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香樟西部计划”简报|应珊珊: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理论前沿

发布时间:2025-08-11 13:35  浏览量:1

2025年8月6日晚,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应珊珊老师应邀为第五届“香樟西部计划”学员进行了主题为“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理论前沿和进展”的讲座。 本次讲座由助教王泽嘉毓主持,第五届“香樟西部计划”全体学员参加。

嘉宾简介

应珊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互联网反垄断,数字经济等。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Economic Modelling》《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青年课题等。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数字平台与双边市场;(2)数字经济与反垄断;(3)理论研究创新与案例结合。

讲座第一部分

首先,应珊珊老师简单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以阿里巴巴、腾讯等案例开篇,生动勾勒了 数字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 全球市值前十企业已从2007年的资源巨头,跃变为2025年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企业。接着,应老师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其基于 博弈论 的研究方法,强调了该理论在反垄断法中的应用。

接着,应珊珊老师解释了 数字平台定义 。数字平台在产业组织中常被称为双边市场,平台通过连接两组用户(如读者与广告商)实现互动,并存在网络外部性。随后分析了双边市场的定价模式、平台吸引用户的方式(以网约车市场为例)、平台增加社会福利的条件:其中提到了双边市场竞争模型,指出Armstrong于2006年在《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表的文献,构建了刻画双边市场竞争的经典通用模型。进一步,应老师指出双边市场分为交易型平台(如信用卡、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携程等中介平台,滴滴等数字出行平台)和非交易型平台(如报纸、媒体网站等)。

讲座第二部分

应珊珊老师提出反垄断审查传统审查三步法( 市场界定、支配地位评估、竞争效应分析 )在数字领域面临复杂化,需考虑多边市场和交叉网络外部性。具体来看,互联网高集中度催生排挤对手、扼杀并购、杠杆效应等垄断行为。此外还存在 算法合谋 (如Uber统一定价)、 大数据杀熟 等问题。应珊珊老师提到,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竞争要素,相关并购可能强化市场力量或侵犯隐私。目前,全球反垄断趋势包括监管趋严、范围扩大、以及跨境合作。例如欧洲对谷歌和Facebook的审查,中国2021年发布了《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均加强了对数据相关垄断行为的监管。

讲座第三部分

应珊珊老师从苹果、亚马逊的电子书大战等案例出发,通过修改模型假设(例如代理模式+最惠国条款),精妙分析了数字经济下转售价格维持(RPM)如何利用行为经济学的“损失规避”效应,通过设定参考点差异提升消费者效用,展现了“理论与现实的精妙共振”。

最后,应珊珊老师推荐了两本书籍,分别是 让·梯若尔的《产业组织理论》和马西莫·莫塔的《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 ,并介绍了一些双边市场和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方面的相关经典文献,鼓励学员们进行研读推导。在答疑部分,线上线下的同学均积极参与,应珊珊老师耐心解答了关于建模能力提升、特殊参数选取及优化实证研究设计等问题。

本次讲座如一场思想盛宴,应珊珊老师以深厚学养与鲜活案例,不仅系统揭示了数字平台“连接即价值”的本质与反垄断的复杂棋局,更启发了我们“从现实中抽象模型,用理论照亮实践”的研究智慧。她对数字经济前沿挑战的深刻洞见令人深思。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点燃了探索数字经济竞争奥秘的热情!感谢应珊珊老师为第五届“香樟西部计划”学员带来的精彩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