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小器官也能患癌,80后90后阑尾癌发病率翻了四倍

发布时间:2025-08-11 12:14  浏览量:1

地球是一个奇迹科技|全球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阑尾是附着在腹部右侧大肠上的一个小器官。如今,患癌人群正趋向年轻化,千禧一代的阑尾癌发病率已增至原来的四倍。|国家地理图片集

大多数人只有在阑尾不得不切除时,才会想起这个身体里的小器官。然而当下,一种令人忧心的新趋势正在改写人们对阑尾的认知——年轻一代中,阑尾癌的发病率正持续上升。

6月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群相比,X一代的阑尾癌发病率增长了两倍,千禧一代更是激增三倍。

研究团队调取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EER项目的大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汇总了全美多地癌症登记处的信息。他们将研究对象按出生年份划分为21个重叠的“出生队列”,每个队列包含特定8年间出生的人群,时间跨度从1891-1899年出生的群体一直覆盖到1991-1999年出生的群体。

研究结果显示:1975至2019年间,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超过4800人被确诊为阑尾癌。1980年出生者的发病率是1945年出生者的3.41倍,而1985年出生者的发病率更是达到1945年出生者的4.62倍。

需要明确的是,从整体来看,阑尾癌仍属罕见病症。

该研究的作者、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医学助理教授安德烈亚娜·霍洛瓦蒂(Andreana Holowatyj)指出:“我们估算,每年新增确诊的阑尾癌病例约为3000例。”相比之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预测,2025年美国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的新增病例将接近32万例。

但霍洛瓦蒂强调:“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正着手剖析其风险因素,因为弄清这些上升趋势,是解开发病率攀升之谜的关键。”

年轻一代阑尾癌高发的背后

阑尾癌源于阑尾内细胞的突变与失控增殖,最终形成肿瘤。阑尾是位于腹部右下侧、附着于结肠的一个小器官。

费城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专注于胃肠道癌症研究的助理教授克里斯托弗·G·坎恩(Christopher G. Cann)解释,若阑尾癌仅局限于阑尾内,治疗难度远低于已扩散至其他器官的情况。

医学界尚未明确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但坎恩认为,这一现象与结肠癌、直肠癌等其他胃肠道癌症的趋势一致。“核心问题在于,几代人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霍洛瓦蒂提出。

她指出,加工食品与超加工食品的消费量激增是重要变化之一。这类食品含有的添加剂与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可能引发慢性炎症。

2024年发表于《胃肠病学(Gut)》的研究也证实,慢性炎症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坎恩的观点与之呼应:阑尾癌的发病可能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确诊前,长期接触微塑料、超加工食品等环境因素的累积结果。

他还提到,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助长发病风险。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外科教授、腹膜恶性肿瘤项目主任劳拉·A·兰伯特(Laura A. Lambert)深耕阑尾癌研究,她推测病因与肠道微生物组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是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群落,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阑尾可能是健康细菌的‘储备库’,”她解释道。有理论认为,当有益细菌被有害细菌取代时,或许会诱发阑尾癌。

兰伯特怀疑,坎恩关注的那些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正是扰乱肠道微生物组的“元凶”。“但目前还没人能把这些因素串联起来,找到那个共通的诱因。”

阑尾癌筛查的困境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建议,45岁起应通过结肠镜检查筛查结直肠癌,40岁起则需进行乳房X光检查筛查乳腺癌。但霍洛瓦蒂与兰伯特均表示,目前尚无针对任何年龄段的阑尾癌筛查手段。

“一种疾病必须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患病率,筛查才具有实际意义,”兰伯特解释,“而且目前没有廉价的阑尾癌筛查方法:CT扫描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足;结肠镜检查也无法直视阑尾内部。” 她补充道,肿瘤标志物——即癌症发生时血液或尿液中(多为蛋白质)含量升高的物质——同样不可靠。

再加上发病率极低,“政府不可能支持这类疾病的筛查工作”。 由于缺乏筛查手段,兰伯特指出,阑尾癌往往要等到出现症状才会被察觉,即便此时,诊断也并非易事。

霍洛瓦蒂提到,事实上,多数患者是在阑尾切除术后,通过对切除组织的显微镜检查才确诊阑尾癌的。但这并非因阑尾切除术增多而“顺带”发现更多病例。

霍洛瓦蒂引用《癌症》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多年来阑尾切除术的发生率一直稳定,这使得阑尾癌发病率的上升更显“触目惊心”。

症状的迷惑性:延误诊断的隐形推手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列出的阑尾癌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呕吐、进食不久即有饱腹感等。但这些症状也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他胃肠道问题的表现。

兰伯特表示,若年轻人向全科医生诉说这些不适,医生很难第一时间联想到阑尾癌——多数医生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病例可能不过一两例。等到确诊时,癌症往往已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医生必须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知,”坎恩强调,“出现便血不能想当然归为痔疮,长期便秘也不能简单归咎于饮食。此时应转诊给胃肠病专家进行全面评估。” 霍洛瓦蒂对此表示认同:“医护人员与全科医生必须重视这种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

当年轻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积极排查阑尾癌的可能。”她坦言,“对这种罕见病的认知与科普,仍是一大挑战。” 专家们一致认为,若无法确定确切病因,扭转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将难如登天。

霍洛瓦蒂表示:“我衷心希望我们发现的致病因素是生活方式或环境类的,这样就能通过有效干预降低发病率,逆转趋势——这将是指引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关键信息。”

在此之前,兰伯特强调,有阑尾癌家族史或出现不明症状者,一定要主动争取关注:“向致力于该病教育、研究与支持的权威机构求助,为自己争取应有的诊疗。别轻易放弃,要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撰文:Danielle Zickl编译:Arvin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