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杰特(增发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发布时间:2025-08-11 17:01 浏览量:1
倍杰特的主要业务是水处理解决方案,例如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于2025年7月公布增发方案,以下是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一、行业周期与需求波动
1、煤化工投资节奏决定订单量
倍杰特70%以上收入来自煤化工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煤化工属于强周期行业,一旦国际油价低于55美元/桶或煤价高于800元/吨,新项目便大面积推迟。2024-2025年全国拟建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项目合计投资额已较2023年下调30%,公司若无新领域补充,将面临“订单真空”。
2、钢铁、焦化限产冲击存量运营
公司目前托管运营22个钢铁、焦化废水处理站,收费模式为“保底水量+超量计价”。若地方政府启动秋冬季限产,进水量下滑10%-20%,保底条款不足以覆盖固定人工、药剂及能耗成本,运营毛利将被吞噬。
3、新能源行业需求尚未起量
锂电正极材料、光伏硅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盐废水虽然技术路线与煤化工类似,但项目单体规模普遍不足1亿元,且客户倾向于分段招标(预处理+膜浓缩+蒸发结晶拆包),倍杰特一体化优势被削弱,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替代。
二、技术迭代风险
1、高压反渗透(HPRO)与电渗析(ED)冲击传统RO+蒸发路线
煤化工浓盐水TDS普遍在50000mg/L以上,传统两级RO+三效蒸发吨水综合成本8-9元;最新HPRO+ED组合工艺可将成本降至6-6.5元。倍杰特目前仍大规模使用8英寸RO卷式膜,若2026年前无法完成HPRO膜壳及泵阀系统升级,存量项目将陷入“技术落后—成本劣势—客户流失”循环。
2、国产替代压力
公司核心高压膜元件、能量回收装置过去80%依赖进口品牌(杜邦、Hydranautics、ERI)。随着沃顿科技、唯赛勃等国产品牌在2024年相继推出耐压120bar以上海水淡化膜,进口品牌价格已被迫下调15%。倍杰特若坚持进口,成本端将被动抬升;若切换国产,又面临适配性与寿命验证风险。
3、蒸发结晶“设备大型化”门槛
倍杰特擅长的三效/四效蒸发器单套规模多在50-100吨/小时,而2025年后煤化工项目普遍要求单套≥150吨/小时。大型化后,二次蒸汽分配、盐腿结晶堵塞、钛材焊接应力集中等工程难题增多,公司尚无150吨/小时以上稳定运行超过一年的案例,技术风险外溢为投标受限风险。
三、客户集中度与议价能力
1、国能、中煤、陕煤三大集团“集采”压价
央企年度集采采用“技术+商务”双轨打分,商务分占比从2022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45%。倍杰特虽然技术领先,但商务报价一旦高于最低标10%即被淘汰。2024年国能榆林二期招标中,倍杰特报价比最终中标单位高8.7%,直接失去1.8亿元订单。
2、运营项目续约谈判劣势
托管运营合同通常3-5年一签,到期后甲方会重新招标。2023年底包头钢铁废水运营项目二次招标中,甲方将吨水价格从4.2元压至3.6元,降幅14%,倍杰特因无法接受低价而退出,导致2024年运营收入减少6000万元。
3、客户自建团队“去乙方化”
神华、中煤等央企已成立内部水务公司,通过挖角乙方技术人员实现项目自营。倍杰特2022-2024年已有12名项目经理、6名工艺工程师被客户高薪挖走,造成部分项目交接断层,现场投诉率上升。
四、项目执行与合规风险
1、浓盐水晾晒池渗漏事件频发
2024年3月,宁夏某煤化工园区因蒸发塘防渗膜破损导致高盐废水渗入地下水,环保部门对园区所有零排放项目开展排查。倍杰特托管的2个晾晒池被要求加装HDPE双层防渗+在线渗滤液监测,一次性追加投资2300万元。
2、结晶盐“危废”认定扩大化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征求意见稿)》拟将煤化工杂盐(硫酸钠+氯化钠混合物)列入危废,若最终落地,每万吨结晶盐需额外支付1500-2000元/吨危废处置费,按倍杰特现有项目规模测算,年增成本超过1亿元。
3、能耗双控与碳排考核
蒸发结晶吨水电耗15-18kWh,占整个零排放系统能耗60%以上。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已把废水处理工段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考核,若2025年后吨水综合能耗高于14kWh,项目将被限产或征收惩罚电价,直接影响托管运营收益。
五、供应链安全
1、钛材蒸发器交货周期拉长
倍杰特大型蒸发器壳体采用TA2钛材,国内仅宝钛、湘润等少数厂家具备卷板能力,2024年钛卷订货周期已由6个月延长至10个月,导致公司两个总包项目被迫推迟投运,面临每延迟1个月200万元违约金风险。
2、进口高压泵阀断供风险
HPRO系统核心高压柱塞泵(120bar以上)品牌主要集中在美国PE、德国KSB,2024年10月美国对华新一轮出口管制清单包含“用于高盐废水的高压泵”,若范围扩大,公司备货周期需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项目投标时无法承诺准时交付。
3、物流与现场安装资源瓶颈
倍杰特项目集中在西北、华北,现场大型吊装、模块化安装依赖专业队伍。2024年新疆某项目因吊装公司同时服务多个光伏基地,导致蒸发器延迟就位15天,项目整体投产推迟,客户依据合同扣款300万元。
六、竞争格局恶化
1、传统对手低价抢单
万邦达、博天环境、上海凯鑫等同行在煤化工废水领域同样具备零排放业绩,2024年普遍采用“低于成本价拿项目、靠运营期涨价”策略,行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21年的25%下滑至2024年的14%。
2、央企水务平台纵向整合
中化环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凭借资金成本优势,开始在煤化工园区投资“水务一体化”项目,前端供水、末端废水、盐资源化统一打包,倍杰特单一零排放环节被边缘化。
3、膜装备龙头横向扩张
碧水源、金科环境等拥有膜制造能力的企业,通过自产膜元件降低设备造价,2024年在西北煤化工EPC招标中,碧水源报价比倍杰特低12%-15%,且承诺膜元件质保期延长到5年,直接挤压倍杰特市场份额。
声明:本文分析研究所涉基础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为未来变化作任何背书承诺,若这些信息未来发生任何变化,均与本文无关。另外,本文不代表任何形式的任何建议。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及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