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车话】碰撞测试,要讲武德!

发布时间:2025-08-11 16:50  浏览量:1

“谢谢大家的掌声,这应该就是认同了!不过我最后想强调一下,各位一定发现了,作为撞击目标的卡车,从头到脚贴满了伪装纸……”

本周头上,小编刚刚参加了某车企最新旗舰SUV的发布会。期间循当前行业流行趋势,品牌方也专门放了一组相关车型碰撞测试的视频素材,其中包括被卡车追尾后车辆的侧翻,以及侧后底盘方向遭到二次撞击等环节。

客观地讲,这次测试搞得挺不错的场景设置逻辑清晰,选择的碰撞项目也颇有代表性。只不过呢,由于最近的某些热点事件,主讲的高官放完片子也不得不专门表明态度。而上面的这番话,引起了台下观众席上好一阵哄笑。

图丨测试没赢过,上路没输过

“其实我们也没有别的意思……搞撞击测试嘛,既是检验自己的产品,也肯定带着营销展示的意思。不过展示归展示,品牌之间互相拉踩一直是大忌,所以我们绝不想引起任何的误解啊。”

表态完毕,观众席上自然一片掌声。而整场发布会,都在和笔者一起吹水的北京某报纸记者,此时也带着点尴尬吐槽道:

“我年初才换的‘那牌子’,怼卡车那视频我这个车主看了都感觉有点绷不住……”

车圈每有热点出,热度持续两三周。

上月底到本月初,圈内最大的热闹,想必就是“那次碰撞测试了”。而这一次的热闹,已经大到了未牵涉其中的品牌如果也正好搞了碰撞测试且需要配合营销活动进行展示,为了避嫌也必须专门出来表个“不针对任何品牌”态的地步。

其实吧,乘用车品牌的碰撞测试几乎月月有,而这次的“市场反响”之所以如此巨大,乃是因为其内容太过于“抽象”——

2.6吨出头的SUV与8吨的重卡迎头对撞,视频看起来,仿佛小车把大车的车头给“撞毁”了的即视感。更何况,公众普遍认识中的小车撞大车事故,最常见的结果是小车被撞飞甚至整个撞碎后残骸四散,而不是这种两车堪堪撞停在一起。一股子测试车居然能同重它三倍的卡车“势均力敌”的即视感。

其实要做到这种效果,只需要精心设计测试过程即可。基于动量守恒原理,测试车开快、卡车开慢,根据两车质量比,测试车和卡车车速比只需要确保大致在1:3范围内,即可确保两车相撞时动量基本一致,确保原地撞停。

图丨物理学面前众生平等!笔者码掉了具有特征的轮毂,现在,请问有人能从这堆零碎重分辨出与重卡杠正面的这台车的品牌与型号么?

此外,卡车车头故意不锁(或者是锁定装置有问题),撞击时卡车车头前翻拍在测试车前舱上。这样既卸掉了相当一部分撞击力,在进一步减小测试车前舱的溃缩损伤的同时,下拍的卡车车头又能保证测试车不至于跳起来,出现撞飞的效果。

整场的所谓测试,表面看起来“老谋深算”,但骨子里却非常地“糙”。

正所谓过犹不及,正因为抠得太细算得也太精,以至于效果实在过于“炸裂”——偏偏还没给抓来测试的卡车好好“打码”。

而这对于用来测试的那部卡车的生产商来说,这就属于标准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懵圈一阵之后愤而蹦起,跳着脚找这路在其看来“不讲武德”的友商以及机构去算账,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各位想必也从本篇车话至今的文字中,琢磨出了点东西。毕竟到目前为止,虽然小编说的事大家可以说是“懂的都懂”,但却没有出现事件三方任何一个具体名字。这是不是高低有那么点“you-know-who”的味道了?

其实这么操作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笔者并不认为汽车品牌测试搞噱头进行营销,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甚至还认为其很正常,是当前商业传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何况,这也是当前短视频平台当道,各种视频传播日趋主流的必然结果。人脑喜欢类似的刺激内容,其投射到汽车产业领域,也就变成了目前各种将车吊起来撞、飞出去摔、翻滚着砸等,极限式营销作秀日益泛滥的原因。

这种问题深挖下去势必变成社会学课题讨论,笔者也无意去批判或者赞扬这些东西。然而作为从业人员,企业在当前大环境下的苦衷,却也是基本了解的。

图丨各种奇葩视频日盛,塞博流量为王的时代——并不是企业想癫,实在不癫没人理

所以,不提关键词,不进一步扩散影响。这只是一篇固定版块每周推送的内容,与公社的老读者们吐槽几句也就结束了。

总算,事件三方在经过持续数日的沟通后,已经于本周五握手言和。

三方共同发表了相关事件的联合声明,并且承诺“愿与全行业同仁一道,积极行动,携手共建一个以安全、技术和诚信为基石的汽车产业生态,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正如友商高管所言,营销确实需要作秀,但是切记搞干净过程不要无辜牵连其他品牌。毕竟,在这个国内汽车产业深度内卷的大环境下,品牌之间的互相拉踩已经让企业之间的互信变得脆弱。

图丨对于车企卷安全这事,至少本人是举双手赞成的。虽然事故原因以及后果不能一概而论,但乘用车尽量安全做到位,遇到事故时少点死伤——难道不好吗!?

当然,尽管现阶段政府主管部门,正着手对汽车行业展开“反内卷”。然而最近这一轮各品牌“卷”整车安全以及成员防护的“军备竞赛”,某种角度看似乎也不算坏事……总而言之,如果各家真的下功夫把车辆安全的问题搞上去且将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要整天只搞点虚头巴保的东西,这种卷法也算得上利大于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