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拒捕两次,10个壮汉都制不住,尹锡悦彻底丢掉了自己的体面

发布时间:2025-08-11 14:01  浏览量:1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报道,总统警卫处日前通报,尹锡悦连续两次拒绝到案,出动十名调查官仍无法带人。

八天之内两次上演“拒捕秀”,首尔南大门外那辆黑色轿车成了韩国政坛最新打卡点。第一次是8月1日,检方传唤;第二次是8月8日,法院签发逮捕令。两次都扑空,十名一米八以上的调查官围着车门,硬是拖不下一个七十公斤的前总统。现场视频里,尹锡悦双手插兜,表情像逛超市,警卫处人员却满头大汗,镜头拉近,领带都歪了。

数字摆出来:第一次传唤,检方出动6辆车、20人,耗时2小时40分,空手而归;第二次逮捕令升级,法院批的时限是48小时,调查厅加码到3辆巴士、30人,外加两辆救护车“以防万一”,结果还是0战果。把两次加总,韩国纳税人至少烧了2.3亿韩元的人力、油料、加班费。有人算了笔账:这钱够买一辆K2主战坦克的炮管,或者给首尔市立医院添20张ICU病床。

尹锡悦的底气从哪儿来?总统警卫处一句“依法保障前总统人身安全”成了挡箭牌。法规写得明白,警卫对象可以拒绝“可能危及人身”的执法,但什么叫“危及”却没标准。于是,警卫处长一句话,十名调查官就成了摆设。更微妙的是,警卫处隶属行政安全部,而行政安全部现任长官正是尹锡悦当总统时提拔的“老部下”。这层关系让现场指挥官左右为难:动手,怕背上“攻击前总统”的锅;不动手,又没法向检方交差。

民调也在变。盖洛普韩国7月底数据,尹锡悦党内支持率从5月的68%掉到39%;同期,赞成“强制到案”的国民比例飙到71%。数字背后,是保守派票仓的松动。大邱一位开了二十年烤肉店的老板对记者说:“我过去投他,是觉得他能打朝鲜,现在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国家?”一句话,把基层情绪点透。

再把镜头拉远。尹锡悦不是第一个被传唤的韩国总统,却是第一个连续两次“肉身抗法”的。朴槿惠2017年接到传讯,当天就进看守所;李明博2020年被捕,也没让调查官等超过半小时。两人后来都获刑,却保住了“接受司法”的最后体统。尹锡悦打破了这个惯例,也打破了韩国总统“哪怕坐牢也体面”的潜规则。

警卫处的动作越来越像演舞台剧。8月8日现场,一名调查官试图拉开车门,车门纹丝不动;另一名绕到副驾,发现玻璃贴了防弹膜,看不清里面。僵持四十分钟后,警卫处突然打开一条缝,递出一杯冰美式,说是“前总统怕中暑”。围观市民当场笑场,社交网络热搜词条“冰美式外交”瞬间登顶。政客最怕被嘲笑,这一笑,比检方十次声明都狠。

国际媒体也在看。BBC驻首尔记者拍到的画面里,尹锡悦的座驾被人群层层围住,背景音是英文解说,把韩国几十年打造的“法治国家”招牌砸出裂缝。美国智库CSIS连夜发报告,题目直接写《当总统拒绝法院》,结论只有一句:盟友们开始怀疑韩国体制的自我修复能力。

回头看,尹锡悦并非没有退路。律师团曾提出“书面答辩+视频出席”方案,检方也松口说“可以考虑”,但他坚持“到场等于示弱”。这种计算,在党内初选或许有用,到了司法程序就成了死结。

首尔中央地方法院8月9日放出风声:再拒传票,将申请强制执行,届时就不是十个人,而是防暴警察。消息一出,总统警卫处内部开始传“辞职信模板”,谁也不想成为历史照片里那个被按倒在地的背影。

十个人拖不走一个人,却把整个国家的体面拖进了泥潭。下一次传唤定在8月15日,光复节,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的纪念日。如果那天再上演全武行,历史书将如何落笔?答案或许就藏在首尔街头那块电子屏里:循环放的镜头里,尹锡悦的防弹车窗映出围观者的脸,每个人都在问——到底是警卫处保护了前总统,还是前总统绑架了警卫处?屏幕下方,实时滚动着最新民调:73%的韩国人认为,“该结束这场闹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