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研究:血脂高不高,做一个检查就知道,便宜又准确
发布时间:2025-08-11 13:19 浏览量:1
血脂水平是不是正常,其实只要做一个简单的检查就能搞清楚,不用花冤枉钱,也不需要折腾一堆花里胡哨的项目。
协和医院的一项研究已经明确指出:空腹血脂四项检查,也就是抽一次血,就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血脂异常。
这项检查价格不高,准确率却非常高,是一项非常实用且被广泛认可的筛查方式。
在健康体检里,血脂检查是基础项目之一,但很多人查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结果该怎么看,也不知道高了低了到底意味着什么。
搞懂血脂这件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关键是要知道它和日常生活关系有多密切,弄清楚它是怎么“悄悄出问题”的,又该怎么管住它。
血脂是个啥?不是越低越好
血脂,说白了就是血液里的脂肪,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不是坏东西,身体反而离不开。比如胆固醇是合成细胞膜、激素、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甘油三酯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但问题在于,一旦血脂水平超标,就容易粘附在血管壁上,慢慢形成斑块,时间久了可能会影响血液流通,给身体埋下隐患。
很多人一听说血脂高,第一反应就是要“清脂”“排油”,但其实血脂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也可能影响激素平衡、免疫力和内分泌功能。关键不是清除掉,而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别让它“飘过头”。
血脂高,身体没感觉,但事儿挺大
这也是它最麻烦的地方: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不像血压高了头晕,血糖高了口渴,血脂高了大多数人是没感觉的,甚至几十年都不被察觉。但它却在悄悄改变着血管的状态,等到“出事”那天,可能已经严重了。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去查血脂。每年一次的血脂检查,是最基础的健康投资。尤其是三十岁以上的人群,或者家里有血脂异常、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更应该早做检查、早了解。
一个检查,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协和医院的研究明确指出:空腹抽血做血脂四项检查,是目前判断血脂是否正常、风险是否存在的高效方法。这四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这个检查不复杂,早上空腹去抽一管血就行。费用不高,几十元就能做,但它提供的信息却非常关键。而且目前已经是国家推荐的标准筛查方法,医院都能做。
吃油吃肉惹的祸?真不一定
很多人一听血脂高,就开始“戒肉戒油”,甚至只吃素。但血脂高并不完全是吃出来的,饮食固然重要,但遗传、年龄、压力、睡眠、运动习惯也都在影响血脂水平。
有的人体重不高、吃得也清淡,但血脂还是高,可能是家族遗传影响。有的人年轻时没事,四十岁后开始上升,是因为代谢速度在变慢,身体调节能力下降。还有的则是长期熬夜、情绪波动大,导致激素紊乱,也会影响血脂。
管好血脂,不能只盯着“吃没吃肥肉”,而是要从整体生活方式入手。
想降血脂,别光靠食补
一说调血脂,很多人喜欢靠吃,比如燕麦、坚果、鱼油、山楂水……这些东西确实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食物上。它们顶多是“锦上添花”,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日常习惯。
最核心的几个方面,一是保持规律运动,比如每周至少五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比如快走、骑车、跳舞、广场操都可以。
二是控制饮食中的油脂总量和质量,少吃动物油、奶油、加工食品,多吃粗粮、豆类、蔬菜。
三是作息规律、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这些看起来不直接,实则影响深远。
别被“无油低脂”忽悠了
现在市面上很多“低脂”“无糖”“高膳食纤维”的食品,看上去很健康,实际上未必适合调血脂。
比如无糖饮料里可能加了大量甜味剂,有研究发现某些人工甜味剂可能扰乱肠道菌群,间接影响代谢。
再比如一些代餐食品,虽然热量低,但营养结构不均衡,长期只吃这些反而可能造成身体失调。
别迷信标签,关键还是看整体饮食结构。掐指一算,大米白面、精加工零食这类“隐形高能量”才是血脂的最大推手。调整饮食,不是追求“清淡”,而是吃得平衡、吃得有质量。
血脂问题,跟胖瘦没关系
有个误区很常见:体型瘦的人觉得自己不会血脂高。但体型只是表象,关键看身体内部的脂肪分布和代谢能力。有些看起来瘦的人,内脏脂肪其实很高,是典型的“瘦胖子”体质。
这类人可能吃得不多,但坐得多、动得少,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虽然体重没变,但血脂已经悄悄升高。反过来,有些胖人虽然体重高,但脂肪分布合理、生活习惯好,反而血脂正常。血脂这事不能靠“看脸”判断,还是得靠检查说话。
控血脂,别走极端
有些人一查出问题,就开始过度节食、拼命跑步、各种保健品一起上,这种做法其实风险也不小。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长期压力大还可能影响内分泌,反而把血脂搞得更乱。
调血脂是个长期工程,不是三两天能搞定。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稳稳地调整,持续地改善。比起一时“猛攻”,更重要的是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就像种树,不是今天浇十桶水,明天就能长成大树,而是每天认真浇一点,慢慢扎根发芽。
哪些生活方式最靠谱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几个对血脂最有帮助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反复验证。规律运动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快走、游泳、跳舞,哪怕是每天上下班多走几步路,都是加分项。
饮食清洁同样重要,减少高盐高油、少吃夜宵、控制饮酒,都是对血脂有好处的。保持良好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保持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调节脂代谢。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就是心理状态。长期焦虑、压抑、烦躁,其实也会影响新陈代谢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血脂。想把血脂管住,身体和心情都得照顾好,别只盯着嘴上吃没吃。
检查要做,结果要懂
查血脂不是目的,关键是看懂结果。如果报告单上某一项数值超标,也别慌,先看看是不是饮食临时变化、是不是空腹没做好。如果多次检测都超标,那就得认真调整生活方式了。
而且血脂检查不只是看“有没有毛病”,还可以作为生活习惯调整效果的“反馈器”。比如运动三个月后再查一查,看看有没有改善,这种方式比看体重更具体、更科学。它能告诉你,生活方式到底管不管用。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顾子良,顾天伟,周卫红,等. 南京城镇人群2009—2015年间血脂四项变化趋势的回顾性分析[J]. 贵州医药,2018,42(6):650-652. DOI:10.3969/j.issn.1000-744X.2018.06.003.
[2] 郭豫. 肥胖人群体检四项检查必不可少[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4(11):36-36.
[3] 吴兵,李阳,徐岚静,等. 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时长及体育锻炼与血脂异常的关联[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1):48-55.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31007-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