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选择从 WMS 切入制造业数字化,而不是追热门赛道?

发布时间:2025-08-11 11:29  浏览量:1

在制造业数字化的浪潮中,热门赛道层出不穷,从AI质检到工业大模型,看似风口不断,却常常难以落地。而本文选择从看似“传统”的WMS(仓储管理系统)切入,背后却藏着一套深思熟虑的战略逻辑:从刚需场景切入、以数据为锚点、构建可扩展的数字底座。

几年前,我们主要做电力、政府等关系型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研发和交付能力。 但随着个人视野的拓展和团队战斗力的提升,我们逐渐意识到:再强的执行,也跑不赢赛道本身的限制——天花板清晰可见,而且正在不断压低。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艰难但必须的选择:放下一次性项目,转向可长期积累的产品化路线。

为什么选择制造业数字化

在众多方向中,我们为什么选择以 WMS 切入制造业数字化,而不是投向其他热门赛道?

在确定产品方向之前,我们先把几条不适合的赛道排除掉:

ToC产品:进入门槛高、资金投入大、获客成本高,而且并不是我们的强项。ToB成熟产品ERP等大型系统体量大、交付周期长;CRM等轻量产品要么被头部垄断,要么陷入低价竞争。纯技术型产品:像数字孪生、数字知识库,看着前沿,但在大厂一次迭代面前,中小团队很难有还手之力。通用协作类产品: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平台以“免费或低价”模式几乎垄断市场,新进入者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

那么,制造业这个赛道有哪些独特优势?

1. 业务属性强

制造业中的信息化系统往往是深度垂直的业务系统,需要对行业有深入理解才能做好。大厂既不擅长,也不愿意在这些领域深度投入。

2. 软件+硬件,协同放大价值

从仓储到产线,软件与硬件的结合能显著放大价值。我们具备硬件研发与集成基础,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提高产品门槛与竞争壁垒。

3. 市场长期稳定

虽然不是热点赛道,但伴随着技术升级,制造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需求已成为刚性需求,足以支撑小团队长期生存与稳步成长。

对我们来说,制造业数字化不是追热点,而是一条可以持续积累、稳步扩张的长跑赛道。业务、产品、技术、体系都能在这里不断沉淀,最终形成别人很难复制的壁垒。

为什么先从 WMS 入手

明确了“制造业数字化”这个方向之后,我们要找到最合适的切入口——门槛适中、回报可见,还能为后续扩展打基础

WMS(仓库管理系统)恰好满足这些条件:

1. 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

WMS 市场没有像 CRM、ERP 那样被几家巨头垄断,行业份额高度分散,留给中小团队切入和深耕细分领域的机会更多。

ARC数据显示,中国仓储管理系统(WMS)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非常低,WMS产品营收超过500万的企业占比仅约为31%。

2. 价值直观、ROI 明确

从原料入库到发货复核,改善成效立竿见影,ROI 好算、好验证,更容易获得管理层支持。

例如:一家制造业工厂在引入 WMS 后,收货与发货的平均作业时间减少了 30%,仓库管理人员缩减 1 人(5 人降至 4 人),仅人力节省一项,第一年就收回了系统投入,并开始净赚。

3. 市场接受度高、决策链短

企业老板和仓储主管能迅速感知 WMS 的价值,决策过程简短,降低了获客周期。

4. 足够垂类、壁垒可积累

仓储管理高度依赖对行业场景的理解,是大厂不愿深耕的细分领域,小团队更容易在长期交付中形成独特优势。

5. 技术难度适中、交付周期短

既涵盖流程、权限、设备对接等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元素,又不像 MES 那样复杂和高门槛,适合快速上线。

6. 天然的业务延展性

仓储往往是产线、质检、物流的交汇点。完成 WMS 后,客户会自然提出 “扫码打印”“与产线打通”“质检管理” 等需求,为我们向 WCS、MES、LIMS 等系统扩展创造了条件。

7. 易与硬件结合

结合条码打印、RFID、AGV 等智能设备,利用我们的硬件研发与集成能力,能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产品到生态:构建4大复利资产

我们选择 WMS,它不只是一次性的项目,更是一条能积累长期复利的赛道。

我们希望在这条路上沉淀四类“复利资产”:

1. 产品研发:功能、技术、机制的沉淀复用

功能复用:核心功能模块可跨行业适配,随着迭代不断成熟;技术复用:技术组件与架构持续积累,让新产品研发成本和周期逐步下降;机制复用:研发阶段沉淀的架构设计、测试流程、质量控制方法,可直接迁移到后续产品。

2. 市场销售:体系化销售与客户闭环

有了稳定的产品研发能力,下一步就是跑通市场化的销售闭环。

销售体系建设:建设标准化的市场化销售流程、客户管理机制与转化策略,让获客、转化、交付形成闭环;渠道建设:构建完善的渠道网络,与代理商、硬件商、集成商等建立长期合作;客户积累与增购:通过优质服务与持续升级,提升客户粘性,驱动复购、增购与转介绍。

3. 品牌建设:市场势能的长期积累

当销售跑通后,品牌的势能能让获客成本大幅下降。

内容沉淀:长期输出高质量内容(行业知识、系统介绍、客户案例),逐步积累潜在客户的认知与信任,形成稳定的流量池。品牌运营:长期市场化运营形成的品牌势能,降低获客成本、提高转化率;

4. 生态拓展:从单点到体系的协同

最后,真正的壁垒来自生态化布局:

软件生态:WMS天然延伸至WCS、MES、QMS、LIMS等系统,形成完整的制造业数字化产品线;硬件生态:与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AGV、智能立库等硬件深度结合,放大营收与竞争壁垒;产业生态:通过上下游合作伙伴、标准接口与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开放协作网络。未来,我们的拓展蓝图

WMS 只是第一步。我们将围绕它打造软硬件一体化的完整生态型产品矩阵——从 Lite WCS、MES、QMS、LIMS,到与 AGV、智能立库等硬件深度融合,形成覆盖仓储、生产、质检、实验室的数字化闭环。

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每一次迭代、每一个客户案例,都是下一步跃迁的跳板。

本文由 @橙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