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若摆弄是非,必被法律严肃“拍打”

发布时间:2025-08-11 13:35  浏览量:1

Review

红辣椒评论

视频截图

□王麓民

摆拍在生活中很常见。若摆拍成了逾越边界的“摆弄是非”,就可能会被法律严肃“拍打”。

近日,上海静安警方依法处罚了一起典型的恶意摆拍事件。某奢侈品店经营者刘某某为博取流量,与员工李某某策划剧本,雇佣演员方某某扮演所谓“拾包索要高价”的“上海老伯”,并由主盛某某拍摄了冠以“诚信测试”之名的虚假视频。该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引发了大量负面舆论。目前,违法行为人刘某某、李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静安警方依法行政拘留,盛某某、方某某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8月9日 深圳新闻网)

这起摆拍事件中,策划者虚构“上海老伯街头捡拾价值28万元名牌包后向失主索要5万元”的虚假情节冲突。其目的明确,即通过制造具有性的对立场景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进而提升店铺知名度。然而,这种操作手法完全背离事实基础,不仅欺骗了公众的知情权,更干扰了社会秩序。这场精心设计的闹剧,打着“测试”的幌子,本质上是利用虚假信息“搬弄是非”,最终难逃法律的严肃“拍打”。

恶意摆拍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损害社会成员间的信任基础,比如刻意塑造特定群体“上海老伯”的负面形象,容易引发公众误解,固化刻板印象;同时严重扰乱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让虚假信息充斥其中,混淆公众视听,挤占宝贵的公共讨论资源;此外,此类刻意制造的虚假摆拍,还使公安机关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调查、辟谣和处理,耗费了本应用于维护更重要公共安全的社会成本,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从法律角度看,如果虚构内容引发社会公众误解或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处罚。此次上海警方依法对涉事人员作出处罚,正是运用法律的权威,向所有试图通过“搬弄是非”的摆拍来牟利或博取关注的行为,发出了清晰而严厉的禁止警示:拍摄并传播恶意摆拍视频,从事件的策划者到出镜的参与者,在虚假信息制造和传播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相关责任人都必须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追求流量和关注度,绝不能以牺牲法律底线和道德准则为代价。创作自由不等于造假自由,大胆创意也绝非胆大肆意。真正值得“拍案叫绝”的作品,其根基在于对真实的尊重、对善意的传递和对法律的敬畏。唯有建立在尊重事实、遵守法律、维护公序良俗基础上的内容创作,才是健康且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