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元分17年退,中公如此退款诚意不足
发布时间:2025-08-11 13:13 浏览量:1
Review
红辣椒评论
□梁勇
据经视直播报道,近日,湖北武汉市民刘小姐向记者反映,2024年她为顺利通过考试,花费2万多元在中公教育报名参加培训班,合同约定若未能通过笔试,中公教育将退费1.7万元。然而,当刘小姐真的未通过考试申请退费时,却被告知一年只能退1千元,这笔费用竟需要17年才能退完。
中公教育工作人员建议刘小姐采用诉讼的方法解决问题,称机构可以提供网上起诉系统,刘小姐在网上申请后等待开庭即可,且不需要请律师。“胜诉率100% ,就是要等。还有一种就是6成抵物资,剩下的钱一次性打给你。” 工作人员补充道。
面对学员退款诉求,中公教育提供多种退款方式,看起来诚意满满,但从实际效果看,每一种退款方式都不靠谱。
中公教育推出的分期退款策略显示诚意与诚信不足。就拿1.7万元分17年退来说,先不计较17年里利息带来的损失,就说学员即便同意分期退款,这种蚂蚁搬家般的退款又有多少保障?“未过包退”写进了协议尚且违约,这17年漫长的分期又有多大的可靠性?工作人员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退费条件,是因为中公教育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以目前并不乐观的经营状况看,17年后该企业还在不在需打个问号。由此看来,中公教育的分期退款策略不过是转嫁债务的缓兵之计。
还有建议起诉。中公教育尽管可提供“网上起诉系统”,并声称“胜诉率100%”,但工作人员一句“需要等”就透露了起诉退款的窘境,即胜诉容易执行难。即便学员胜诉,若机构账户无资金,判决书不过一纸空文。
以货抵债更显示出不厚道。很多学员反映,中公教育用来抵款的大米、酒、电脑、家具等,估价过高,根本抵不了要退的款。这多少有变相减轻债务、盘剥学员的嫌疑。
中公教育无法及时履行“未过退款”承诺,原因是没钱。但有关信息显示,虽然中公教育盈利能力减弱,但也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据其发布的2025年一季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5.75亿元,净利润近4000万元。
中公教育一边声称资金压力大,一边却在一直持续不断的退费投诉声中,大手笔地将巨额资金用于理财投资。
更令人费解的是,声称资金链断裂的中公教育,其成本与费用却在不断上涨。据其今年的第一季度财报报,其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总计2.42亿元,同比增加6.28%。一般的逻辑是,越是经营艰难,越要降本增效。可这上涨的“三费”,怎么也看不出中公教育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直高企不下的退费投诉并未引起中公教育的重视。媒体发现,仅在黑猫投诉平台,数年来中公教育的累计投诉就高达13万余条,其中多数与拖延退款相关。这么庞大的退费投诉,无疑是企业发展的雷区,理应引起警醒与高度重视,应想尽办法筹措和盘活资金,来兑现“未过包退”的承诺。但中公教育未能积极妥善退费问题,而是玩“拖”字诀套路学员,于是有了1.7万元的小额退费要分17年还清的荒唐。
商业的根基在于“有诺必践”的诚信。中公教育策划“不过包退”培训班时,就应设立专门账户预留兑付资金。若连白纸黑字的退款承诺都需学员用17年光阴追索,若一家企业建议学员起诉自己、却不敢掷地有声地说马上退款时,它早已输掉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