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只有模特图好看的衣服就别买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2:51 浏览量:1
下班后,你终于取到了心心念念的衣服包裹。
这可是你在各大电商平台精挑细选了好几个晚上的成果,光是模特图就让你疯狂心动。
想象着衣服上身后的惊艳效果、好友看到后的“哇”声一片、穿着出去玩发的高赞朋友圈,你一路飞奔到家冲进卧室试穿。
然而镜子里的你和模特图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设计感十足的衬衫,在模特身上是飘逸的“艺术品”,实物却薄得透肉,廉价感扑面而来;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的“显瘦神裤”,不仅在膝盖处鼓包,裤脚还拖沓碍事。
(图/unsplash)
你有点崩溃,打开小红书一搜,满屏都是同样的吐槽:网上买衣服越来越难了、又被模特图耍了、相信网购的模特图会变得不幸…… 为什么我们网购的衣服总是穿不出模特图的效果呢?
网购时,我们对衣服的第一印象大部分来自模特图[1]。图片不仅能帮我们直观地获得商品信息,还能够提高购买兴趣[1][2]。
网购衣服时,由于没有办法试穿,商家会用好看的模特图来吸引消费者,即使在外国品牌的官网上也不例外。(图/pexels)
买家秀与卖家秀差距过大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这些好看得不真实的模特图,从一开始就在欺骗你的眼睛,引诱你下单消费。
相信你一定见过不少模特扭得千奇百怪的展示图,虽然动作很不日常,但拍摄效果却出奇得好,让你忍不住想买。这就是拍摄姿势带来的“障眼法”。
其实,最便于看出衣服版型的姿势,就是模特双腿并拢、抬头挺胸的直立站姿,但这样往往非常呆板[3],任谁看到内心都毫无波澜,没有想要为之花钱这种世俗的欲望。
商家哪能甘心? 为了吸引你的眼球,他们就让模特用扭来扭去的姿势“作弊”。
比如,当模特手叉腰时,会人为地制造出身体曲线,拍出来显得更好看;当模特上身前倾或者将重心放在远离镜头的腿上,另一条腿微微弯曲时,腿显得更长,衣服的比例看起来更好;模特做出弯腰、抬腿等动作时,看着更生动,更有氛围感[4]。
在保持重心平衡的前提下,充分活动身体关节和非支撑腿,可以创造出丰富而协调的姿势。(图/参考资料[3])
这些姿势的共同目的就是让你只看到衣服的优点,忽略衣服的缺点,然后心甘情愿地付钱。
当然,除了模特图怎么拍,模特图在哪拍也很重要。回想一下,你网购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被背景精致的模特图吸引?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显示, 带有场景背景的模特图比单纯的无背景图更能捕获视觉注意力,并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心理刺激[2]。
左侧为带有场景背景的模特图,右侧为无背景模特图,研究显示受试者对左图与右图的有效注视数据比例为12:8,更容易被左图吸引。(图/参考资料[2])
这背后的“魔法”与代入感有关,比如一条普通的小碎花裙,铺上格纹野餐布,再配上蓝天白云绿草地的场景,瞬间就能唤起你穿着这条裙子去度假的美好遐想,让你激情下单。然而,当你穿着这条裙子站在拥挤的早高峰地铁上时,之前的幻想就被现实打破了。
背景为你搭建了想象的空间,光线则直接影响衣服的视觉效果。 拍摄时过亮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导致严重的色差,还会让你根本看不清衣服的细节[5][6]。
在你无法判断衣服质感的情况下,依靠搭配和造型打造的整体氛围就是商家的又一个圈套[7]。质感上乘的包包、闪闪发光的项链、柔软垂顺的丝巾,在这些配饰的衬托下,即使衣服本身平平无奇,也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当你只买了一两件核心单品、缺少搭配时,衣服粗糙的面料和做工就会暴露,巨大的落差感简直让你想当场投诉到12315。
多样的配饰可以让基础款衣服呈现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图/社交平台截图)
以上手段还只是“物理层面”的修饰,更彻底的美化在后期修图。商家常常借助修图工具调整颜色、修改版型、去除瑕疵,甚至帮模特拉腿、瘦身,让衣服呈现出 “完美状态”。而你收到实物就会发现与图片严重不符。
更有甚者,连实拍环节都省了,直接用AI生成模特图。衣服真实的材质、款式、版型都成了未知数,网购彻底成了“开盲盒”[8]。
左侧的衣服实物图与右侧的AI模特图在颜色、版型、材质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别,看起来“两模两样”。(图/社交平台截图)
这些吸引眼球的模特图,实则是商家精心布置的“视觉陷阱”,用姿势、光线和修图层层伪装,把衣服的缺点藏得严严实实,只让你看到虚构的完美模样,你在下单的瞬间,就注定要为这场骗局买单。
然而,除了图片,一个更基础、更难以忽视的鸿沟横亘在你与模特图之间——人体本身的差异。
服装模特,就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符合特定审美的“标准化身材模板”。 这个“标准化身材”可不是我们认为的兼具营养健康与整体美感的体型,而是符合模特这一职业要求的身材规范,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
例如,东方女性T台模特的身高一般在175~180cm,体重在50~55kg的范围之内,而男性模特身高在180~190cm,体重在75~80kg之间。他们的身体线条流畅、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衬托出衣服的优点[9]。我们平时网购看到的商业模特虽然不像专业模特那样要求严苛,但一般也要求身材匀称[9]。
曾经有学者对韩国的女性时装模特和普通女性的身材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专业时装模特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肌等区域比普通女性更细更薄,腰围也明显更小[10],这样会使模特的手臂、后背和腰身看起来更显瘦,身体曲线更清晰,产生一种 “人在衣中晃”的感觉。
除了身材纤细,服装模特的身材比例通常也更“魔鬼”。一般来说,他们的下身高度最好占身高的0.618,小腿长度应与大腿相近或略长于大腿,还有头长最好占身高的1/7~1/8[9]。 这种比例优势并非单纯是“瘦”,而是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协调。 种种要求之下,衣服也更能近乎“完美”地贴合人体,呈现出更优秀的视觉效果。
服装模特不仅要有好的身材,还要通过眼神、表情、台步、造型来展示服装特点与风格。(图/pexels)
以肩部为例,双肩是人体的第一条横线,肩膀的形态和宽度直接影响穿衣的悬垂效果,被称为凸显“衣服架子”效果的关键部位[9]。
通常来讲,女性模特的肩宽在40cm以上,男性模特的肩宽则在52~55cm[9]。但根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我国18~70岁成年女性中有95%的人肩宽不超过38.3cm,18~70岁成年男性中有95%的人肩宽不超过41.9cm[11]。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身材都与模特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衣服上身后自然看起来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西装或风衣,模特穿着廓形明显,干练利落,高级感溢出屏幕;但买回来才发现,同一件衣服落在身上的支撑点、褶皱走向根本不是图上那么回事。在普通人身上,原本高级感慢慢的衣服可能会立马“现原形”,捆在身上毫无美感。
人的身材本就千千万,穿衣搭配也没有标准答案,无论高矮胖瘦哪种体型,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但是当商家的展示图清一色地选用比例标准的模特时,无形中就让你产生了同样穿着效果的想象。你满怀期望地购买后,却发现自己的身材与模特的身材并不一致,穿不出模特图里的效果,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被“诈骗”了。
有时候衣服穿不上,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尺码太离谱,消费者甚至会被尺码PUA。(图/《无耻之徒》)
可以说,看模特图买衣服的网购模式本身就有很大风险。 在实体店买衣服时,你起码能摸到面料的粗细、软硬,能闻出是否有刺鼻的化学气味,试穿时能直接感受到衣服是否舒适合体[12]。但网购时,你只能对着屏幕上的图片想象穿上身的效果,这种天然的体验差异让你想不踩雷都难。
很多商家还会刻意模糊衣服的关键信息。例如,合格的尺码标注本该是“170/95A”这样包含身高、胸围和体型的完整信息,但很多网店只标S、M、L[13],甚至有的衣服只有均码[14]。还有衣服使用说明中存在纤维成分不准、安全类别缺失等问题[15],这些信息缺口,让选衣服变成了一场“盲猜游戏”。
完整的标签内容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容易地了解服装信息,有利于提升销量。(图/pexels)
当你不能判断衣服情况时,下单后得到的可能是一件色差明显、质量糟糕、尺码离谱,甚至还需要你自己承担退货运费的普通衣服。
所以,下次再被美美的模特图勾得心痒痒时,先别急着加购物车,冷静思考一下,这衣服要是真有那么神,模特至于扭得像麻花吗?- 上一篇:植物科学领域:青A+1
- 下一篇:影视飓风创始人Tim开启荒岛生存100小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