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两岸故事》:小而美的“家”故事,汇成两岸融合大景象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6  浏览量:1

中国台湾网8月10日讯(记者 尹赛楠)连日来,由两岸团队共同创作的系列微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第三季,正以温暖而深刻的笔触,记录着跨越海峡的奋斗与融合。本季节目聚焦十位在大陆热土上追梦、扎根、奉献的台湾同胞,通过真实生动的个体故事,展现两岸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命运与共的时代大画卷,为“两岸一家亲”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从“安身”到“安心” —— “家”的深度融入与传承

“穿越一湾浅浅的海峡,家是来处,爱是归途。” 本季的“家”,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居所,升华为情感归属与事业传承的“吾乡”。

他们跨海而来,在这里深度扎根。寿山石雕刻大师刘北山在福州定居三十余载,寿山村已成为他艺术生命的原乡。他的女儿也从台湾前来,从切石锯章开始,接力传承这门跨越海峡的石雕技艺。剑道教练苏郁程将事业与家庭都安在厦门,在这里成家立业、开枝散叶。

他们视这里为心灵的归宿。台青建筑师蔡幸爵带领团队扎根三明小蕉村四年,参与古村“活化”,将这里视为实践乡建理想的“家园”。经历人生低谷的翁锦栋教授,在三明学院找到了新的人生支点,创作了歌曲《热血耀芳华》,“执手团结,走好中华民族最后一里路”,抒发爱国之情,表达奋斗壮志。

这些个体选择的背后,是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坚实支撑。惠台利民政策的落细落实,让台胞从“安居乐业”走向“安身立命”,真正实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参与”到“建设” —— “业”的拓展与价值实现

受益于大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台胞们不再仅是参与者,而是以更积极的姿态、更主动的作为,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主动建设者与价值创造者。

在这里,他们大展拳脚。苏郁程不仅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世界剑道锦标赛,和队友们在男子团体项目中获得16强的佳绩,还成功跨界咖啡产业,并运营厦门首个体育主题台青创业基地,助力更多台湾体育青年融入大陆。在福州创办“拎咖啡”品牌的郭屹凡,将台湾经验与福州古厝文化、茉莉花茶工艺创新融合,创造独树一帜的“福”味咖啡,并积极推动两岸咖啡师技艺交流与等级认定,参与策划、组织活动让榕台咖啡师切磋技艺,促进两岸交流。

在这里,他们发挥所长,让脚下大地更加美好。曾担任台北电影资料馆馆长、台南艺术大学音像学院院长的井迎瑞,在厦门大学传授“变魔术”般的修复技艺,守护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台胞饶瑞和、王淑华夫妇长驻湄洲祖庙,用行动传承千年信俗,成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生动桥梁。潘春鸣放弃台湾新北的事业,来到福建石狮开办第一家成套台湾教学的音乐培训机构——布拉格艺术机构,将台湾艺术教育模式成功引入大陆,打造两岸艺术人才交流平台。

在这里,他们一同唱响“主旋律”。“台二代”陈正信扎根莆田仙游台创园,发展名贵花果种植。清华博士周宏宇带领团队驻点宁德福鼎嵛山岛,用青春智慧参与海岛建设,“把论文写在山海间”。

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到基层服务,台胞在大陆创业奋斗过程中产生了主人翁意识,不断发光发热,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节目中“家”“业”交融,“情”自然生发,通过对个体故事的微记录,自然折射“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宏大时代命题。这些有温度的影像,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立体的两岸融合发展时代大图景。《我家的两岸故事》,不仅是一场关于奋斗与梦想的纪实,更是一次关于血脉亲情、文化根脉与共同未来的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