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漕东:“三色”绘就“和美”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1 17:25 浏览量:1
漕东村文化中心。
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漕东村,绿荫如盖,溪水潺潺。村民陈接犬坐在文化公园的石凳上,咬一口刚摘下的金黄大黄桃,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村里建设搞得实在太好,这幸福日子比蜜还甜!”陈接犬的惬意生活,正是漕东这个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居民幸福感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漕东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探索出一条“青山绿水、文明和谐、共同富裕”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青山何处寻?擦亮生态“底色”,以“潺潺溪水娟娟月,重重青山淡淡风”为脉,铺展依山傍水的美丽漕东新画卷。
漕东村和谐堂。
“以前总羡慕城里的公园,现在咱家门口就是景区!”清晨,庞村村民陈大姐推开院门,信步踏入占地2万平方米的锦秀园。园内,千禧、万福、万寿三桥倒映碧波,健康步道串联起徽风皖韵的别样景致。这正是漕东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心呵护绿水青山的成果。
漕东之美,美在环境,更融入生活。近年来,该村以中心村整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房屋风貌提升、美丽庭院创建,让“香樟绿后院,兰桂艳前庭”成为农家标配。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户户通网络、道道有路灯”。
“生态账就是幸福账。”村党总支书记陈永新深有感触。据介绍,村里精心打造了全民健身中心、庞村足球场、沿河观景带等21处公共空间,让村民“抬脚能踢球、转角可观景、百米有书屋”。
漕东村全景。
乡风何所觅?厚植文化“本色”,以“悠悠古训琅琅声,袅袅乡音眷眷情”为韵,涵养守望相助的文明漕东新风尚。
在漕东,文明新风的种子已深深扎根。村内深入挖掘“义门陈氏家训十六条、家范十二则”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庞村文化中心设立“和谐堂”,让崇德尚俭的美德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现在村里办红白事都提倡在‘和谐堂’,省心省钱,不攀比了。前不久村里还办了一场简约时尚的草坪婚礼,大家都很喜欢,乡风文明真是大变样!”负责文化宣传的村干部储慧慧笑道。
漕东村法治文化公园。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在漕东村,农家书屋书香弥漫,黄梅戏剧团、锣鼓队、广场舞队常年活跃,成为传播文明、义务普法的生力军。近年来,村里举办各类大型活动20余次,“乡村夜话”“板凳会”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文明乡风日益醇厚。
富路何方拓?壮大产业“特色”,以“累累硕果盈盈笑,家家仓廪岁岁丰”为根,筑就共同富裕的幸福漕东新图景。
漕东村的产业振兴,奏响的是“村企共建”的协奏曲。目前,村里拥有农业开发公司1家、专业种养合作社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已具规模。
田野里,优质水稻、小麦、金丝皇菊铺展丰收画卷;果园中,葡萄、火龙果、黄桃缀满枝头,香气四溢。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有效解决了村内上百名年龄偏大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举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83万元的坚实“家底”。
尤为亮眼的是蓬勃发展的“培训经济”。漕东村作为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整合高标稻田研学、农文旅体验等资源,打造“1+7+N”(以漕东村为主导,串联7个现场教学点,辐射镇外县内及江西彭泽等周边若干个研学点)精品教学线路。
2023年以来,承接省内外培训32期,吸引超2000名学员到访,创造培训收入近150万元。与此同时,漕东国防教育研学基地以“红绿辉映”为特色,涵盖国防、农耕、非遗等在内的65项课程,年接待研学学生超千人,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漕东村的和美答案,藏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里,藏在每一个村民踏踏实实的日子里。这份答案不仅属于漕东,更是为每一个探寻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有生机的样本。(杨佳琦 程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