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去取母亲180万遗产,柜员:必须本人来,男子:好,你等着
发布时间:2025-08-11 12:21 浏览量:1
创作不易,辛苦各位看官给个免费的关注和赞赞,留下评论,小编万分感谢!
"先生,根据银行规定,储蓄账户必须本人来取。"
王小雅推了推眼镜,语气坚定。桌上摆着李明华带来的所有证件:死亡证明、遗嘱、身份证、户口本,还有公证处的证明。
"你的意思是,我母亲必须亲自来?"李明华指着死亡证明,"她已经去世三个月了。"
"那就必须本人来。这是规定。"王小雅的回答没有丝毫松动。
李明华盯着她看了三秒,然后收起所有文件。他的声音很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好,你等着。"
柜台外的其他客户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摇头,有人叹气。谁都知道死人不可能来银行取钱。
李明华走出银行大门,回头看了一眼那块金光闪闪的招牌。他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话:"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看来这次,死人也要变活了。
01
李明华第一次来这家银行是在三个月前。那时母亲刚刚去世,他忙着处理后事,根本没想到取钱会是个问题。
母亲李秀珍生前是个话剧演员。退休后喜欢收藏各种古玩,还做点小投资。她把所有积蓄都存在这家银行里,整整180万。
"我就不信了,银行还能不认钱?"李明华当时想。
他带齐了所有证件。死亡证明是医院开的,遗嘱是公证处认证的,身份关系证明也盖了派出所的章。
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直到他遇到了王小雅。
王小雅今年28岁,是这家银行的新员工。刚入职半年,正是最怕出错的时候。她做什么事都要翻规章制度,查操作手册。
"先生,您好。办理什么业务?"
"取钱。我母亲的存款。"
李明华把证件一股脑放在柜台上。王小雅一样样检查,表情越来越严肃。
"先生,这是储蓄账户,不是定期存款,也不是理财产品。根据规定,储蓄账户必须本人持身份证才能支取。"
"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李明华指着死亡证明,"这是医院开的证明。"
"那更需要本人来了。"王小雅说得理所当然,"如果不是本人,我们怎么确认是您在取钱,而不是别人?"
李明华愣了。这个逻辑听起来有道理,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我有遗嘱,还有公证。"
"遗嘱可以作假,公证也可能有问题。但本人不会错。"王小雅说,"这是为了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那你说怎么办?"
"很简单,本人来就行了。"
李明华深吸一口气:"我再说一遍,我母亲已经去世了。"
"我听到了。"王小雅点点头,"那就更应该本人来了。死亡证明可能是假的,但本人是假不了的。"
这话让李明华无语了。他开始怀疑这个柜员的智商。
"你的意思是,死人要来银行取钱?"
"如果是本人的钱,当然要本人来取。这是最基本的规定。"
李明华看着王小雅认真的表情,突然想笑。他母亲生前最喜欢遇到这种较真的人,总说"认死理的人最好玩"。
"行,我知道了。"
李明华收起证件,转身就走。
王小雅在后面喊:"先生,您可以走法律程序。不过需要六个月时间,费用大概两万块。但如果本人来,五分钟就能取出来。"
李明华头也不回。
他走出银行,给律师朋友打了电话。
"老赵,我遇到个奇葩事。"
律师赵建国听完哈哈大笑:"明华,你遇到的是新员工。她严格按规定办事,没错。法律上确实需要走继承程序。"
"那要多久?"
"快的话四个月,慢的话一年。费用确实不低。"
"有没有别的办法?"
"让你妈来取钱。"老赵还在笑,"这是最快的办法。"
李明华挂了电话,站在街头发呆。
路过一家化妆品店时,他突然有了想法。
第二天,李明华带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银行。老太太六十多岁,戴着帽子和墨镜,颤颤巍巍地走到柜台前。
"我要取钱。"老太太的声音很沙哑。
王小雅例行检查身份证,对比了照片。
"请摘下墨镜。"
老太太摘下墨镜。王小雅仔细看了看,点点头。
"请按手印。"
老太太伸出手指,在指纹识别器上按了按。
"滴滴滴。"
机器发出警报声。
"对不起,指纹不匹配。"王小雅看着电脑屏幕,"这不是李秀珍女士的指纹。"
老太太和李明华对视一眼,默默离开了。
走出银行,老太太摘下帽子。她是李明华在老年大学找的演员,专门演老年角色。
"小李,这银行的系统太先进了。"老太太说,"要不你再想想别的办法?"
李明华谢过老太太,独自走在街上。
他开始研究母亲生前的习惯。李秀珍有个癖好,喜欢录视频和录音。家里有很多她生前的影像资料。
李明华花了三个星期,把母亲生前说过的话都整理出来。各种可能的安全问题,他都准备了答案。
第三次来银行时,他信心满满。
"你好,我要取钱。我是李秀珍的儿子,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但我知道她所有的信息。"
王小雅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证件。
"先生,您还是没理解。我们需要本人来,不是需要本人的信息。"
"那我回答安全问题总可以吧?"
"可以试试。"王小雅调出李秀珍的账户信息,"请问,开户时预留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我母亲最喜欢的颜色。"
"答案是?"
"红色。"
"正确。第二个问题,您母亲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
"市话剧团。"
"正确。第三个问题..."
李明华连续答对了十个问题。王小雅有些意外。
"先生,您的确很了解李秀珍女士。但是..."
"但是什么?"
"根据最新规定,还需要本人签字确认。我们有笔迹鉴定系统。"
李明华的心沉了下去。
02
李明华用了一个月时间练习母亲的签名。
李秀珍的字写得很漂亮,是标准的楷书。她年轻时练过书法,笔画很有特色。
李明华找了母亲生前的所有文件,对比她在不同时期的签名。他发现母亲的字随着年龄增长,笔画越来越颤抖,但基本结构没变。
他每天练习五个小时,手都写肿了。
一个月后,李明华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母亲的笔迹。他再次来到银行。
"我要取钱。这次我可以代替我母亲签字。"
王小雅看了看他,点点头:"可以试试。不过我们的笔迹鉴定系统很先进,造假的话会有法律后果。"
"我知道。"
王小雅打印了一张取款单。李明华深吸一口气,开始签字。
他写得很慢,每一笔都很小心。"李秀珍"三个字写得中规中矩,和母亲的笔迹几乎一模一样。
王小雅把签名扫描进系统。
过了三分钟,系统给出结果:"笔迹相似度89%,但动作轨迹不符。疑似模仿。"
"对不起先生,系统显示这不是李秀珍女士的亲笔签名。"
李明华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析图,有些绝望。系统不仅分析笔迹,还分析写字时的速度、力度、停顿习惯。这些细节是模仿不了的。
"那我还能怎么办?"
"很简单,让本人来签字就行了。"王小雅的回答还是那句话。
李明华走出银行,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一个清洁工大妈走过来:"小伙子,怎么了?愁眉苦脸的。"
"我妈死了,银行不让我取她的钱。"
"为什么?"
"说必须本人来。"
大妈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这银行的人脑子有问题吧?死人怎么来取钱?"
"是啊,我也这么想。"
"你妈生前没给你办理代取手续?"
"没有。她觉得用不着。"
大妈想了想:"要不你试试别的办法?比如说,让你妈'活'过来?"
李明华抬起头:"什么意思?"
"我以前在医院工作,见过一些奇葩事。有些家属为了多报销点钱,会想各种办法证明病人还活着。"
"怎么证明?"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你可以研究研究银行的规定,看看有没有漏洞。"
大妈走了,留下李明华一个人坐在台阶上。
他突然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话:"做人要学会变通,死脑筋的人活不好。"
也许,是时候换个思路了。
李明华回到家,开始仔细研究银行的规章制度。他在网上下载了这家银行的所有公开文件,包括业务办理指南、客户服务手册、VIP客户须知等等。
整整三天,他把几十万字的规定看了两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VIP客户手册的第47页,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条款:
"对于银行贵宾客户,如客户本人在银行内部,可享受专属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转账、资产管理、紧急取款等。"
关键词是"本人在银行内部"。
李明华查了查母亲的账户信息,发现她确实是这家银行的VIP客户。20年前开户时,她一次性存了50万,直接获得了最高级别的VIP资格。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本人在银行内部"?
李明华又花了两天时间,找到了这个条款的详细解释。原来,银行为了方便VIP客户,特别设立了一些特殊服务。比如客户可以在银行内部的贵宾室办公,可以使用银行的保险箱,甚至可以在银行过夜。
只要客户"人在银行内",就可以享受各种便利服务。
李明华眼前一亮。如果他能让母亲"人在银行内",是不是就能取钱了?
他开始研究母亲生前和这家银行的所有业务往来。
在一堆文件中,他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协议:《特殊保管服务协议》。
协议的签署时间是三年前。内容很简单:李秀珍向银行申请了一个大型保管箱,用于存放"重要物品"。保管箱位于银行地下一层,编号B-108。
李明华从来不知道母亲有这个保管箱。
他找到母亲的遗物,在一个小盒子里发现了一把钥匙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明华,如果你看到这张纸,说明你遇到了麻烦。记住妈妈的话: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死人也可以很活。B-108,钥匙在盒子里。"
03
李明华拿着钥匙来到银行。
这次他没有去柜台,而是直接找到大堂经理。
"您好,我要使用我母亲的保管箱。"
大堂经理是个中年女士,姓张。她查了查系统:"李秀珍女士的保管箱?您是?"
"她的儿子。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我来处理她的遗物。"
张经理看了看李明华的身份证,又看了看死亡证明。
"先生,根据规定,保管箱只能本人使用。即使您是直系亲属,也需要走法律程序。"
又是这句话。
李明华有些烦躁:"那要多久?"
"大概半年时间。"
"有没有别的办法?"
张经理想了想:"除非李秀珍女士本人来,或者有她的授权书。"
"授权书?"
"是的,如果她生前留下了授权书,授权您使用保管箱,那就没问题。"
李明华想起母亲留下的纸条。也许那就是授权书?
"这个算吗?"
他把纸条递给张经理。张经理看了看,摇摇头。
"这不是正式的授权书。授权书需要公证,还要有见证人。"
李明华有些失望。就在这时,张经理又说了一句话:
"不过,如果李秀珍女士现在就在银行里,您可以让她亲自来授权。"
李明华心中一动:"什么意思?"
"比如说,如果她在贵宾室休息,您可以请她下来一趟。"
这句话给了李明华灵感。
他记起母亲纸条上的那句话:"有时候,死人也可以很活。"
也许母亲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李明华谢过张经理,离开了银行。
当天晚上,他开始制定计划。
既然银行要求"本人在场",那他就让母亲"在场"。
既然银行认为"人在银行内"就可以享受特殊服务,那他就让母亲"在银行内"。
关键是,怎么让一个死人"在银行内"?
李明华想起母亲生前的职业。作为话剧演员,李秀珍最擅长的就是"扮演"。她常说:"演戏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也许,这一次需要的不是演戏,而是让死人"复活"。
李明华开始研究殡葬行业的相关法规。他发现,按照法律规定,死者的骨灰可以存放在任何地方,包括家中、墓地、甚至银行的保管箱。
如果母亲的骨灰在银行的保管箱里,那她是不是就"在银行内"了?
这个想法很荒诞,但在法理上似乎说得通。
李明华决定试一试。
他首先需要进入保管箱,看看母亲到底在里面存了什么。
第二天,李明华再次来到银行。这次他没有提取钱的事,而是假装咨询其他业务。
趁着大堂里人多,他偷偷溜到了地下一层。
银行的地下一层是保管箱区域。走廊里很安静,只有监控摄像头在缓慢转动。
李明华找到了B-108号保管箱。这个保管箱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几乎有一个小房间那么大。
他用钥匙打开保管箱,里面的景象让他震惊了。
保管箱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居住空间。有床、桌子、椅子,甚至还有一个小冰箱。墙上贴着一些照片,都是李秀珍生前的照片。
最令人震惊的是,保管箱的一角放着一个精美的骨灰盒。
李明华拿起骨灰盒,发现上面刻着一行字:"李秀珍,1958-2023,永远的银行VIP客户。"
骨灰盒旁边还有一封信。
李明华颤抖着打开信封:
"亲爱的明华: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你已经发现了妈妈的秘密。
妈妈知道你取钱会遇到困难。这些银行的人啊,就是死脑筋。他们要本人在场,妈妈就在场给他们看。
妈妈现在就在银行里,在B-108保管箱里。按照银行的规定,妈妈现在是'在银行内部'的VIP客户,可以享受一切特殊服务,包括取钱。
记住妈妈教你的话: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死人也要比活人更活。
明天上午10点,你带着这封信和妈妈一起去找那个小姑娘。告诉她,李秀珍本人现在就在银行里,要求取钱。
妈妈永远爱你。
李秀珍
2023年3月15日"
李明华看完信,眼中含着泪水。
母亲果然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她用自己的方式,给儿子上了最后一课:什么叫做真正的"变通"。
04
第二天上午,李明华抱着母亲的骨灰盒来到银行。
大堂里的客户看到他怀里的骨灰盒,都惊讶地让开了路。
李明华径直走到王小雅的柜台前。
"你好,我要取钱。"
王小雅看到骨灰盒,愣了一下:"先生,您这是..."
"这是我母亲李秀珍。她现在就在银行里,要求取钱。"
王小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周围的客户都围了过来,指指点点。
"先生,您不能开这种玩笑。"
"我没有开玩笑。"李明华的表情很严肃,"我母亲李秀珍现在就在这家银行内部,她是VIP客户,有权要求取钱。"
"可是..."
"可是什么?你们不是说必须本人来吗?现在本人来了。"
王小雅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她从来没遇到过客户抱着骨灰盒来取钱的。
"您稍等,我请示一下领导。"
王小雅匆忙跑到后面,叫来了大堂经理张女士。
张经理看到这个场面,也是一头雾水。
"先生,您这样做不合适吧?"
"哪里不合适?"李明华问,"你们要求本人在场,现在本人在场。你们说VIP客户在银行内部可以享受特殊服务,现在我母亲就在银行内部。"
"可是她已经..."
"已经怎么了?已经死了?"李明华打断她,"死了就不是本人了吗?骨灰就不是人了吗?"
张经理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时,银行的客户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小伙子说得有道理啊。"
"是啊,银行说要本人来,现在本人不是来了吗?"
"哪有活人要求死人来取钱的道理?"
"银行这是刁难人呢。"
张经理感到压力很大。她赶紧去叫总经理赵先生。
赵经理今年45岁,在银行工作了20年,什么奇葩事都见过。但抱着骨灰盒来取钱的,这还是第一次。
"小伙子,你这样做不合适。"赵经理试图劝说李明华,"你母亲已经去世了,不能算是本人在场。"
"为什么不算?"李明华问,"法律上,骨灰就是死者的遗体。既然是遗体,就是本人。"
"这个..."赵经理也被问住了。
"而且,"李明华继续说,"我母亲在你们银行有保管箱,她的骨灰就存放在保管箱里。按照你们自己的规定,客户在银行内部可以享受特殊服务。现在我母亲就在银行内部,为什么不能取钱?"
赵经理皱着眉头。这个逻辑听起来很荒诞,但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你等一下,我查查相关规定。"
赵经理回到办公室,开始翻查银行的规章制度。
半个小时后,他回来了,脸色有些奇怪。
"李先生,我查了规定,发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您母亲确实是我们银行的VIP客户,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协议。"
"什么协议?"
赵经理拿出一份文件:"20年前,您母亲作为我们银行的第一批VIP客户,签署了一个特殊协议。协议中有一条:"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念协议内容:
"'无论何种情况下,只要李秀珍女士人在银行内部,银行将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取款、转账、理财等。本协议永久有效,不因任何原因失效。'"
李明华心中暗喜,但表面保持冷静:"所以呢?"
"协议中的'人在银行内部'这个表述很模糊。"赵经理说,"从法律角度来说,骨灰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
"那就没问题了。"
"但是..."赵经理还在犹豫。
这时,银行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客户。大家都在看这个奇葩的场面。
有人开始拍照发朋友圈,有人在打电话叫朋友过来看热闹。
王小雅站在柜台后面,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培训手册上也没有相关内容。
更要命的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支持李明华。
"银行这是刁难人!"
"死人都要来取钱,这不是欺负人吗?"
"赶紧给人家办了,别拖时间了!"
面对客户的压力,赵经理有些慌了。
赵经理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决定。他走到李明华面前,声音有些颤抖:"李先生,我需要确认一件事。"
"什么事?"
"您能证明这确实是令母的骨灰吗?"
李明华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你要我怎么证明?"
"我们需要看到令母本人。"赵经理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既然您说她在银行内部,那就请让我们见见她。"
李明华慢慢地把骨灰盒放在柜台上,然后轻轻打开了盒盖。
一阵寂静。
骨灰盒里静静躺着李秀珍的骨灰,旁边还放着她生前最喜欢的一枚戒指。
李明华严肃地说:"这就是我母亲李秀珍本人。她现在就在你们银行里,要求取她自己的钱。"
王小雅看着骨灰盒,眼中含着泪水。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坚持是多么的荒谬。
"按照你们的规定,本人在场就可以取钱。"李明华的声音在安静的大厅里显得格外清晰,"现在,我母亲就在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赵经理看着骨灰盒,又看了看围观的客户,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李先生,"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您母亲确实在银行内部。根据VIP客户协议,我们...我们同意为她办理取款手续。"
05
整个银行大厅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王小雅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取款单,不知道该怎么填写。她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为一盒骨灰办理取款手续。
"先生,请问...李秀珍女士现在要取多少钱?"
李明华看着母亲的骨灰盒:"全部。180万,一分不少。"
王小雅开始操作电脑。她的手在颤抖,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感动。
"需要...需要'李秀珍女士'签字吗?"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死人怎么签字?
李明华想了想:"不用了。按照你们的规定,本人在场就可以取钱。现在本人在场,这就够了。"
赵经理在一旁看着,心情复杂。他工作20年,见过各种奇葩客户,但今天的场面绝对是最特别的。

一个儿子抱着母亲的骨灰来银行取钱,而银行竟然同意了。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反响。
"李先生,"赵经理走过来,"我需要您签一份特殊说明。"
"什么说明?"
"说明您是在李秀珍女士本人在场的情况下,代为办理取款手续。"
李明华点点头:"可以。"
他在说明书上签了字:
"本人李明华,在母亲李秀珍本人在场的情况下,代为办理取款180万元。取款人李秀珍现在就在XX银行内部,符合VIP客户协议的所有条款。特此说明。"
签完字,李明华看着王小雅:"现在可以取钱了吗?"
王小雅看了看赵经理,得到肯定的点头后,开始办理手续。
"李秀珍女士,您的账户余额是1,800,000元。现在为您办理全额取款。"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骨灰盒,就像真的在和李秀珍对话一样。
点钞机开始工作,发出"哗哗"的声音。一沓沓崭新的钞票被整齐地码在柜台上。
围观的客户们都看呆了。他们见过各种取钱的场面,但给死人取钱,这还是第一次。
180万现金堆成了一座小山。
"李先生,请清点一下。"王小雅说。
李明华仔细清点了钞票:"没错,180万整。"
"请在取款凭证上签字。"
李明华签完字,把钱装进了准备好的行李箱。
"还有别的需要办理的吗?"王小雅问。
"没有了。谢谢。"
李明华抱起骨灰盒,拖着行李箱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他突然回头对王小雅说:"小姑娘,记住一句话: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死人也比活人更懂得变通。"
王小雅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
李明华走出银行,站在门口深深地看了一眼那块金光闪闪的招牌。
"妈,咱们回家。"他对骨灰盒说。
路过的行人看到他抱着骨灰盒拖着行李箱,都觉得很奇怪。但没人知道,这个骨灰盒刚刚帮他从银行取出了180万。
回到家,李明华把骨灰盒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妈,钱取出来了。你的计划成功了。"
他打开母亲留下的那个小盒子,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之前他没有注意到。
纸条上写着:
"明华,如果你看到这张纸条,说明你已经成功取到钱了。
妈妈知道你会觉得这个方法很荒诞,但这就是现实。有些规定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很荒谬。有些人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很死板。
妈妈这辈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和各种荒谬的规定打交道。
记住妈妈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规定,只有绝对的坚持。如果你足够坚持,足够聪明,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80万是妈妈留给你的礼物,但更大的礼物是妈妈教给你的这一课:永远不要被规定束缚,永远不要放弃思考。
妈妈永远爱你。
PS:记得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聪明。"
李明华看完纸条,哭了。
他终于明白,母亲这一生最后的表演,就是用自己的死亡,给儿子上了最宝贵的一课。
第二天,李明华把母亲的骨灰重新送回了银行的保管箱。
他在保管箱里留下了一张纸条:
"李秀珍女士永远是本银行最特殊的VIP客户。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死人也可以很活。"
从那以后,XX银行成了全市最有名的银行。不是因为服务好,也不是因为利率高,而是因为这里发生过一件传奇的事情:
一个死人成功地从银行取出了自己的钱。
王小雅后来成了银行的明星员工。每当有新员工培训时,她都会讲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叫做"真正的客户服务"。
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规定很重要,但人情更重要。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变通。"
赵经理也因为这件事得到了总行的表扬。总行认为他处理得当,既维护了银行的形象,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至于李明华,他用那180万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各种"荒谬规定"问题。
公司的口号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让死规定变活。"
生意很好。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人被各种荒谬的规定困扰着。而李明华和他母亲的故事,给了这些人启发:
永远不要被规定束缚,永远不要放弃思考。
有时候,最荒谬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有时候,死人也比活人更懂得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