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食用油,不管啥牌子,这“3种油”劝你少买,不好吃还没营养,很多人都买错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9  浏览量:1

每次去超市买油,站在货架前是不是特别纠结?

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各种品牌、各种类型,价格也相差很大。

很多人挑油只看价格或者习惯性买某个牌子,但其实有些油不仅口感差,营养价值也低,真的不建议大家长期吃。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买油时要避开的3种油,很多人还在天天用,却不知道它们的问题!

一、不买以次充好的“调和油”

调和油的初衷本是将多种食用油科学配比,实现营养上的取长补短。

可如今市场上不少调和油,却在包装和宣传上玩起了“文字游戏”。

这些油往往打着“营养均衡”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大量廉价油做基底,只添加少量高价油来调味。

比如标着“橄榄调和油”的产品,仔细看配料表可能会发现,排在前几位的其实是价格低廉的大豆油或棕榈油,所谓的橄榄油含量可能连5%都不到,纯属噱头。

更让人担心的是,部分调和油会使用转基因原料,却没有在包装显眼处标注。对于介意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误导。

建议大家购买调和油时要特别留意配料表,越靠前的成分,含量就越高。

如果配料表上只模糊写着“植物油”“食用植物油”,没具体标注每种油的占比,或是把廉价油排在最前面,哪怕价格再便宜也不建议入手。

二、不买散装的三无“土榨油”

现在很多地方流行“土法榨油”,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吸引消费者。

这些油通常装在简易塑料桶里出售,没有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基本信息,活脱脱的“三无产品”。

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要经过多道精炼工序,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能有效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而土榨油加工粗糙,没有精炼环节,原料里的杂质、霉菌都可能留在油里,看似“原汁原味”,实则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装完好的产品,认准SC生产许可证标志,仔细查看日期和成分表。

路边那些打着“现榨现卖”旗号的三无散装油,就算闻着再香也最好别买,为了这点香味冒健康的风险,实在不值得。

三、不买廉价的“浸出油”

逛超市时你或许会发现,同样是5升装的食用油,有的卖八十多,有的只要五十多,这不小的差价主要源于加工工艺的不同。

目前食用油主要采用两种生产工艺:传统的物理压榨法和现代的化学浸出法。

压榨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通过压榨从油料中提取油脂,虽然出油率低,但保留了更多天然营养,油香也更纯粹。

而浸出法则是用化学溶剂(如六号轻汽油)把油料里的油“泡”出来,再通过精炼去除溶剂残留。

浸出法的最大优势是出油率高,能够充分利用油料资源,因此浸出油的价格相对较低。

但缺点也很明显:高温处理会破坏部分营养,若精炼不彻底,还可能有微量溶剂残留。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优先选择物理压榨的一级食用油,这类油营养保留更完整,炒菜也更香。

当然,这并不是说浸出油就不能吃,正规大厂的浸出油都经过严格处理,溶剂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不影响食用。

只是提醒大家,那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浸出油,还是要谨慎购买。

健康用油小贴士

1、不同油换着吃

没有一种油是完美的,最好在家里常备2 — 3种油轮换使用,这样营养会更均衡。

2、根据烹饪方式选油

高温爆炒时,要选烟点高的油,比如菜籽油、花生油,这样不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凉拌的话,用冷榨橄榄油或者亚麻籽油就特别合适,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成分,吃起来也更清爽。

3、买小包装勤更换

家里人口少的话,最好别为了划算买大桶油。

因为开封后的油容易氧化变质,最好要在3个月内用完,避免营养流失和变质风险。

4、存放要避光

油脂最怕阳光直射,厨房的灶台边温度高、光线强,千万别把油桶放在这里。

找个阴凉的橱柜存放最稳妥,每次用完记得盖紧盖子,防止空气进入加速变质。

下次去超市买油,不妨多看看配料表和加工工艺,避开这3种油。

毕竟吃进嘴里的东西,关乎一家人的健康,可不能马虎。选对了油,不仅饭菜更香,身体也能更健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