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密旨命令岳飞屠杀赣州人,岳飞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8-11 11:26  浏览量:1

《宋史.岳飞传》记载:“上以隆佑震惊之故,密旨令岳飞屠虔州。”

虔州,就是今天的赣州。把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宋高宗借口隆祐太后受到惊吓,下了密旨命令岳飞杀光赣州人。”

在大家的印象里,岳飞主要功绩是抗金。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朝哪里有农民起义,岳飞就到哪里镇压农民起义。岳飞就像是个补锅匠,到处给宋王朝补漏洞。比如曹成和杨幺的农民起义,就是岳飞花了六年时间剿灭的。

南宋初年,政治腐朽,加上兵连祸结,各种苛捐杂税让老百姓活不下去。农民起义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接一个爆发。光是在江西就爆发了十几次农民起义,首府洪州(南昌)都差点让起义军端了。岳飞带着岳家军在江西到处打起义军,忙得是焦头烂额。

当时的吉州,就是现在的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一向是民风彪悍武德充沛。吉安人有战斗力,岳家军的兵源大部分来自吉安。吉州的一些穷苦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造反了。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吉州和虔州,就是今天的赣中和赣南。

赣南三省通衢,扼制闽赣粤三省咽喉要道。起义军控制赣南之后,福建和广东的穷苦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起义。闽西和粤北相继被起义军占领,连广州都被起义军控制。宋高宗没办法,只能让岳飞带着岳家军攻打起义军。岳飞花了九牛二虎一个骆驼八匹马的力气,总算是平定了农民起义军。

就在这个时候,宋高宗下了密旨,命令岳飞在虔州屠城。如果宋高宗的密旨要是下给张俊,那老小子肯定会不折不扣执行。问题的关键是,岳飞不是张俊,他不是愚忠之人。岳飞曾经哭着说:”东南民力,极尽弊矣。“

岳飞知道,老百姓是活不下去才造反。他作为朝廷的大将,平叛是他的职责所在。如今叛军已经平定,只要诛杀带头造反的人即可,绝不能在赣南搞无差别屠杀。岳飞只能上书宋高宗,摆事实讲道理,请求宋高宗“诛杀首恶,胁从不问。”

岳飞第一道奏疏上去之后,被宋高宗驳回,宋高宗再次严令岳飞屠城。岳飞又上了第二道奏疏,求宋高宗放过赣南百姓。宋高宗再次驳回岳飞的奏疏,依然严令岳飞屠城。岳飞只能三上奏疏,为赣南百姓求条活路。宋高宗依然驳回奏疏,严令岳飞屠城。

中国古代有个“三请三让而后受之”的制度,比如说皇帝要杀人,大臣三次求情,皇帝依然要杀,就表明皇帝真的想杀人。大臣求了三次情,也算是对得起那些被杀之人。岳飞三次上书替赣南百姓求情,也算是对得起百姓了。如果岳飞此时奉诏屠赣南,也说得过去。

岳飞在三次上书被驳回之后,第四次上书替赣南百姓求情。岳飞这是在告诉宋高宗,屠城的命令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执行。宋高宗见岳飞态度如此坚决,只能收回成命,下诏赦免虔州百姓。赣南百姓感念岳飞活命之恩,建立祠堂供奉岳飞画像。(此事典出《宋史》,原文如下:“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不许;请至三四,帝乃曲赦。”)

岳飞四次抗命不屠赣南,给宋高宗留下了战场抗命的不好印象。这也为日后的岳飞遇害埋下了伏笔,可怜的岳飞一辈子为宋高宗卖命,却落得莫须有惨死的下场,真为岳武穆感到不值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