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包括摘要吗
发布时间:2025-08-11 09:35 浏览量:1
论文正文不包括摘要,二者在论文中具有明确的分工和独立的定位。以下从结构、内容、功能及写作规范四个层面展开说明,帮助清晰区分:
1. 结构定位:摘要与正文分属不同层级
论文的结构通常遵循“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后置部分”的逻辑框架:
前置部分:包含标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这部分是论文的“门面”,用于快速传递核心信息。
主体部分:即正文,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等章节。这是论文的“核心内容”,用于系统展开研究过程。
后置部分:包含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如有)。这部分用于总结研究价值并提供支撑材料。
关键点:摘要位于前置部分,正文位于主体部分,二者在结构上被标题、作者信息等元素分隔,功能上无重叠,因此正文不包含摘要。
2. 内容差异:摘要是“高度浓缩”,正文是“详细展开”
摘要:
内容:用200-300字概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和结论。例如: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了1000名城市居民的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教育水平(β=0.32, p
特点:语言简洁、避免细节(如不展开问卷设计)、不引用文献、不使用图表。
正文:
内容:从引言开始,逐步展开研究背景、理论框架、方法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讨论等。例如: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保行为成为关注焦点……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1000名居民,使用《环保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教育水平与环保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图1)……
特点:逻辑严密、论证充分,需详细说明研究过程(如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引用文献支持论点(如“根据Smith(2020)的研究……”)、使用图表辅助说明(如图1、表1)。
关键点:若将摘要纳入正文,会导致内容重复(如正文引言可能再次提及研究目的),破坏论文的逻辑连贯性。
3. 功能区分:摘要是“快速筛选工具”,正文是“学术验证载体”
摘要的功能:
读者筛选:帮助读者(如期刊编辑、同行研究者)快速判断论文是否符合其研究兴趣或期刊主题。例如,编辑可能仅通过摘要决定是否送审。
学术检索:数据库(如CNKI、Web of Science)通常仅收录摘要,用户通过检索关键词定位论文。
正文的功能:
学术验证:提供完整的研究过程和证据,供同行评审或后续研究者复现结果、批判分析。例如,讨论部分需解释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
知识贡献:通过深入分析,推动领域理论发展或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结论部分可能提出政策建议或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点:若将摘要视为正文的一部分,会削弱其“筛选”功能(如读者需读完正文才能判断论文价值),违背学术写作的效率原则。
4. 写作规范:摘要需独立成段,正文需分层论述
摘要的写作规范:
标题为“摘要”(居中或加粗),无序号;
内容为一段式,不分段;
通常与关键词组合出现(关键词另起一行,用分号或逗号分隔)。
例子:
摘要:本研究探讨……通过……方法,发现……结果表明……。
关键词:环保行为;教育水平;媒体曝光度
正文的写作规范:
分章节展开(如1 引言、2 文献综述、3 研究方法……),每章标题居中或左对齐;
内容需分层论述(如1.1 研究背景、1.2 研究问题……);
需引用文献(如“根据李华(2021)的研究……”)、使用图表(如图1、表1)并标注来源。
关键点:摘要的“独立成段”与正文的“分层展开”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体现二者的结构性差异。
如何避免混淆?实践建议
写作顺序:先完成正文(确保逻辑完整),再提炼摘要(从正文中抽取关键信息,避免复制粘贴)。
检查要点:
摘要是否独立成段?
正文是否未重复摘要内容(如引言避免大段复制摘要)?
摘要中的结论是否与正文结论一致?
最终结论:摘要与正文是论文的“摘要卡”与“完整手册”——前者用于快速筛选,后者用于深入阅读。严格区分二者结构,既是学术规范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论文可读性和传播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