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再向“两岸一中”靠近?副手向大陆喊话,不提一句“台独”
发布时间:2025-08-11 14:14 浏览量:1
文:轻点红墨
被大陆点名两次的"台独顽固分子"萧美琴,竟然承诺遵守"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律。
采访中她愣是一句"台独"都没提,态度转变之大让人咂舌。
萧美琴这是咋回事?那她的意思不就是赖清德的意思吗?
作者-水
从"台独急先锋"到"一中表态者"
萧美琴变了。
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台湾副领导人还在"台独顽固分子"名单上挂着号呢。2022年和2023年,大陆两次点名批评萧美琴"挟洋自重、倚美谋独",说她是"冥顽不化的谋独本性"的典型代表。国台办发言人当时的话说得很直接:"执迷不悟、肆意妄为者,必将遭到法律进一步严惩。"
可现在呢?萧美琴在挪威广播公司的专访中,不仅没有提及任何"台独"字眼,反而公开表态说要遵守台湾地区现行法律,其中就包含"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条款。岛内媒体都惊呆了,直接给出了"十年最软表述"的定性。
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萧美琴从政这么多年,可是出了名的对美国言听计从,对大陆态度强硬。她在担任驻美代表期间,为了配合佩洛西窜台可是卖了大力气。
更有意思的是,萧美琴这次接受采访的平台选择也颇有讲究。不是美国CNN,不是英国BBC,偏偏选了挪威国家广播公司。
挪威这个北欧小国,在国际事务中一向以"和平中介者"形象示人,这种平台更容易让外界解读出"示好"信号,而且不会立刻在岛内引发绿营的激烈反弹。
萧美琴能有如此大的态度转变,说到底还是台当局被现实逼得没办法了。
你看看赖清德现在面临的局面,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四个字的生动写照。
先说内忧,根据最新民调数据,赖清德的支持率虽然小幅上升了3%,但"不满意"的比例却飙升了8%以上。
这什么概念?就是原本保持中立观望的民众,现在开始明确表达不满了,经济压力更是让赖清德头疼不已。
新台币预计年底将升值8%-10%,这对台湾的出口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岛内物价上涨、就业不稳,中产阶层的不满情绪正在快速积聚。
更要命的是政治孤立,赖清德想搞什么"朝野国安简报",结果蓝白两党根本不买账,直接拒绝参与。这种政治孤立让赖清德连基本的政策协调都难以进行,更别说什么重大决策了。
再说外患,美国现在可是"手忙脚乱",真没空搭理台当局了。中东那边伊朗和以色列打得正激烈,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都调过去了。路透社6月16日的报道很明确,美国国防部宣布撤离部署在南海的远征打击群,目的就是支援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台当局对此心知肚明,正应了那句老话:"靠山山倒,靠自己靠不住"。
从"联合利剑"演习到"海峡雷霆-2025A"行动,解放军的活动频率明显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解放军46架战机一天内飞越台海中线,这种高频率的战备巡航已经成了常态。大陆双航母编队突破第二岛链,展现出的反介入能力更是让台当局震撼不已。
到了这个地步,不变招还能咋办?
精心设计的"示好"策略
变招的门道可不少。
萧美琴这次表态,绝不是心血来潮的临时起意。从时机选择到平台策略,从角色分工到话术包装,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深思熟虑。
先说时机,就在解放军46架战机高频率巡航的第二天,萧美琴就接受了挪威媒体的专访。这个时间点选得巧不巧?军事压力刚刚施加完毕,立马就有"缓和信号"释放出来,这种呼应关系很难说是巧合。
再看平台选择,选挪威媒体而不是美英主流媒体,这心思你品品。挪威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一向以中立和和平著称,通过这样的平台发声,既能传达"示好"信号,又不会被解读为向美国"邀功请赏"。更重要的是,这种"非美非中"的第三方平台,在岛内也不容易引发绿营基本盘的强烈反弹。
注意到没有,这次不是赖清德亲自出马,而是让萧美琴"代劳"。萧美琴过去在华盛顿负责与美国政界沟通,身份就是"沟通者",现在她面对北京发话,角色其实没变,只是沟通对象变了。
最精妙的是,萧美琴在专访中强调的是"遵守台湾法律",而这个法律恰好包含了"两岸同属一中"的内容。
这种表述既向大陆释放了善意,又能在岛内解释为"坚持现行制度",可谓是一石二鸟的高明手法。
整个策略设计透露出台当局的深层焦虑。他们深知,若继续在极端道路上"踽独行",极有可能触发一个将他们置于万劫不复之地的"引爆点"。正如业内专家分析的那样,萧美琴此时抛出"软表态",实际上是台当局在大陆与特朗普政府联合施压下的被迫后撤。
不过这套策略管用吗?
北京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对于台当局的做法,大陆方面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警觉。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早在5月28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就明确表态: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就能展开对话;但如果否认"九二共识",搞"台独",那就没办法谈。
大陆要的是底线明确。
萧美琴虽然说了"遵守两岸一中法律",但她既没有主动提出统一,也没有明确认可"一个中国"原则,更没有承认"九二共识"。用北京的话说,这种"台独分子"的表态,"均难掩拒统实质"。表态可以软,但立场没变,这个账谁都算得清。
大陆始终坚持"刚柔并济"的对台策略,"刚"的一面体现在军事威慑和法律制裁上;"柔"的一面则体现在惠台政策和融合发展上,继续在福建、江苏、广东等地推进产业合作、青年交流等项目。
这套组合拳的精妙之处在于"分层施压":对台当局继续使用军事与法律手段,对基层民众、产业界和青年群体则推进"融合发展"政策。
最近大陆的一系列动作更是印证了这种战略定力,6月中旬,解放军再度开展"环岛联合战备巡航",陆军火箭军也进行了远程火力演练。
同时,大陆方面继续推进《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实施细则》的执行,对岛内媒体与"网军"进行精准反制。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组合,让台当局进退两难。想要真正的对话,就必须回到"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来;如果只是玩弄话术,那就只能继续承受压力的不断升级。
真正的改变,得看是不是真心,而不是看嘴上说什么。
结语
两岸关系这盘棋,不是换个说法就能改变格局的。真正的诚意,还得看后续的具体行动。面对大陆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坚定的统一意志,任何形式的"台独"幻想都将越来越苍白无力。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和平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正如大陆方面一再强调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大陆手中。台当局的任何政治表演,都改变不了这一根本事实。
你觉得这种"口头示好"能维持多久?台当局这次是真心求和,还是另有算盘?
参考资料:
《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專訪 蕭美琴:北京應與臺灣的民選領袖展開對話》奇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