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终止美国“出生公民权”,哪些中国官商星会痛不欲生?
发布时间:2025-08-10 21:01 浏览量:1
美国“出生公民权”为何又起波澜?
你说,这世界有时候是不是挺荒唐?娃哇地一声在医院落地,开口的第一口空气,可能就决定了他一辈子的命运,连带着爸妈也跟着做起了美梦——可这个梦,眼看着就要被人拿锤子砸了。唐纳德·特朗普,这位从不让人省心的前总统,如今又扬言要“革新”美国的出生公民权。有的人叫好,有的人睡不着觉。偏偏这事,咱中国人还搅得颇有点关系。
话还得绕回一百多年前。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里的那句话,好似铁打的一道栅栏,1868年写下,自此美国土上出生的小孩,无论爸妈啥来头,都是美国人——只要不碰上那些外交官家庭。六十年代的美国,黑白分明,正闹着种族、身份的大战。彼时这道定义,既是承诺、也是皮鞭。它意义深远,至今余波未了。
但法律的温度不是冰冷的。你看1952年移民法里,那个定义依然温吞保守——只要在美国出生,父母再苦再多难,娃就是公民。可是不是每个人都甘心守着老黄历。有些事,潮水退去之后,总有人琢磨着,能不能把沙子再筛一筛,把门再掩一掩。
这些年,移民话题越搅越混。美国国土安全部估计说有一千一百万非法移民,其实你问出租车司机,按他的算法至少一千三四百万。这可不是小数目。你想,多少人爬山涉水,顶着寒风黑夜横跨进来,就是为了能让后生小子,胖墩墩地在美国生下那一刻,摇身一变有了星条旗的身份?那些妈妈,大肚挤在廉价旅馆,每吸一口气都紧张,半夜祈祷别提前发动。可都没办法,心里头有个算盘敲得噼里啪啦,“美国梦”,谁能不馋?
当然,咱中国的特有现象:赴美产子。十多年前,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许多钻营惯了的家庭都视这为一种“门槛”——老王家隔壁谁家闺女在洛杉矶生了,回来住院时全家像提前过春节似的张罗。不说别的,哪家不期盼孩子将来能捞个好出身?有些人光是有个“美国出生证”就够吹半辈子了。
可特朗普显然是看不惯的。甭管别人觉得这“生个美国娃”有多划算,他非要给这事画个句号。他觉得,既然非法移民能靠这条血统,玩“曲线救国”,那美国岂不成了生娃天堂?说归说,能不能动得了宪法,这账还真没那么好算。
其实,美国关于“出生公民权”也不是一直铁板一块。就说1898年的那个著名案子——黄金德的故事。那会儿美国对华人打压得厉害,歧视暗流涌动。黄金德,一个美国本土出生的华人孩子,回了中国探亲再回美国,结果被狠狠拦在外面,理由是“你不配”。孤零零的一纸诉状,打到最高法院。最终,法官判他胜诉:生在美国,就是美国人。这事成了个里程碑,稳固了“出生即入籍”这道关卡。
但,也有人没那么幸运。十九世纪末另一个案件——印第安人约翰·埃尔克那桩事。印第安人在自己土地上出生,却被判定“不受美国司法管辖”,所以还不是美国人。直到1924年,法案才算补了窟窿,各路原住民统统算数。历史有时很吊诡——同样站在美国土地上,有人就能被纳入“我们”,有人只能是“他们”。
现在美国国内,也有人盯着宪法里那个“受其管辖”的词不放——这是个卡在嗓子的鱼刺。南卡罗来纳州和阿肯色两位议员,格雷厄姆和科顿,凿着法案声称:非法移民的娃不算“受管辖”,就不能自带美国籍。听起来有点钻牛角尖,但他们说得理直气壮。格雷厄姆其实一向好战,在国际事务上一副世界警察的姿态,甚至被俄罗斯贴上了“恐怖分子”标签。汤姆·科顿更是惯会挑事,前不久就在参议院质问Tiktok新加坡籍CEO一大通护照问题,搞得人家一脸懵、观众忍俊不禁。
不过学界不少人摇摇头:非法入境再怎么说也得遵守美国法律,和享有豁免权的外交官不是一码事。这“受其管辖”谈不通,就是钉在宪法上的一滴墨,改起来没那么容易。
问题是,法律歪着讲,总有人试图撬动基本盘。特朗普若真二进宫,有可能签个行政命令,要求父母其中有一方是美国籍、或绿卡、或现役军人才能让娃变公民。友邦惊诧,美国人民吃瓜:要是这种事真成了,总得有人拿着拒绝信状告到法院——到时候,最高法院是不是会有新表态,还说不好。
说到底,这事太多情绪了:有人担忧自己孩子被赶出国门,有人愤怒别人“捡便宜”。各位想当“美国人父母”的中国家长,这回是要好好算账了。有人说特朗普这一锤子,敲掉的不只是中国富人“美国梦”,更是无数普通人、移民妈妈、异国新生的小希望。
但法律和命运,有时候就像打转的陀螺,谁也说不准最后停在哪。美国到底是个“人人有机会”的地方,还是从门外一脚踢走冷风中的小孩?“美国梦”到底该属于谁呢?有些答案,也许真的只有时间才说得明白。
谁生来不奢望一个好身份?可天平总难以两头平。也许将来哪一天,又有人在医院产房外徘徊——听见第一声啼哭,既高兴,又担忧;既觉得幸运,又叹口气。这世界,有些事,注定说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