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繁华易素心

发布时间:2025-08-11 12:57  浏览量:1

百年云烟只过眼,不为繁华易素心。

人到了一定境界,往往会变得性好朴素,不尚虚饰。

繁华落尽,才明白,自然的、纯朴的、淡雅的事物,才最本质,最持久,最有力量。

素心,就是自己的本心

素心,是什么?素心就是自己的本心。

素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没有失去自己的本性。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百年之木,砍断之后,一段被制成了精美的酒器,而另一段被丢弃在沟中。

两段木头,遭遇不同,一加文饰,一加污浊,就世俗的评价来说,它们的好坏当然是不一样的。

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又是一样的:都失去了本性,不再是原来活着的树木。

一个人可以富有,可以贫穷,可以勇立潮头,也可以甘于平凡,只要他活的是他自己,那他就是幸福的,成功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本心本性,无论成败,都是可悲的。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

所以,请留点空间,留点时间,因心之所向,为自己而活。

素,是一种纤尘不染的姿态

素,并非寡淡,而是一种虚怀内敛、纤尘不染的姿态。

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写道: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家中物什,少之又少,木墙阶窗,均不加修饰,半窗一几,闲书数卷,坐对春水秋山。

他以素雅之质,创造出了一片空境,足以容纳万物。

王维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他的心间纤尘不染,所以才能够领略,自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清幽空灵。

花开无言,人淡如菊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论:“花开无言,人淡如菊”、“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淡然明镜之素心,才会有空灵之文。

作文是如此,生活亦当如是。

一把浑朴的陶壶,装满辽远的山野之心;一尊简淡的泥炉,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

清水烹茶,素衣无饰,虚室静坐,四壁留白,一花一画一柱香,形影相吊,孑然一身,惟茶烟袅袅,书香漠漠。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应该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隶。控制自己的物欲,学会享受精神的富足。

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

各种购物狂欢刺激着人们消费,以至于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物质为王,拜金无罪...

但是,人不是动物。物质只能满足人性,却无法满足他的神性。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是匮乏的,那么,即便他拥有非常丰裕的物质生活,也无法感受到幸福。

苏东坡说:真人之心,如珠在渊;众人之心,如泡在水。

历尽沧桑,方知平淡最真;看尽繁华,才知素心最美。

剔除身上不需要的东西,放下内心无止境的欲望,一杯茶,一本书,让我们寻回自己的本心,和对生活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