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15元卖1000元!央视曝光,年销30万坑害全国,赶紧别买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6 浏览量:1
一到夏季,防晒装备就成了绝大多数人必不可少的装备,除了好看,人们也十分关注防晒装备的实际效果,但却不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这里面也混进去不少“三无产品”。
标着“防晒”却做不到有效防晒,实际成本却只有15元,但商家张嘴就敢要上百元甚至上千元,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花了冤枉钱。
今年6月初,央视便曝光,某些年销30万件的网红爆款,实际上可能都无法通过国家检测,但商家却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和一些专业话术,背后利润甚至高达60倍!
那些在直播间被吹嘘为冰丝黑科技、航天级防晒面料的材质,本质上不过是每米成本15元左右的普通聚酯纤维,但布料商却心照不宣,推销这就是行里做防晒衣的主流料子。紫外线防护系数?包装袋上你爱印多少印多少!
支撑这种胆量的,是下游生产环节的混乱,小作坊里劣质布料随意堆放,生产环境堪忧,所谓的专业防晒工艺纯属天方夜谭,连基本的紫外线屏蔽剂都吝于添加,仅靠染色和印花营造专业感。
而一旦这些粗劣布料进入直播间,便瞬间完成镀金蜕变,主播们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声情并茂地讲述这家防晒衣的效果多么好,诸如核心降温科技触感冰凉、紫外线防护系数50+超强防护水洗不衰减,甚至还煞有介事地提供所谓的检测报告。
消费者毕竟也是外行,冲着抵御烈日的刚需而来,付出高昂代价换回的,却可能是一件件闷热不透气、实际防护能力远低于宣称值和国家强制标准的伪劣产品。
商家在产品性能上造假,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但在卖给消费者的时候却搬出种种噱头,通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方式从中谋取暴利。
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便宜没好货,但太贵的又有些不值当,因此在购物时,心理上就可能会觉得,“这件肯定会比那个几十块钱的要好”,于是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上了当。
当虚假宣传成为行业潜规则,本应确保商品质量的检测报告,还值得人们相信吗?
防晒衣包装上醒目的“UPF50+”标识和附带的权威检测报告,曾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依据,但央视调查结果却打破了这个假象。
对此,一些工厂的负责人毫无顾忌地坦言:消费者有几个会真拿去检测?紫外线防护系数我们想标多少就标多少!
制造商甚至还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客户想要包装上标多少防晒指数,工厂就敢印多少,从UPF40+到UPF100+,甚至子虚乌有的德国红点奖、欧盟CE认证标识,皆可按需定制。
正是这种毫无敬畏的操作,让一款年销30万件的三无防晒衣得以在市场上畅行无阻。先不说这些堂而皇之印在包装上的虚假标识,那些所谓的权威检测报告又是从何而来呢?
央视记者曾以买家身份暗访后发现,这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多家检测机构公然将其做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证的买卖,提供所谓直出报告服务。
不需要寄送任何实物样品,仅需支付300元并提供一张产品照片和期望的合格结果,次日便能收到一份盖着正规检测公司公章、各项指标全数合格的报告。
记者亲身体验,轻松获得了一份报告,其中关键信息如送检日期、样品状态纯属捏造,这些本应是市场守门人的机构,为了蝇头小利,彻底沦为造假产业链上的关键洗白环节。
检测机构与制造商沆瀣一气,消费者在直播间看到的、用紫外线感应卡进行的所谓效果测试,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障眼法,完全无法触及产品真实品质。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掠夺,更是对合规经营企业的致命打击,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正严重扭曲着健康的行业生态。
花费不菲却买不到真正的好产品,面对这层层黑幕,消费者难道只能当成韭菜任人宰割?
尽管行业乱象触目惊心,但国家却都对防晒产品有明确的强制标准:真正的防紫外线产品必须同时满足紫外线防护系数>40和UVA透过率
我们消费者要坚决对无产品名称、无厂名厂址、无质量标识的三无产品说不!合格的防晒衣吊牌必须清晰标注三项核心信息:国家标准编号为GB/T188302009、明确的UPF数值、以及洗涤维护说明。
面对主播口若悬河的描述,我们务必要保持清醒,主动要求查看并核实第三方检测报告的真伪,可尝试通过报告上的机构联系方式或官网进行验证。
面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直接决定防晒效果的持久性与真实性,原纱型防晒衣因其防晒成分不易脱落,耐久性远胜于后期涂层处理的类型。
在面料本身,结构致密、厚度适中的织物通过物理阻隔就能有效屏蔽更多紫外线。颜色上,浅色系能反射更多可见光,减少热量吸收,体感更清凉舒适。
需注意面料弹性并非越大越好,氨纶添加量建议小于12%,以保证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应尽量避免选择纯棉或稀疏的化纤面料,其防晒能力通常较弱。
在选购时可以利用简单方法初步判断,将防晒衣面料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其透光性,透过的光线越微弱、越少,通常意味着面料越紧密,物理防晒效果可能越强。
同时用手触摸并感受面料的透气性,优质的防晒衣应努力在高效防护和穿着舒适之间取得平衡,不应有异常的厚重闷热感。
警惕那些单纯依靠加厚来宣称防晒效果的产品。
央视曝光后,不少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应迅速,已经联合公安等部门连夜突击检查涉事的服装加工厂,现场查封相关产品并抽样送检,同时责令企业暂停一切生产销售活动,誓言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坚决捍卫消费者权益。
不过要根治这一行业顽疾,还构建常态化、全链条的高压监管网络。
对参与直出报告、数据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永久取消其检测资质,并列入行业黑名单,追究刑事责任,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电商平台必须升级技术监管手段,利用大数据、AI图像识别等技术高效筛查异常商品,建立快速下架机制,对问题商品和涉事店铺采取即时处置,完善消费者反馈和投诉举报通道,并将处理结果透明公开。
除此以外,还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让不法商家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彻底斩断其违法牟利的念想,同时畅通消费者集体诉讼渠道,降低维权成本。
15元的廉价布料披上高科技外衣售价千元,年销30万件的三无产品招摇过市,300元即可购得量身定做的合格证书……防晒衣市场的重重乱象,不仅掠夺了消费者的钱财,更威胁着大众的健康安全,侵蚀着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
防晒衣的本质,应是守护肌肤免受紫外线侵害的可靠屏障,而非不良商家攫取暴利的冰冷工具,擦亮双眼,理性消费,你的健康与权益,值得被真正尊重和守护!
揪出假防晒衣,让每份检测报告经得起阳光曝晒——工人日报2025-6-12
一年卖出30万件,央视曝光不防晒的防晒衣——界面新闻2025-06-09
虚标指数、伪造报告!总台央视记者揭开防晒衣市场 “虚假防晒” 乱象!——光明网2025-06-10
- 上一篇:弥勒在这个街道的,真幸福!
- 下一篇:滇剧《风云滇缅路》在玉溪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