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淄博丨冰柜里的“星光”:一座城市爱心接力的文明底色

发布时间:2025-08-11 16:21  浏览量:1

一座城市的文明该如何衡量?淄博街头的爱心冰柜给出了温暖答案。

连日来,“波涛海参”总经理张涛设置的一台爱心冷饮冰柜,成为市民们自发传递爱心的汇聚地。一拨接一拨的市民慷慨解囊,将冰柜装满,让这份无私的爱在淄博这座有爱之城流淌,如星光点点照亮人心,网友纷纷留言“淄博人满满的正能量”。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淄博市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聚力打造“五个淄博”的生动注脚。

爱的火种:一台冰柜“点燃”的无声传递

这个夏天,淄博街头热浪蒸腾。在张店区重庆路与范荣街交叉口,一台爱心冰柜安静伫立,“爱心冷饮,免费自取”八个红字在烈日下熠熠生辉。这台爱心冰柜全天24小时为环卫工人、外卖和快递小哥以及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费的冰镇矿泉水。

环卫工人王大爷拧开一瓶冰水仰头畅饮,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感慨地说:“这个爱心冰柜让我们可以随时喝到冰水,真是太方便了。”

这台爱心冰柜的主人是旁边店铺“波涛海参”的总经理张涛。入伏后,张涛眼见外卖小哥汗透衣背、环卫工人唇干舌燥,萌生了设立爱心冰柜的想法。7月13日,他将冰柜推到店门口,“我在天气最热的时候将它搬到店外,给更多的人提供方便。”细心的张涛还将冰柜温度调至零度左右,避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饮用过凉的矿泉水而影响健康。

“有一天,一位自觉只取了一瓶水的外卖小哥,不到二十分钟就又扛回一整箱。”张涛回忆时眼底闪光,“那位小哥说这是爱的传递。”这份自律与爱心,正是“诚信淄博”的日常化呈现。

善意一旦破土,便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冰柜每日送出矿泉水200余瓶,不但从未被拿空,反而在市民的自发接力中不断被装满。这台爱心冰柜成了无声的召集令:小学生踮脚放进两瓶水;青年赵先生从轿车后备厢卸下八箱矿泉水;87岁老大爷蹬三轮送来两箱矿泉水,却执意不留姓名……从送水到送毛巾、藿香正气水、小扇子等,冰柜承载的早已超越一瓶水的重量。

同一片热土,善念同频共振。当张涛的冰柜在街角洒清凉时,7月28日,沂源街头也悄然出现了一台爱心冰柜。这台冰柜由西嘉助听器沂源旗舰店负责人赵义亭自发设立,他说,看到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长期在户外奔波劳碌,决定设置爱心饮水站,“外卖小哥为城市奔忙,就想给他们一口清凉。”

采访中,张涛、赵义亭两位店主都表达了要将爱心冰柜活动持续办下去的共同愿望。他们坚信,这种自发的善举正是对“人好物美心齐”淄博城市品格的最好诠释,也期待与市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美好发展。

两台爱心冰柜,如同两盏不灭的灯,点亮了淄博崇德向善的璀璨光芒,更照见了淄博人骨子里的友善与文明。

爱的延伸:从“途中驿站”到“公益托管”

“在这里可以歇脚充电、看书娱乐、咨询政策、办理业务,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它为我们这些常年奔波在外的货车司机提供了一个专属的‘途中驿站’。”货车司机高祥志说。

高祥志是一位往返于潍坊、淄博的快递司机,每天早上8点到达淄博,然后再配货返回。过去,他经常坐在路边点开手机从网上找活,有时要等到下午才能返回。自从有了“途中驿站”,他便可以到室内边休息边接活,衣服脏了也有自动洗衣机清洗,还可以看看书、打打乒乓球。

心暖新途,驿路同行。高祥志点赞的“途中驿站”,坐落于淄博经济开发区沣水镇传化物流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全市最大物流枢纽,淄博传化公路港是集货运、分拨、仓储、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共有业户360余家,日均进出园区车辆4000余辆,园区内新就业群体1万多人。近年来,随着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规模和数量的逐步扩大,淄博经开区按照“社区化服务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为服务这群“车轮上的赶路人”,依托沣水镇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这座温馨家园——司机之家、健康小屋、共享洗衣房、乒乓球室一应俱全。曾经司机们以驾驶室为“移动宿舍”,而今驿站让奔波的脚步有了停泊的港湾。今年暑假,社区志愿者还为园区的70名孩子开展公益托管活动,让孩子们在这里学手工、上网课;园区机械作业多,经常有人划伤,北大医疗淄博医院便在这里设立了健康小屋坐诊,并免费提供防暑药品;张店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社区“红色合伙人”,入驻园区为业户提供资金信贷服务;淄博惠赢法务定期派人提供免费咨询,至今已服务业主咨询20多起。

同样的温暖场景持续上演,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已在淄博蔚然成风:

——张店区柳泉路南首的“劳动者爱心驿站”,免费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市政工人提供绿豆汤、矿泉水,每天有四五十人进屋休息、喝水。这里还设有阅览室,户外工作者中午可以在这里阅读图书。这个驿站每天还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丰盛的早餐,“有大蒸包、馒头、鸡蛋、鸭蛋、火腿肠、小咸菜,味道可口。”环卫工人李师傅赞不绝口。

——淄博高新区银泰时代广场的“骑寄驿站”,每天清晨总是开门最早的店铺。2023年,“骑寄驿站”在银泰城社区的协助下开门营业。在经营电动车租售业务的基础上,社区赋予了驿站一份更温情的责任使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休息等生活服务。如今,骑寄驿站的服务项目日渐增多,从免费洗车、补气、检修到免费打印材料,再到免费寄存行李、加热食物等。小小驿站更折射出银泰城社区文明实践之效,社区联合辖区爱心单位、居民及志愿者共同为外卖小哥包水饺,淄博高新四季青医院每年为每位外卖小哥提供价值680元的免费体检,干洗店为他们提供免费洗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策划爱心活动,以‘暖行’促‘暖心’,以‘暖心’聚‘民意’,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网格、社区,把关爱和文明传递到社区每个角落。”银泰城社区党委书记周蕾表示。

社会力量的参与,让文明淄博的爱心行动愈加广泛深入。为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托管难”问题,我市整合镇街社区资源,推出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项目,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假期。在淄川区塔寺巷社区,早上八点多,外卖小哥王宗龙将两个孩子送到了社区的公益暑期托管班——这里三分之一的孩子是外卖骑手子女。他说:“以前暑假,要么把孩子送回老家,要么带着孩子来站点,下班的时候再带回家,很不方便。托管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孩子在这里学习,我们心里非常踏实,可以安心送外卖了。”

爱的双向奔赴:从受助者到守护者

温情滋养的土壤中,善意的种子破土成林。

随着归属感的增强,骑手们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在淄川区塔寺巷社区,骑手们从城市过客变成“社区家人”,成为志愿服务主力军。塔寺巷社区网格员王晨雨介绍,每月17日是社区确定的“骑手友好服务日”,外卖小哥们在服务日恳谈会上反映的乱停车、井盖破损等问题都得到了社区快速响应。“越被重视,越想回报社会。”美团骑手齐栋的话语,道出了众多骑手的心声。

如今,越来越多的骑手们休息时不再“宅”在站点,“随时随地可以做志愿”已成为我市外卖骑手群体的共识,他们在工作间隙积极化身“流动网格员”,在送餐途中主动担任“文明观察员”,在休息时间热心充当“邻里互助员”,城市文明与温暖在骑手们的车轮上不断传递。

骑手变帮手。2024年4月,沂源县就成立了首支由外卖骑手、快递员组成的“源小新”志愿服务队。他们车筐里装着外卖,心里装着城市,车轮碾过的是一条条温暖的轨迹。这支移动志愿者队伍生动折射着新就业群体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也让志愿行动从个体行为升华为大众风尚。

在今年3月,淄博高新区银泰城社区外卖小哥为回报社会的关爱,自发组织成立了“城市星光流动应急救护队”,现已发展志愿者队员30多名,其中10名取得了初级救护员证。外卖小哥纪运动在送外卖途中,发现一位骑三轮车的大爷被大风刮倒的大树压住,动弹不得,便立即停下进行抢救,他说:“订单可以再接,生命安全耽误不得。”截至目前,他们已救助受伤路人5次、帮助寻人8次、进行消防灭火1次。“令人赞赏的是,今年高考期间,他们还成立了骑手爱心护考队,每天由7名骑手往考点运送矿泉水和护考物资。他们还主动加入到社区的文明创建工作中来,比如,在日常送货送餐过程中实时‘随手拍’,将发现的不文明现象和民生问题以图片、视频形式反馈到暖‘新’城市星光里微信群,以便网格员及时核实、处理。”银泰城社区党委书记周蕾说。

善行如涟漪扩散,受助者与施助者的边界在淄博温情地图上渐渐消融。在沣水镇传化物流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途中驿站”,“享受过驿站便利的业户和司机们有的捐出儿童读物、共建爱心图书角,有人开通直播间帮业户带货……”社区党委书记王伟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爱心冰柜折射城市品格

一台无人看守的冰柜,何以成为今夏最动人的城市意象?

它丈量着文明的厚度——当87岁老人颤巍巍送来矿泉水,当小学生踮脚投递两瓶清凉,是“美德淄博、文明成景”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无声落地。

它见证着城市的温度——从爱心冰柜到“途中驿站”,从“爱心联盟”到“公益托管”,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模式,让温情服务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城市末梢。

它昭示着共生的力量——骑手变帮手,当外卖小哥化身流动网格员,从“文明观察员”到“邻里互助员”,受助者的每一次“反哺”,都是城市文明基因最强劲的脉动。

冰柜表面凝结的水珠缓缓滑落,映照出街角环卫工人满足的笑脸和外卖小哥疾驰的身影。爱心的微光汇聚成星河,流淌在淄博的街巷肌理中。也许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文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