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招迭出!桂城各社区细解“蚊”题

发布时间:2025-08-11 11:30  浏览量:1

发现难处理的卫生黑点?有“五步走”雷霆出击!登不上的天台有积水、杂物?“飞虎队”来解决!在蚊媒歼灭战中,桂城街道又解锁灭蚊新“技能”了!

目前,桂城街道正通过抓好“科学消杀、精准入户、靶向整治”这“三板斧”,继续抓实、抓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以及动员全员力量,努力让防疫技能实现“再升级”。

入户翻盆倒罐、逐一检查水体,指导入户、消杀的人员开展工作……作为桂城街道卫生健康办公室派驻夏北社区的卫生干部,黎艳如自驻点以来,一直要求自己要想得更细一些,检查得再细一些。

黎艳如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都是为了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以伊蚊为传媒介的蚊媒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且传播速度是登革热的2至3倍。加之小小蚊子神出鬼没,一个矿泉水瓶盖的积水量也足以成为伊蚊的“育婴室”。只有织起一张更细的防护网,才能把蚊媒杜绝在外。

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正在仔细检查水体。

“所以不管是普通入户还是到病家,我都会去仔细排查室内室外的蚊虫孳生地。”黎艳如介绍,想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的防控措施还是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目前,夏北社区也结合实际情况及疾控专家的建议,开展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消杀工作。

如针对一些在建工地存在的积水,社区会先在水体撒上石灰,待高温杀死虫卵后,再清除积水;针对病家,则以此为中心划定九宫格,每天进行少量多次消杀;社区辖区范围内,每天开展室内外同步消杀……这些细致的工作,都是为了用各种方式阻断蚊媒孳生链条,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

夏东社区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消杀设备的使用技巧。

黎艳如与夏北社区的细致、细心,只是桂城在进阶战蚊断链做法中的一个缩影。

目前,桂城已对45个社区187个物业小区、104个经济社登记造册,实行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同时还将21个农村社区划分129个二级网格、830个三级网格,细化责任到人。

而自7月30日全面铺开第二轮入户工作,不少社区也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更精准、细致的措施和打法

夏北社区对清理后的冷巷进行消杀。

如在精准发力上,叠北社区、夏东社区、夏北社区均建立每日定时碰头复盘的机制,因地、因况动态调整“灭蚊”打法,实现工作力量的动态调整与高效调配;东区社区则针对有特殊情况的水生植物,探索用棉花纱布堵瓶口的方式,防止伊蚊产卵、孵化飞出。

防蚊灭蚊这件“小事”,对于桂城而言,其实是关系着全民健康的民生大事。因此,桂城也通过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把每件小事做好、做实,让灭蚊更有“道”

在农村社区,以往房屋间的滴水巷、冷巷因封闭或堆放杂物,容易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这些邻里间可能都不愿意管的空间,在叠北社区,有力量管了。

在叠北社区澳边村,村民正主动清理冷巷中的杂物。

自8月1日起,叠北社区组织三清队伍对社区澳边村的滴水巷、冷巷进行集中清拆。同时还发动志愿者、“三人组”入户宣讲清拆对于防疫的重要性,动员村民一起清理。而在清拆后,社区还对其进行精准消杀,以实在举措打通防疫“梗阻”。

而针对闲置屋、楼顶天台等“盲区”。叠北社区还成立了有升降机、云梯设备赋能的“飞虎队”,通过分片作战、集中整治,为闲置屋装纱网等方式,全面清理卫生死角。

而在夏东社区,更注重做实闭环管理。

夏东社区工作人员在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垃圾。

“秘密茶语右边还有一个花场,覆盖了很多杂草,容易孳生蚊虫,需要重点清理。”这支由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监督巡查组,每日走街串巷“找茬”,一旦揪出卫生黑点,当即上报至“巡查群”。

这是夏东社区打击各类卫生黑点的头道关口。7月30日以来,该社区实行“发现、入册、清理、复查、销号”五步闭环管理,严守“发现一起、清理一起、销号一起”的铁律,确保每日新增黑点及时处置。

在桂城,不少社区已为清理后的闲置房装上纱窗。

不仅如此,桂城也努力在开展防蚊灭蚊工作的同时,也兼顾到不同人群的细微感受。如同心社区就面对“入户难”困境时,深察公寓内的居住群体以年轻人、上班族居多,精准捕捉到年轻人不希望被打扰的需求,贴心设计二维码进行线上沟通和预约。

入户检查是否存在积水等蚊媒孳生地。

通过技术手段,同心社区为每栋公寓生成专属二维码,发动业主扫码填报、自查自纠,再按实际情况排定入户顺序。“这样不仅可以为工作人员减负,还能精准入户、不扰居民。”同心社区党委书记叶瑞仪说。

消杀,是桂城防疫攻坚战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桂城力求通过“统筹+技术+打法+扫清盲点”,切实提升消杀效果,降低蚊媒密度。

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

在传统人力难以触及的土储用地和隐蔽角落,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在尖东社区的巡查现场,无人机腾空而起,在技术员的操作下锁定积水黑点。同时,数据的实时传递,让灭蚊队伍得以立刻精准出击,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

桂城已对河道沟渠、村前水塘等小微水体被纳入地毯式排查。图为工作人员为村前水塘喷洒灭蚊药剂。

针对水网密布的生态特点,桂城一方面加强河道全域巡查,另一方面则创新引入“河小青”志愿者力量。河道沟渠、村前水塘等小微水体被纳入地毯式排查,河岸缝隙、植被根部等蚊虫易孳生区域接受药物精准喷洒,确保消杀范围没有遗漏,不留任何死角。

桂城出动车载式超低容量消杀喷雾机,对废旧厂房、公园、停车场等大面积环境进行消杀。

当然,桂城也意识到,不能只靠党员、干部的力量,就能完全把灭蚊这件“小事”做好。在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没有人是局外人。

怎样才能让这样的防控意识深入千家万户?

桂城探索发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流动力量”。

桂城探索发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流动力量”。如动员130余名美团、京东等平台骑手化身“移动宣传站”,在穿行街巷配送物资的同时,将健康提醒精准送达,使防控意识悄然融入市民生活日常。

同心社区则聚焦环境卫生黑点,依托三级网格体系,联合驻点团队、党员志愿者,持续对万达华府天桥等区域开展黑点整治,相继对千灯湖音乐秀场周边、万达华府天桥区域等进行集中清理,形成联动攻坚之势。

攻坚卫生黑点。

不仅如此,7月30日,由桂城市民自发组建而成的300人消杀冲锋志愿队正式上岗,为蚊媒防控注入强劲力量。他们分批、分组深入桂城45个社区,穿梭在小区、公园、小巷、在建工地等卫生黑点,以硬核消杀全力攻坚。

在桂城,农贸市场以及公园、小区、村居绿化带等地,已装上灭蚊灯。

发动全民参与,群策群力。通过科学消杀、精准入户和靶向整治,桂城战蚊断链再进阶,各项措施不断优化升级。可以看出,人文桂城正以扎实行动织密健康防护网,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佛山新闻网 游小彤、李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