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小流域综合治理 激活生态“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8-11 16:18  浏览量:1

清水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实施2025年潭沟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绘就出一幅幅“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生态画卷,激活了生态发展的“大文章”。

在贾川乡阳湾村,史峡沟淤地坝隐匿于连绵绿意之间,坝水清澈,碧绿怡人。这座总投资428.51万元的淤地坝工程于2024年开工建设,现已全面建成,它的建成使坝控范围内的洪水泥沙得到拦蓄,年减少入河泥沙26.31万吨。同时,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增加耕地面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农林各业良性互动。

清水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负责人缑建军告诉记者:“我站今年共建设两类五个项目,其中淤地坝工程续建项目1个,总投资1408万元,目前已全面建设完成。淤地坝工程新建项目1个,总投资444万元,目前已完成地面清表工作。2025年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个,总投资118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通过实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使水土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抢抓时间节点,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淤地坝的建设,使坝控范围内的泥沙洪水得到有效拦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坝体蓄水功能,能够为区域内农田和果园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不仅满足了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更为粮食稳产增收构筑起坚实的水源保障。通过“拦泥固沟 - 蓄水兴农 - 绿富同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绘就了一幅幅沟净、水清、岸秀、景美的山区新画卷。

今年,清水县水土保持站积极推进潭沟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该项目位于清水县南部,涉及草川、红堡、永清3个乡镇,总投资503.37万元,治理面积53.44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0.13平方公里,治理面积12.50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包括封禁治理、梯田设计、产业路与田间道路建设及配套涵管、排洪渠等措施。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9月底完工。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年蓄水能力11.11万立方米,增加年保土能力2.98万吨,极大提高治理程度大幅,还能保护耕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改善水环境。

近年来,清水县通过一系列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生使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林各业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如今,清水县正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持续做好生态文章,向着“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在清水大地正徐徐铺展。

(清水融媒记者 刘清宁 王卫东 陈静娴)

编辑:张平安

责编:王玉芳

编审:单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