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情绪频发?医生提醒:宁可散步减压,也别做这5件事
发布时间:2025-08-11 16:44 浏览量:2
►
本文1844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52岁,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原本以为是悠闲日子开始了,没想到却常常心情低落。她开始变得爱哭、失眠、食欲差,连最爱的广场舞也不跳了。儿女起初以为她只是“心情不好”,直到她有一天突然说“活着没意思”,才急忙带她去医院。
医生确诊后说,这是轻度抑郁障碍,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成重度抑郁症。所幸发现得早,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后,她的状态慢慢好转。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发布的数据,我国目前有超过95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其中中老年女性是高发人群之一。
但很多人误以为“抑郁就是矫情”“挺一挺就过去了”,这种观念不仅无助于恢复,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抑郁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同时出现异常的疾病,其发生与大脑中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紊乱密切相关,和“想不想得开”关系不大。
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一项涵盖超过25万人的研究指出: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显著减少抑郁风险。
而快走或散步,恰恰是最容易开始、最容易坚持、成本最低的选择。哪怕只是每天在小区里来回走一走,也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内啡肽分泌,让人情绪逐渐稳定。
医生提醒,当你情绪不佳时,有些习惯要特别警惕,不然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下面这5件事,是很多人常常忽视的“情绪杀手”。
1.强行压抑情绪
很多人习惯把情绪藏起来,觉得“不能让别人看出我脆弱”。但压抑情绪只会在体内累积,最后爆发出来的代价更大。
研究发现,长期情绪压抑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影响睡眠、食欲和免疫功能。适当表达、倾诉、甚至流泪,反而是一种健康的释放方式。
2.过度沉迷手机或刷视频
不少人一情绪不好就拿起手机刷短视频,结果一刷就是几个小时。但屏幕带来的信息轰炸会让大脑更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
而且,社交媒体上的“别人都过得很好”错觉,容易让人产生自我否定感,加重社交退缩症状。
3.夜里不睡,白天不起
抑郁患者常常伴有昼夜节律紊乱,晚上精神、白天无力。但长期作息混乱会扰乱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节奏,让情绪越来越不稳定。
医生建议,哪怕睡不着,也要在每天固定时间起床,白天适度活动,让身体“记住”白天该清醒、晚上该休息的节奏。
4.频繁翻旧账或自我否定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常常反复回忆过去的失败或伤痛,并不断责怪自己。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反刍思维”,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研究指出,反刍思维越强,抑郁症状越重,康复也越慢。
与其纠结过去,不如拿出纸笔写一写今天做了什么小事、遇到了什么小确幸,让注意力回到当下。
5.擅自停药或拒绝就医
很多人一旦感觉好点就停药,或根本不愿看医生,担心“被别人知道不好看”。但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明确指出:抑郁症规范治疗应持续6个月以上,不能随意中断,否则容易复发,甚至加重病情。
当你总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感到精力枯竭、甚至怀疑人生时,不要再硬扛了。这不是你不坚强,而是你的身体和大脑在呼救。
你需要的,不是责怪自己,而是停下来,好好照顾自己。
试着每天去散步十分钟,不看手机,不听音乐,只是静静呼吸;或者写下今天最开心的一句话,哪怕只是“阳光真好”。
这些小动作,也许不会立刻让你变开心,但它们会一点点地把你从情绪的黑洞中拉回来。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
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
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出现强烈的自责感、无助感
有自伤或轻生的想法
及时干预,就是最大的保护。
抑郁不是懒惰,不是脆弱,更不是失败。它只是一种病。而病,是可以治的。
散步、倾诉、规律作息、必要时看医生……这些事看起来简单,却能让你慢慢走出阴霾,重新找回生活的光亮。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抑郁障碍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Schuch, F. B., et al. (2018).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5(7), 631-648.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4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