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就不会这样指责他们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6:50 浏览量:1
周末有条相当劲爆的新闻,但由于不少人信了其中极其夸张的数字,被辱骂“笨、对钱没有概念”之类。这我就要帮后者解释一句了。
一来,普通人对“万亿”这样的数字没有概念那不是很正常吗?你连个百万、千万都不让他们通过正常劳动去获得,难道他们应该理解“万亿”是什么概念?
第二,他们或许也并不是因为真的相信,而所以传播。他们更多只是借助这样的热点,表达自己的情绪。至于假不假,不在考虑范畴之内。
先说个事儿吧,近日“第一现场”曝光了浙江某处工地的高温补贴疑似摆拍,工人们吐槽“他们做完样子拍完照片之后,连几瓶普通矿泉水都要收走。”
这个事情相当恶心,接近40度的高温天,搞得好像工人占了他们多大便宜一样,结果却是白白浪费工人的时间,白白害他们挨晒,却连一瓶矿泉水都要作假。简单点说就是连“既要又要”都不如,因此网民看到后很愤怒。
面对突发舆情,当地街道办回应称是劳动纠纷,已经在帮他们进行“调解”。
实际上,很快“辟谣”就来了,意思是给工人发慰问品这事儿完全真实,和工人合影也的确如此。只不过之后他们发现在工地大门口这样搞,影响交通秩序之类,所以统一转移到项目部办公室了,工人各班组长可以统一去办公室里领取慰问品。一些工人误会了。
解释的很清楚,倒也不是完全不能信,毕竟不是啥值钱玩意儿,一点矿泉水而已,完全没必要这么抠。
然而,评论区里排在前排的内容,还是只有俩字:不信。
为啥不信?
因为这种事儿很多!
我觉得这种事可能有,但也未必很多。而且,愿意相信慰问品是搬到办公室里,统一领取的网民也应该不少。但是,他们依旧会嘲讽两句,仍然会说“不信”。
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信,而是因为他们要借这种“不信”的态度表达一些“不满”。说“不信”的人,更多都是普通工人,能切身体会到这类工地活的艰辛,尤其是在这种高温天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头顶烈日,脚踏蒸板的感受。结果你坐在办公室里,弄几瓶矿泉水来发一发,还要拍照秀的跟“善举”一样,因此没有谁会觉得你干得不错。继而,那是不是搬到办公室里去发,也便不重要了。
简单说,就算你搬到办公室里去发水,大家还是会吐槽;哪怕你在太阳底下发钱,发真正的“高温补贴”,人们依旧会点赞。
同理,杨兰兰有没有1.35万亿,真与假暂时来说都没那么关键,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个概念。只不过在一个个40多岁因失业焦头烂额,50多岁为社保满头大汗的群体面前,是谣言又怎样?对于他们来说,相信这条谣言更解气,还是相信那些二代三代们善良勤俭更解气?
答案,但凡多思考1分钟,都是不近人情。
其实第一眼看到澳大利亚华裔,23岁的杨兰兰坐拥1.35万亿财产时,我就知道太夸张了,苹果公司在全世界挣钱,能直接拿出来用的现金也没有这么多。不是看不起那些贪官、奸商以及诈骗犯,而是实在没有这么多钱给他们抢。
可人们还是要信,因为杨兰兰酒后驾驶的价值100万美金的劳斯莱斯,车库里停着的另一辆劳斯莱斯,就足够让人们愤怒。再加上保镖开路、分分钟保释,以及年仅23岁这些信息,愤怒之情,几乎溢出屏幕。
23岁的移民,凭什么会拥有这么多的钱?她在娘胎里开始挣吗?既然这些钱是干干净净的弄到国外去的,又为什么会“查无此人”?作为无可奈何的普通老百姓,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不满呢?
无他,唯信那个1.35万亿的假消息,然后讨论以及表达。
这你能怪广大群众对钱没概念?
杨兰兰这事吧,目前确实没什么可写的点。有几位读者点了让我聊几句,我也只能聊到这个程度。其实消息周六就看到了,可除了吐槽或是骂几声,其他又能说什么呢。我知道的,跟你们知道的,几乎是一样多。甚至可以说,你知道的、媒体知道的、国外媒体知道的,估计也就这样。
没办法,别人实在太牛叉。
可试问,这样牛叉的人只有杨兰兰一个吗?别忽略了这起事件中的“巧合”因素,杨兰兰已经很低调了,可正巧酒后驾车、正巧发生事故、正巧被撞掉屁股的还是国外电台名人,这才有了现在极少极少的蛛丝马迹。
其他像杨兰兰这么低调的隐形富豪,少一个“正巧”,普通人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有多潇洒。
就这,我们表达一下愤怒和不满怎么了?我就问问,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