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发布,打破偏见让女性“第二次绽放”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5 浏览量:1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联合“健康指南针”公益项目单位、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新京报社等推出,专为更年期女性量身打造的科普指南——我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8月8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记者了解到,该指南由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陈蓉教授、王亚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金鸿雁教授,太原市妇幼保健院李艳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邹世恩教授等权威专家编写。旨在为中国的更年期女性答疑解惑,重塑女性健康认知。
8月8日,我国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正式发布。
活动现场,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代表赵熙呼吁,社会各界一起探索创新医疗公益项目的形式和内容,营造更加友好的女性发展环境,全方位赋能女性身心健康。期待《更年期患者指南》能有效推动更年期保健知识的普及、传播。
新京公益负责人郭旋介绍,这份凝聚顶尖医学智慧的指南,不仅填补了更年期科普的空白,更是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关爱更年期女性,就是守护千万家庭的幸福根基,是全民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新京公益作为“更年期社会议题”的倡导者,“健康指南针”项目持续关注更年期,将积极联动各界力量做公益科普。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代表赵熙致辞。
新京公益负责人郭旋致辞。
步入更年期后,大多数女性都会面临身心双重挑战,潮热、失眠、焦虑等生理变化,社会认知局限、专业资源匮乏及公众讨论的沉默,常常会让这些女性陷入更多的“隐形困境”。《更年期患者指南》就是用医学知识破除偏见。
在活动现场,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教研室主任郁琦介绍了《更年期患者指南》的背景故事。在他接诊的一起更年期特殊病例中,一名更年期女性,持续感到“嗓子里有异物”,辗转十家医院要求喉镜检查。尽管前九家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都显示咽喉部没有异常,病人仍然坚持复检。
当她来到第十家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再次要求喉镜的时候,医生根据其重复求诊及检查的结果,判断可能是更年期引发的躯体化症状,最后将她转到了妇科门诊。经过相应的治疗,两周后“嗓子里的异物”神奇地消失了。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郁琦表示,更年期会出现很多症状,突然心跳加快、手脚发麻;无缘无故出现潮热发汗,感到一股热气从胸前腾起;身体无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很多人不知道更年期症状是个问题,也不知道更年期问题是可以治疗的。为了让女性更了解更年期、平稳度过更年期,郁琦和团队用专业沉淀和人文关怀,推出了国内首部《更年期患者指南》。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教研室主任郁琦介绍《更年期患者指南》。)
“更年期到底怎么定义的,我算不算更年期?”“更年期到底怎么办?”指南把每一个术语、每一句话的表达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辩证,力求用最易理解的语言,让每一位女性都可以从中获益。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陈蓉提醒,女性在40岁后需要开始关注月经是否出现紊乱现象,50岁左右要开始了解哪些是更年期症状,而绝经后则要特别关注泌尿生殖道的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陈蓉介绍《更年期患者指南》线上版,微信搜索“知更健康”小程序,进入线上版患者指南。
活动现场,她介绍了《更年期患者指南》线上版,微信搜索“知更健康”小程序,进入线上版患者指南。女性可以通过电子指南的智能问答、用药地图、自测工具、科普视频四大核心板块,完成自我评估、准备就医,以及就医后的方方面面。
“很多女性朋友对自己的状态并不能清晰地认知,她甚至有的时候会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有点儿疼很自然、很正常。”陈蓉表示,在实际就诊中很多人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线上版的指南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口袋医院”,复杂的医学内容以“一图读懂”的形式呈现,可以随时随地地帮助广大女性对症下药。
在圆桌沙龙环节,专家教授们探讨了更年期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更年期需要“扛”吗,扛一扛就过去了?陈蓉教授介绍,更年期症状其实是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硬扛”只会让女性更加痛苦,甚至会错过治疗的窗口期。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教研室主任郁琦介绍,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女性经历中重度症状,但仅有15%就医,到正确科室的就更少了。更年期是雌激素缺乏,如同高血压需要干预。科学管理可降低骨质疏松风险,心血管疾病。“更年期硬扛没必要,更没有好处。”
圆桌沙龙,北京协和医院郁琦教授、陈蓉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邹世恩教授,著名主持人李静,万象更新主理人南西共同探讨更年期问题。
郁琦说,医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让病人的不舒服变成舒服。每一个经历更年期的人都会感到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绝经激素治疗是解决的根本方法,同时结合自身问题,进行运动、饮食的调节,包括参加社会活动,对于更年期症状缓解和远期疾病的预防都非常重要。同时,他表示,更年期不应该变成污名化的名词,他希望要勇于把更年期作为一个公开的话题谈论,不需要讳疾忌医。
到了更年期需要补激素吗?激素治疗会不会导致发胖?是否安全?使用激素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于这普遍关注的问题,专家表示,更年期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往往会带来腹式肥胖,而补充雌激素,可以减缓体重的增加,并不会带来发胖。而治疗补充的雌孕激素剂量远低于卵巢功能正常时产生的雌孕激素,只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定期随访,安全性很高。
更年期并不是中年女性“下坡路”的代词,而是一场可以被科学拥抱、被温柔看见的“第二次盛放”。
主持人李静在确诊更年期综合征之前,经历了诸多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她陷入自我价值否定。“没人告诉我更年期是这样的。”为了让更年期被更多的人看见,李静创作了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纪录片。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新京报社,为李静颁发“健康指南针”项目“更年期科普大使”荣誉。
在李静看来,更年期不是需要遮掩的缺陷,而是每个女性都要直面的生命蝶变:你必须承认胶原蛋白在流失,体重更容易增加,头发变得干枯易掉,甚至膝盖的皮肤也不再紧致。但当你坦然接受这些身体变化,就会明白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然过程。
无论是唱歌、跳舞、学绘画还是弹古筝,开始追求这些梦想本身就是最好的疗愈。当你学会接纳现状、取悦自己,就会发现生命依然美好。上天为你打开的这扇新窗,就是让你学会真正关注自己。
活动现场,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新京报社,为李静颁发“健康指南针”项目“更年期科普大使”荣誉,感谢她用真诚与行动为女性健康事业注入的温暖力量。
8月8日《更年期患者指南》发布会现场。
新京公益负责人郭旋表示,下一步,新京公益将持续开展更年期科普工作,为女性健康贡献一份媒体力量。让更年期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让更年期不再成为需要避讳的话题。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社会的关怀与科学的护航下,可以从容应对这一人生阶段,优雅绽放。
此次活动也唤起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对更年期女性健康的关注,推动更多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支付宝中搜索“更年期”,会出现以AI驱动的“更年期守护者”智能体链接,链接中有完整的全国性更年期门诊挂号地图,可以直接预约挂号,还能获得便捷的专业医生问诊。此外,“更年期守护者”还能基于更年期患者指南,提供健康科普AI智能问答。
微医致力于女性关爱,打开微医APP,搜索更年期,就可以进入女性关爱专区,获得便捷的医生问诊及更年期门诊挂号指引,为广大更年期女性提供丰富的更年期科普咨询。
作者:武胜男
值班编辑:于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