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赛场的两岸同心曲——台青志愿者眼中的交融与共鸣

发布时间:2025-08-11 16:56  浏览量:1

八月的蓉城,激情同汗水交织,梦想与希望相融。

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步入赛场。(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简称“世运会”)在天府之城拉开帷幕。本次世运会吸引了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3942名运动员参赛,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当《茉莉花》的悠扬旋律在开幕式现场响起,台湾青年陈韵如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看到中国队、中国香港队和中国台北队的运动员方阵步入现场时,屏幕前的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晚的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让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志愿者真切触摸到“祖国团结”的温度。在成都世运会的赛场内外,两岸青年正以志愿服务为笔,书写着血脉同源、共赴盛会的动人篇章。

世运村里的热情笑脸,是陈韵如对世运会的第一印象。作为成都市台协推荐的志愿者,陈韵如在赛事服务中沉浸式感受着每个项目的独特魅力。“活力满满”是她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而这份活力在开幕式上达到了顶峰。当数千人整齐划一的动作与《茉莉花》的旋律完美契合,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屏幕里的画面,而是能真实感受到的场景,祖国繁荣昌盛的模样,就刻在每个人的笑容里。”

四川师范大学台湾青年志愿者廖妤轩。(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在高塔村的定向越野赛场,四川师范大学台湾青年廖妤轩的志愿服务充满了汗水与感动。烈日下,她协助裁判指引选手、教练与观众,看着运动员们在赛道上全力奔跑,不禁生出“同场拼搏”的奇妙感觉。当一位台湾女选手顶着高温冲过终点,虚脱在地却仍绽放笑容时,廖妤轩忽然懂得了“坚持到底”的分量。“她告诉我,过程中好几次想放弃,但还是撑到了最后。”这份韧劲,让廖妤轩想起两岸同胞共克时艰的过往,“就像我们一起面对困难时那样,总能咬着牙向前走”。

志愿服务中的点滴互动,悄悄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他笑着递给我,说谢谢我的帮忙。”当廖妤轩向记者展示着台湾教练赠送的徽章,那枚小小的纪念品,成为了她最为自豪的“军功章”。而更让廖妤轩动容的是,在听到当地志愿者聊起高塔村的变迁时,得知这片曾经不起眼的土地,因赛事配套建设蜕变成生态优美的运动胜地。“从泥泞小路到生态步道,这里的变化,印证着祖国发展的缩影。”

陈韵如则用行动诠释着两岸青年的联结。近年来,陈韵如不仅积极为在川台青提供创业就业指导,也把自己在成都创业扎根的故事带回台湾。“我想让更多台湾朋友知道,这里的舞台有多大。”世运会的志愿服务让她更加坚定了这份信念,“当看到全世界的选手在同一赛场拼搏,当听到两岸同胞为运动员齐声呐喊,你会真切感受到,我们本就是一家人。”

“只要有祖国的舞台,台湾青年一定都会在场。”廖妤轩的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台青的心声。在高塔村的赛道旁,她与大陆志愿者并肩作战,汗水混在一起,笑声也融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服务选手,一起为运动员加油,那种默契不需要刻意培养。”

台湾青年志愿者陈韵如。(右一,受访者供图)

陈韵如则期待着,以世运会为契机,让更多两岸青年找到交融的支点。“赛事会结束,但这份联结不会断。”她计划把这次志愿服务的见闻分享给更多台湾朋友,“我会告诉他们,祖国的繁荣不是新闻里的数字,而是能真实触摸到的温暖,是值得我们共同奋斗的未来。”

跃起追光,传递梦想。运动无限,气象万千。

当夕阳为赛场镀上金边,廖妤轩又忙着引导下一批选手检录,陈韵如则在世运村里整理着志愿服务记录。她们的身影,是世运会上无数两岸青年交融互动的缩影——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每一次微笑、每一次互助、每一次共鸣中,写就了最动人的两岸同心曲。而这首曲子,正随着盛会的进行,在更多人心中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