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谷晓梅 ‖ 夜半奏鸣曲(散文)

发布时间:2025-08-11 17:11  浏览量:1

夜半奏鸣曲

文/谷晓梅

近几年,碰到的奇葩邻居我是不吐不快。为啥?夜游神呗!大半夜的不弄出些动静,甚至是大动静都不算完。您说这么扰民,左邻右舍咋能休息好,睡个好觉?

先是,楼上邻居小两口,小伙子的朋友是在他家夜夜寻欢,音响震耳,酒过三巡喧哗声声不断,堪称一座家庭KTV;好端端的家,夜半群魔乱舞,茶几上快餐盒,零食凌乱。久之,此造作夫妻感情失和,夜里不睡觉,白天咋上班?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文斗、武斗并存,吵闹声、砸东西声、妻子的哭声宣泄着不满,堪称激战沙场。如将夜半吵闹称为“都市安魂曲”,那四邻还能寐吗?久而久之,夫妻感情破裂,以离婚结束短暂的婚姻。

好端端的二人世界,让小伙的日子过得稀里哗啦。可他不接受教训,又娶一外地媳妇,没消停几天,老毛病重犯,这回不邀友夜欢了,小两口内战。丈夫的训斥责备,媳妇是无言可对,最后的杀手锏哭声连连也打动不了丈夫,丈夫依然日复一日地责难。这样的日子没法过了,又以离婚来结束婚姻。

婚姻的坎坷,小伙索性搬出房子,连续多年将房子出租给他人。一拨一拨的新人入住,有携家眷老小的、有小三口的,先是中年人拿家当作工厂,不分白天黑夜,电钻,锤子哒、哒、哒的响声不断,分明是家庭作坊在做代加工生产;中年人搬走了,小三口也是不消停,孩子是个夜哭郎,三四岁的孩子,从小的毛病,婴啼如精确的原子钟,每夜子时准时叩击天花板,要不就在家里跑跑跳跳,拍皮球,仿佛是竞技赛场,弄得屋顶咚、咚、咚。主人在电梯见到我一个劲地说:对不起,孩子夜里经常哭,扰得您不得休息,抱歉。

今年,小三口搬走了,房主小伙子要卖房,这一段楼上没人住,算安静了不少。

可,你刚唱罢他登场,一墙之隔的邻居也是作妖不断。先是老两口夜半惊魂,吵闹声,砸东西声,用拐棍戳地声连绵不断,闹得六七十岁的老夫、老妻最后以卖房平分财产分手,结束婚姻。

这套房子是卖了,没清静几天,租客连绵不断。

这不,这几日每逢晚上十点以后,男男女女众人说话声分贝极高地寻欢。我想可能是群租,百十平方米房子,可以住上六七个人,他们为啥都很晚、很晚才回家,回来后依旧激情满满,到夜里两三点才消停。莫非上午不用上班?我是不解,这几个年轻人就是在用荒废、消磨时间折损身体呀!

遇到这样的邻居,我真是怕了。老年人夜里休息不好,白天就发蔫,打不起精神。有时,我傻傻地想,如果两耳失聪,就会相安无事睡个好觉了。

前天,十点后男生的大声喧哗,女生的唯唯诺诺应答,让我再次开了眼。这家庭战争打得一方示弱了都不算完,堪比嵇康夜锻的现代版。

声波穿透三层混凝土的激情,我在被窝里捂着耳朵,装听不见,可是不行啊,声声入耳。不得抱着被子睡到客厅沙发凑合,夜里三点到卧室里听听,男士嘶声依旧。

您说,我这邻居是不是一群“夜战斗士”夜里欢,是一种现代人精神焦虑症的表现。他们咋就不想想,这样如此是否扰民?是否“夜以安身”的传统作息时间?这些人的自由常以他人的失眠为代价,分明犹“水泥森林里的声音暴力,是最平等的精神酷刑”来折磨四邻。

昨夜突然万籁俱寂,我竟失眠至天明——原来我的生物钟已被驯化成需要噪声伴奏的可怜虫。唉!

夜半奏鸣曲,弄得我是夜不能眠。也许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家是一方净土,可随意折腾打造“乐园”;也许活得太累,白天黑夜颠倒,不懂迷途知返;也许他们就根本不尊重大自然,不懂白昼与黑夜的交换;夜半让人们休养生息,积攒能量来更好地应对白天工作学习的挑战。总之,这是一群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之人。我想,他们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这种人生的态度,这种失德的行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适时为自己买单。

有几次,我也在想找物业,或报警来调解或警示结束这一现象。可是想想还是忍耐,忍耐吧!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每个人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同;更何况,毕竟比邻之间要和为贵,相互尊重,共享安宁。

我在想,水泥隔板不能胜任如此的高分贝,也许,解决之道不仅在于邻里自觉,更在于源头治理。还好,最近国家对此出手,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5月起落地实施,对层高、隔音等作出强制规定——“好房子”有了“硬杠杠”。

新规要求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和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应小于50分贝,与之前《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的45分贝相比,隔声性能提升了11.1%。通俗理解,就是挨家挨户的说话声、电视声、音响声等空气噪声干扰更小了,居家生活私密性更有保障。

针对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规范》要求,卧室、起居室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65分贝,与《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中“75分贝”的限值相比,隔声性能提升了13.3%。这意味着楼上的脚步声、家具移动声等会显著降低,减少对楼下住户的影响。

邻居,在现实生活里是比邻而居实体的存在。新规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相对减少或解决如此的噪声干扰。

让“家”的归属感,舒适感大大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谷晓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天津河西区作协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今日作家》杂志副主编,《山西作家》诵读、创联编辑。发表各类诗作1000多首,在纸刊、网刊发表散文、随笔200多篇。著有12万字的散文集《打开尘封的记忆》,28万字的散文集《流年碎影》。曾获天津市读书征文优秀奖,天津市读书知识竞赛三等奖,全国抗疫诗词一等奖,全国乡情散文作品优秀奖、三等奖及天津城市记忆主题征文三等奖,天津市离退休干部“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优秀奖,天津市书香之家,明理文化津沽行·首届非遗文化散文征文大赛特殊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