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避免皮下长硬结,4个误区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5-08-11 13:48  浏览量:1

案例:65岁的张阿姨患糖尿病10年,一直坚持注射胰岛素,但最近血糖总是忽高忽低。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腹部出现了多处硬结,原来是因为她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影响了药物吸收。

在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共同照护门诊,类似张阿姨的情况并不少见。胰岛素注射看似简单,但细节决定效果!今天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资深卫教师李锐娟,就来聊聊胰岛素注射的4个关键技巧,帮助糖友避开误区,让控糖更轻松。

误区1:只在肚脐周围打针

问题:很多糖友习惯只在肚脐两侧注射,长期如此容易导致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正确做法:

扩大"地盘":除了肚脐周围2.5厘米范围内不能注射,腹部其他区域(上下左右)都可以轮流使用。

多部位轮换:还可以选择大腿上端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注射。

好处:注射部位越广泛,越不容易出现硬结和脂肪增生。

误区2: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

问题: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打针,会导致皮下脂肪增生,胰岛素吸收变慢,血糖波动大。

正确做法:

每次换位置:每次注射点应间隔至少1厘米,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点。

检查注射部位:注射前先观察皮肤是否有鼓包、硬结,摸一摸是否有脂肪增生,如有则避开。

推荐轮换方法:将腹部等分为4个象限,每周使用一个象限,并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误区3:注射前不回暖胰岛素

问题:刚从冰箱拿出的冷胰岛素直接注射,容易引起疼痛、不适,甚至导致皮下硬结。

正确做法:

提前取出:如果是冷藏保存的胰岛素,注射前30分钟取出,恢复到室温再使用。

注意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需冷藏(2-8℃),已开封的可在室温(≤25℃)下保存28天。

误区4:重复使用针头

问题:很多糖友为了省钱重复使用针头,但这样会增加感染风险,并导致皮下硬结。

正确做法:

选择短针头:4毫米针头是最佳选择,注射舒适,减少脂肪增生风险。

一针一换:针头应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变钝,增加疼痛和硬结概率。

正确注射角度:捏起皮肤,垂直进针(4毫米针头可不捏皮),确保注射到皮下脂肪层,避免扎入肌肉。

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

,赞6

小贴士:如何判断是否注射到肌肉?

肌肉注射的表现:胰岛素吸收过快,血糖下降迅速,甚至出现低血糖。

预防方法:选择短针头,注射时不要用力过猛,消瘦者可捏皮注射。

总结

李锐娟卫教师总结道,胰岛素注射的细节直接影响控糖效果,糖尿病友要记住这4点:

1️⃣ 多部位轮换,不局限在腹部;

2️⃣ 每次换位置,避免硬结;

3️⃣ 注射前回暖,减少疼痛;

4️⃣ 针头一次性使用,避免感染和硬结。

你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对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