间非常有限,只能先拔前磨牙,为后续的矫正腾出空位。
在这一过程中,牙齿容易出现不良移动,也就是“过山车”效应。“例如,上牙内收了,牙槽骨却没能正常归位,前凸的问题依然存在。”梁钰洁表示,所以在临床越整齐的龅牙,矫正难度越高,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并给予足够的治疗时间,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考虑到小宁的需求,口腔科主任陈冶、梁钰洁医生评估后,为她制定了数字化的矫治方案。告别传统繁琐的取模方式,医生只需快速扫描,并导入CT颌骨模型,即可完成口腔3D立体建模。同时,通过AI精准算出牙齿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患者可看到模拟校正全过程,以及矫正后的变化。
看到自己矫正后的样子,小宁决定开启正畸治疗。陈冶主任介绍,不像传统的“小钢牙”,3D打印的隐形矫正器如同给每颗牙定制了套衣服,通过全包绕的三维力量,能更轻柔地精准矫正畸形。
近3年时间里,医生根据牙齿移动的情况,平均每7~10天3D打印一套牙套,到现在已有60多副,整个过程更安全、更精准。最新拍片可见,小宁有了明显变化,上颌骨、牙齿成功回缩,她的脸上又有了明媚笑容。
随着国家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推进,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牙齿矫正不仅为美观,更是为了口腔功能与全身健康。陈冶主任表示,从临床接诊来看,大家对正畸美观性、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正畸理念中,‘健康美学’是核心。”陈冶主任表示说,医生通过数字化建模,结合患者的咬合功能、面部比例定制方案,这是一场“持久战”,需兼顾健康、功能与美观,切忌盲目求快、跟风明星同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笑容名片”。对于青少年患者,更应同步关注颌骨生长发育,避免过度矫正。
很多家长关心,如何把握矫正时机,陈冶主任给出“时间指南”:
6-8岁是不良习惯矫正“窗口期”,80%的错颌畸形与吮指、咬唇、口呼吸相关,需要使用各类功能矫治器进行纠正;
12-14岁是颌骨生长矫形治疗和牙齿矫正“黄金期”,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颌骨仍有很大的生长空间,部分骨性畸形可通过生长改良技术避免正颌手术;
而12-18岁青少年是正畸的主力军,这个年龄段牙齿替换完成,牙移动骨改建速度较快,相比成人可减少治疗周期。(通讯员 熊杰 郭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