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在大陆的日本战犯和国军战俘的命运如何呢?

发布时间:2025-08-11 15:56  浏览量:1


目前,《南京照相馆》正在全国热,日寇的兽行让观众无不咬牙切齿。这是因为日寇侵华期间,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据统计,在14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在3,500万以上。而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日寇屠杀的无辜平民。日寇毫无人性,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那么,在1949年后,关押在中国大陆的日本战犯的命运如何呢?

当时,在大陆关押的日本战犯共有一千余名。仅仅关押在太原的日本战犯中,就有原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曾制造“皇姑屯事件”并炸死张作霖的河本大佐,有杀害中国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凶手大野泰治,有曾将340名中国被俘人员作为“活人靶”以训练日军刺杀的教官住冈义一,有指挥日军三次“扫荡”晋中各县的城野宏等人,都沾满着中国人民的鲜血。

在一千余名日本战犯中,少将以上有31人。比较知名的有第39师团师团长佐佐真之助中将、第59师团师团长藤田茂中将、第117师团师团长铃木启久中将、关东军宪兵司令斋藤美夫少将、731部队防疫给水部林口支部长榊原秀夫少将、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少将等。

在所有日本战犯中,只有40名罪行严重的分别判处8—20年有期徒刑,没有一个判死刑。除极少数因病亡外,这些日本战犯全部生还。

1956年6月,中国对在押的335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并于释放;1956年7月,中国对在押的日本328名战犯宣布免予起诉,并立即释放;1956年8月,有300多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而释放。

1964年3月,最后3名日本战犯前伪满宪兵训练处少将处长齐藤美夫、日本特务骨干分子富永顺太郎、太原绥靖公署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附兼政工处长城野宏被释放。至此,在华1000多名日本战犯全部释放。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被俘、还乡约1000多人。建国后,实际在押的国民党将领约数百人。北京功德林管理所关押共约200多人,比如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宋希濂、康泽、沈醉。

从1959年到1975年,我国共分7批对国民党将领战俘进行了特赦,具体如下:

1959年12月特赦30名,如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廖耀湘等著名将领;1960年11月释放45名,如范汉杰、李仙洲等;1961年12月释放68名,包括沈醉等;1963年4月释放35名;1964年12月释放53名;1966年4月释放57名;1975年3月是一次大规模的集中特赦,释放了全部剩余在押的国民党所有的战犯,包括黄维、文强等长期未获特赦的战犯。最后一批战俘大多关押了27年。

当然除了特赦,建国初期,我们也处决了不少国民党将军,关于被处决的人数,目前暂无权威统一统计数据,大概有200余名将领。其中不乏起义投诚的将领,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的元老,以及抗战将领等,比如:

辛亥革命元勋邓玉麟,1926年北伐战争时曾任北伐军左翼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参加荆沙、宜昌等役。1951年被处决。

辛亥革命元勋夏之时,1920年曾出任川西护法军总司令,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不问世事。1950年被枪决。

辛亥讨袁护法老将何海清,1915年任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第四支队长,陆军上将。1925年脱离军界返乡兴办学校。抗战时期,曾在家乡组织自卫军,自任大队长。1950年被处死。

起义军长陈春霖,抗战期间任第44军149师师长,率军在湖南作战。抗战胜利后任第44军中将军长,参加在川西起义。1951年被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死刑。

投诚军长徐经济,1944年任第54师师长,1949年在汉中任新编第5军军长,1949年12月率该军在西南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被处决。

投诚将领尹作干,1948年任第9师师长,1949年8月长沙起义后尹作干逃往香港,11月返回长沙参加陈明仁起义,1954年被判处死刑。

起义将领甘清池,曾任第99军副军长,抗战参加湘赣诸战役。抗战胜利后,1949年春任广东省阳江县县长,宣布起义。1951年被处决。

投诚将领叶干武,1947年任甘肃省河西警备总司令部少将高参,1949年冬兰州战役中向解放军投诚,后自愿返回原乡务农,1950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曾宪成,1949年初任第3兵团暂编第8军副军长,随后在四川新都率部起义,后入西南军区军政学校学习。1952年自愿回乡定居,同年10月被处决。

北伐抗日将领周址,抗战期间任第12集团军参谋长。在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十二兵站分监期间,在对日军的多次会战中出力甚大,抗战后授陆军中将,后退役还乡。1953年被判处死刑。

抗日将领宋士台,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第66军160师师长,曾参加南京保卫战、南浔战役和昆仑关战役。抗战胜利后1946年退役从商,1953年被处决。

抗日将领陈应龙,抗战爆发后参加凇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 年升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以后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鄂西枣宜会战。抗战胜利后1948年携眷还乡,创办文昌县文西中学,1951年处死。

两广老将林伯民,1931年出任广西第五路军总司令部参军,授衔陆军中将。1945年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家乡居住。告老还乡后曾多次设法掩护过当时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和游击队。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何际元,曾任第49军79师师长,1949年5月经中共地下党策动,在湖南宁乡率部起义,后所部编入陈明仁第21兵团。1950年在长沙被枪决。

起义将领唐伯寅,抗战爆发后担任第19师55旅旅长率部参加凇沪会战,所在的师被评为会战中战绩最优的十个师之一。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在庐山一线击挫日军,因功升任第19师师长,以后率该师先后参加了第一、二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屡立战功,曾获四等云麾勋章。1946年退役回湘。1949年8月随程潜、陈明仁参加了长沙起义。1952年在湘潭被枪决。

起义将领刘晴初,曾为第9战区长官部中将高参,参与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因病回乡休养,筹办实业、学校。1949年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的外围工作,以后策动当地武装起义,并将保存之五万分之一湖南军用地图交与解放军第十二兵团。1950年在家乡筹办简易手工业工厂,1951年在湘潭被处决。

起义将领潘峰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51军副军长、代军长。参加徐州会战、鲁南会战诸役。1949年参加起义,1950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方涤瑕,曾任中央宪兵司令部西南区宪兵司令等职,1949年在成都参加起义。1951年镇反时处决。

起义将领王育成,1944年任第17集团军第11军少将参谋长。1947年任该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1949年在宁夏银川起义,1951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项丽源,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处少将处长等,同年底在成都随部起义。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杨健民,第96军少将参谋长,1949年11月在四川金堂起义,以后返乡居住。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起义将领周伯英,湖南省补充第十七旅旅长,1949年参加湖南起义,后返乡居住。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林芝云,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战区游击挺进纵队副司令,1949年8月随陈明仁部起义,后返乡定居。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糜藕池,1949年任川黔公署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起义。1951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赵俊图,1949年任湖南醴陵师管区少将副司令,8月率部起义。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赵鸿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40师师长,1949年任长沙绥靖公署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后随程潜等参加湖南起义。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唐宪尧,第30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49年底在四川渠县起义,1951年冬被处决。

起义将领曹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16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1946年起任第26军副军长,1949年底在云南参加起义,后返乡居住。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梁顺德,抗战爆发后1938年守潼关,1946年任河西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冬在川南起义,1950年在东北沈阳高级炮校任教员,1951年被处死刑。

起义将领彭永年,1949年任省保安司令部少将秘书长,同年5月随吴奇伟起义。1951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覃守一,1949年5月任湖北绥靖总司令部长阳总队少将司令兼代长阳县县长,11月11日率部起义。后返乡定居,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焦达梯,1932年任第89师独立旅副旅长,参加一二八凇沪抗战。1949年5月策动旧部起义,并收编土匪千余人。7月率部在浏阳迎接解放军入城,1952年被处决。

起义将领谢灵石,抗战胜利后任新疆迪化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1949年参加新疆和平起义,后返乡定居,1952年被处决。

投诚将领邓士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52军25师副师长等职,1948年任新编第7军暂60师、61师师长。1948年10月在长春率部向解放军投诚。建国后自愿回乡定居,曾任村长。1952年被判处死刑。

投诚将领列应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第三游击挺进纵队支队司令,1948年投降解放军并接受改编,1952年被处决。

投诚将领关仲志,1949年任广东省保安第四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同年10月在广东台山那扶镇向解放军投诚,1952年被处决。

抗日名将侯镇邦,1938年任国军第58军新11师少将师长,参加台儿庄战役王禹山阻击战;武汉会战中率部坚守湖北崇阳;第三次长沙会战率兵截断日军补给线;1943年‌常德会战率部巧渡沅江,收复德山及常德城,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事迹被拍成纪录片《侯镇邦将军收复常德》。抗战胜利后解甲归田,1952年被枪决。

彭旷高中将,1937任第54军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43年任第29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常德会战,1951年被处决。

曹勖中将,1938年任第98 军193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处决。

赵世玲中将,1940年秋任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晋南会战,12月任第43军中将军长,1949年处决。

刘晴初中将,1938年参与第一次长沙会战。1951年处决。

宋士台中将,抗日将领,曾任第 66军160师师长,7战区少将高参;1953年被枪决。

武庭麟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10月任第15 军军长,曾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1952年在洛阳被处决。

陈光中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户会战,1949年在湖南邵阳被处决。

戴炳南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娘子关抗战,1938年任第30军31师91旅181团团长,参加徐州会战。1943年任第30军30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判处死刑。

夏炯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任第20军副军长,1939年兼任第20军133师师长,参加南昌会战、3次长沙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50年被处决。

胡栋成中将。1942年12月任第93 军副军长,1944年参加桂柳会战,1950年1月被处决。

柏辉章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7月任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1952年被处决。

高倬之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在绥南参加抗战,后任第35军73师参谋长,1943年任第34军军长,1952年在太原被处决。

黄祖埙中将,抗战爆发后任第17军21师副师长,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任第27军46师师长,1941年参加晋南会战。1943年改任第76军副军长,1951年在重庆被处决。

李楚瀛中将,抗战爆发后在津浦路阻击日军,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战后升任第85军23师师长。1943年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先后参加随枣、豫南、豫中会战,1950年在广东韶关被处决。

张卓中将,1942年4月任第1 军中将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1944年参加豫中会战,1951年被处决。

张乃葳中将,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扼守吴淞,三万士卒伤亡殆尽,左耳亦因之失聪。后改任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参谋长,1950年被成都市军管会处决。

张占魁中将,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1943年6月任第36 军中将副军长,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处决。

王慧生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52师少将师长,先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重创日军主力,击毙日军六师团联队长山村治雄,因战功卓著于1939年升任新编第五军中将副军长,蒋介石委员长并亲授中正剑,率部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主力,并击毙日军第五师团长中村正雄。1950年9月被处决。

刘召东中将,1938年初任第87 军少将高参兼199师参谋长,在安徽参加抗战,1943年任第 20 集团军少将参谋长,参加缅北对日反攻作战,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中将参议,1951年被处决。

廖士翘中将,1938年兼任翻阳湖警备司令部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51年被处决。

喻英奇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6军160师团长,参加了淞沪保卫战,因作战英勇升任该师478旅少将旅长,接着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打响了南京保卫战的第一枪。南京保卫战后,蒋中正在武汉召见喻英奇,并颁一万银元慰恤。喻英奇后将这笔钱在保靖创办了“英奇小学”。之后喻英奇调任独立旅少将旅长,又在江西南寻线和广东宝安一线抗击日寇。1950年在汕头被枪决。

………

以上列举的只是建国初期被处决的58名国军将领。当然了,这些人大多数后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均予以平反。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