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4000元的免费胶囊胃镜,胃癌高风险人群为什么不愿意做?

发布时间:2025-08-11 14:28  浏览量:1

“外卖大战”越演越烈,在消费者薅羊毛、骑手日赚千元、商家订单爆棚的狂欢表象之下,不少消费者用健康为低价买单。据媒体报道,浙江一名男子每天炫5杯奶茶,结果喝出了糖尿病和痛风。

而此前,长期吃饭基本靠外卖解决的部分年轻人,甚至患上了致命的胃癌。杭州20多岁女主小蒋连吃三年外卖,因上腹隐痛被查出胃早癌;还有29岁的小何一年点外卖近300次,同样难逃胃癌的厄运。

甚至有人已经被胃癌夺走了年轻的生命。抗癌网红“亮晶晶的雯仔”考上大学三个月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于日前不幸去世,享年20岁。胃癌早期筛查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关注。

然而,我国作为胃癌高发大国,多年来胃癌早期检查诊断率持续偏低,拒绝胃镜检查的大有人在,一些高风险人群甚至连不花钱的免费筛查也不愿意参加。

“低龄胃癌”连医生都震惊,早期筛查是关键

近5年来,我国19岁-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35岁以下年轻患者占病患总数的6%-11% ,医生诊室里“低龄胃癌”患者不断出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刁德昌近期接诊到一名年仅13岁的女孩, 因长期吃腌制品及泡面、烧烤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胃癌,就诊时营养严重不良,1米4的个子,体重才35公斤。为了保命,小姑娘不得不接受手术切掉了半边胃。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40万,死亡人数超过37万人。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部潜在病变,也是早期诊断胃癌的有效方式。

刁德昌表示,胃癌并非一日形成,往往遵循"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渐进过程,而这一癌变过程大概需要5—10年。这就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 胃癌。/ 图:123rf

但是,这个时间窗口却未能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总体偏低。很多出现胃部不适的患者,就诊时已经是胃癌,且几乎都是进展期。专家强调,胃癌早期无症状,积极参与胃部疾病筛查是关键,才能把握早诊早治黄金期。

根据国家最新的胃癌早筛指南要求,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然而我国胃镜普及率非常低。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告诉39深呼吸,我国每年因为胃部疾病就诊的人群超过了3.7亿,但是胃镜检查数量只有3000万左右

免费胃镜筛查,高风险人群为什么不愿意做?

相较于欧美、日本等胃癌高发国家,我国同样是胃癌大国,胃镜检查诊断率至今不能令人满意。在日常体检中,人们很少主动选择胃镜,原因除了健康意识不够之外,主要因为对胃镜检查的不适感产生恐惧,从而拒绝胃镜

患有多年胃溃疡的张大叔对39深呼吸表示,20年前做过一次胃镜检查,至今心里还有阴影。他说:“那时候做胃镜没有打麻醉,要插入一条很长很粗的管子,呕吐反射太难受了,做完后感觉命都去了一半。”最近他的老胃病又犯了,医生和儿女都劝他做胃镜看看,但他死活不愿意。

◎ 传统电子胃镜。/ 图:锐景视觉

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没经历过胃镜的人想象起来可能更可怕。45岁李女士有胃胀、早饱症状两三年了,虽然想做胃镜但害怕疼痛,担心被捅穿孔、出血以及麻醉风险,迟迟没有去做。

广州白云区棠景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王莉表示,传统的电子胃镜检查,虽然能够成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但是检查过程中不大舒适,常常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不太适合做这种传统胃镜。

另外很多医生指出,跟其他检查相比,传统电子胃镜操作门槛相对较高,内镜医生资源相对短缺且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大规模开展胃癌筛查存在困难。

为了推进胃癌防治、提高胃镜筛查率,全国已有多省市把胃肠镜检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不限于住院报销,连普通门诊也能享受。

比如:广州从2022开始,将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待遇大幅度提高,把胃肠镜检查、CT等均纳入门诊报销范围。这里的胃镜主要是传统电子胃镜,包括不打麻醉的普通胃镜、打麻醉的无痛胃镜,都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报销。

更重要的是,胃镜设备迭代升级,特别是胶囊胃镜的出现,做检查像吃药一样简单,为解决舒适化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便捷的检查方式,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胃癌筛查。

今年5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起“老年人及胃癌高风险人群胃部疾病监测公益项目”,在70余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免费胃部疾病筛查。该项目重点面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45岁及以上胃癌高风险人群(有胃癌家族遗传史,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一些癌前疾病)。

◎ 广州开展胶囊胃镜筛查。/ 图:受访者供图 ◎ 广州开展胶囊胃镜筛查。/ 图:受访者供图

受检者不需插管也不用打麻醉,只需要喝口水吞下一颗“小胶囊”,20分钟即可轻松完成检查。这种胶囊胃镜检查,平时在医院进行,费用大概需要4000元,如今开放1万个免费筛查名额,只要在广州就医、生活居住,都可以提出申请,不限户籍。

然而,实际参加筛查的人数目前仅完成了三分之一。刘思德说:“我们的目标是筛查1万例,截止到6月30日才刚刚过3000例。”

明明胶囊胃镜检查无痛苦,免费的福利却不要,究其原因在于大众的认知偏差。在很多老年人看来,检查身体是生病后才需要做的事,如果没有身体不适,就不需要到医院,毕竟看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此次筛查针对45岁以上人群,这个年龄段往往健康隐患多,不愿意做检查的背后,更多是害怕查出大问题。

刘思德告诉39深呼吸:“目前的筛查阳性率已经接近60%,发现了各种胃部疾病,不少人存在早期癌变、胃部息肉等风险。”

61岁的刘女士(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她在社区参加这项胃部疾病初筛,发现了胃底长蒂隆起、胃底黏膜下肿物等异常情况,经医生确诊为胃癌癌前病变,后来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做了微创手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事后刘女士感叹:“多亏这次社区免费筛查发现了问题,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们也发现,有些老人筛查有问题还是不愿意去就医,这值得深思。”刘思德表示,胃癌可以预防,胃镜就像“侦察兵”能发现早期病变的蛛丝马迹,如今免费筛查推广难,如何提高居民的接受度?

他认为,加强科普宣教是重中之重,让老百姓对胃癌和胃镜检查有正确的认知。在诊治疾病之外,他经常要花费不少时间跟病人和家属做科普,消除他们对胃镜的恐惧和误解。

其次,胃镜检查技术需要创新,既要提高检查的舒适度,也要提高胃镜医生的操作技术,传统胃镜检查要最大限度减少穿孔等并发症风险。此外还要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检查的便捷性。

“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相信接受胃镜检查的人会越来越多。”刘思德说到。当胃镜筛查率提高了,胃癌早诊率也会提高,更多病人将得到及时治疗,死亡率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