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20%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移动游戏硬件进入「第二曲线」
发布时间:2025-08-11 11:51 浏览量:1
2025 年的 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像一扇通向未来的门。
展馆里,XR 设备把虚拟和现实揉进同一个画面,AI 眼镜将智能与场景织入框中,机器人在人群中穿梭送水递物。
创新的终端形态将用户的数字娱乐体验带入深水区,不过,在 " 发烧友 " 们的心中,手机依旧是主角,高性能芯片和庞大的游戏生态,让它稳坐玩家手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根据未来市场洞察的报告,2025 年全球移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约 222.8 亿美元,并将在未来十年以 21.5%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
这背后的逻辑,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竞争方式从 " 更快迭代、更强性能 " 向 " 更多形态、更优体验 " 的演进。伴随 AI 算力与连接技术的跃升,移动游戏硬件不止于追求性能,还将迈向以智能优化和多终端融合为核心的 " 第二曲线 "。
支持 184 款产品设计,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 NPU 性能跃升超 50 倍
当手游团战进入关键帧,画面撕裂的瞬间可能让整场胜负反转;当折叠屏展开想要流畅运行分屏多任务,算力不足的滞涩会立刻暴露产品底气,这些时刻都在印证,性能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支撑起用户日常体验的隐形骨架。
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正是抓住了这一核心,以持续迭代的顶尖性能,成为安卓旗舰阵营里的绝对中坚。
高通公布的数据显示,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已支持 184 款产品设计,包括市面上最强的安卓游戏设备。
" 骁龙正在重新定义移动游戏体验。凭借卓越的计算与图形性能、震撼音效、突破性 AI 能力和顶级连接特性,我们为全球热门终端提供强劲动力。" 高通技术公司手机、计算和 XR 事业群总经理阿力克斯 · 卡图赞说道。
基准测试只是衡量游戏性能的一项指标。为了带来出色户体验,每瓦特性能也是一个关键指标。与前代相比,骁龙 8 至尊版的 Hexagon NPU 能效提升 45%,这些优化与特性最终需要回归用户体验。
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由腾讯互动娱乐举办的手游《王者荣耀》最高规格专业竞技赛事)赛事的官方用机,正是搭载骁龙 8 系移动平台的 iQOO 旗舰智能手机,双方通过专注于在专业赛场生态的技术共建,从屏幕触控、芯片调校、散热架构、网络优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不断优化,最终多次登上顶级游戏赛场。
" 风驰游戏内核 " 是一加推出的芯片级游戏技术,其重构了芯片底层内核。这种改动并非简单的游戏模式优化,而是让系统在长时间高负载下保持原生高帧率,同时降低功耗、控制温度。在《原神》《逆水寒》等重度游戏中,实现行业独有的原生级 120 帧,充分发挥出高通 GPU 的全部优势。
" 可以说是目前行业里最好的高帧方案!" 刘宝有说道。
" 这也支撑了我们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实现了 31% 的销量增长。相比第二名,增速高了近一倍,增速行业第一!" 刘宝有说道。
在这次活动中,AI 被反复提及——不仅是高通在强调,游戏厂商也在用具体案例说明 AI 对游戏体验的价值。
高通 Adreno 图像运动引擎 2.0 是一个典型例子。它会分析游戏的连续帧,利用运动矢量、深度信息等 3D 数据预测物体运动轨迹,然后动态生成中间帧,从而提升帧率、降低延迟。在《鸣潮》这样的开放世界游戏中,AI 插帧不仅能让画面更顺滑,还能在同等画质下降低功耗。
另一项技术是 " 骁龙自适应游戏画质 ",与腾讯合作在《英雄联盟手游》中落地。它会实时监控负载情况,动态调度 CPU 和 GPU,让游戏在极致画质下仍能保持 120 帧稳定运行,同时功耗降低 16.36%。这意味着玩家在高画质团战中也能保持流畅,而设备发热和电量消耗显著减少。
超分辨率技术则是 AI 在画质上的直接体现。骁龙游戏超级分辨率 2.0 可在较低原生分辨率下渲染,再通过基于 3D 信息的 AI 超分算法提升画质,实现更高的细节表现。
叠纸资深引擎专家周宇晗表示:" 高通与《无限暖暖》开展深入合作,基于骁龙游戏超分 2.0 技术对《无限暖暖》进行深度优化,不仅带来了更加清晰锐利、更富细节的画面表现,还实现了更出色的性能和能效,为玩家带来了游戏体验的全面提升。"
如果拉长视角看,这些 AI 技术的逻辑,与 PC 端的 DLSS(NVIDIA)和 FSR(AMD)类似:用算法弥补硬件渲染的资源消耗,让设备在有限的功耗预算下,持续输出高质量画面。这对于移动设备尤其重要。
支持超 1200 款游戏,骁龙打造跨终端数字娱乐生态
性能和 AI 是当前的战场,但高通正在为下一阶段提前布阵,将智能手机、PC、手持游戏设备、XR 头显和可穿戴设备 " 链接成网 ",打造跨终端数字娱乐生态。
另一方面,高通在 XR 领域的布局也在成形。与小米合作推出的 AI 眼镜,搭载骁龙 AR1 平台,支持 AI 助手和第一人称相机。这种设备虽然还处于早期,但它让游戏、社交、内容创作有可能在一个空间计算平台上融合,为沉浸式娱乐提供新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