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启动地铁项目,27家企业竞标,蒙古国却还想找外援

发布时间:2025-08-11 17:23  浏览量:1

蒙古国竟然想要找外援在冻土层下开凿地铁?一个历史上以游牧文明闻名的国家,如今却面临现代城市病的煎熬。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2人的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却挤满了150万人口,拥堵程度堪比美国纽约。蒙古国想要斥资24亿美元启动首条地铁项目,来自7个国家的共27家企业竞标。蒙古团队还远赴英国寻求信号系统、车辆等技术支持,并从德国进口盾构机等核心设备。

蒙古国目前正面临着哪些“交通之困”?蒙古国地铁的建设又将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呢?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北接俄罗斯、西、南、东三面与中国相邻。国土总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

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东部平原为地势平缓的呼伦贝尔草原延伸带,南部是广布荒漠的戈壁区。中部的杭爱山-肯特山过渡带为草原丘陵,是色楞格河、鄂尔浑河等河流的发源地。西部是由阿尔泰山脉火山岩构成的山地,山间盆地散布着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等内陆湖群。

蒙古国深居内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旱炎热,年均气温低于0度。但是首都乌兰巴托位于肯特山脉南麓的图勒河谷,北部山脉削弱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侵袭使其冬季气温略高于其他地区。而且乌兰巴托作为全国唯一具备完善供暖系统的城市,所以成为居民躲避严寒的核心避难所。

乌兰巴托的总面积约47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高达150万人。约占蒙古国全国人口的46%,城市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305人,随着乌兰巴托的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网络却难以匹配迅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而且道路系统在冬季经常因积雪与低温陷入瘫痪,所以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所以地铁成为了解决乌兰巴托“交通之困”的必然选择,地铁不仅能避开地面极端气候的影响而且运量大、效率高,可以更有效分流地面交通压力。但是蒙古国的气候与地质环境却为地铁建设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乌兰巴托地铁项目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蒙古国、印度、法国、英国的共27家企业参与竞标。各国企业的参与不仅出于商业利益更蕴含地缘经济考量,而蒙古国执着于引入“外援”是源于地铁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挑战。

乌兰巴托冬季气温最低可至零下50度,地表以下存在的永久冻土层加大了地铁修建的难度。而且地铁线路需要穿越城市的人口密集区,地下复杂的管线网络增加了施工协调和保护的难度。作为蒙古国首条地铁,项目中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蒙古国本土企业在基础建设以及大型地下工程等方面的经验有限,需要借助多个国家的技术以填补空白。

而蒙古国地铁项目成功后,将成为蒙古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