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热到失眠?不要着急!教您“八招”拥有好睡眠
发布时间:2025-08-11 17:28 浏览量:1
三伏天,阳气最盛,心阳亢盛,易导致心烦意乱、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加之气候闷热不适,空气湿度较大,身体困乏感明显而影响睡眠。因此,三伏天受到失眠困扰的人会相对较多。
那么,在这湿热交蒸的天气里,如何才能睡得好、睡得深、睡得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雪姣教授为大家进行了详细解析。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下降或睡眠节律紊乱,导致日间精神、情绪、记忆和身体功能受影响的一类健康问题。
长期失眠的话,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1.入睡困难:躺下很久才能入睡
2.易醒多梦:夜间频繁醒来,梦多而乱
3.过早清醒:凌晨即醒,难以再次入睡
4.睡眠较浅:虽睡足时长,却醒来仍疲倦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阳不入阴,则目不瞑”(白天应收敛的阳气在夜间仍躁动,导致失眠),是全身失衡的表现,需身心同治。常见证型如以下几种:
1.肝郁型失眠:伴随胸闷、易怒、女性经期紊乱,此时应疏肝理气、调畅情志。
2.脾胃失和型失眠:伴随胃胀、嗳气、口苦,此时调理脾胃是关键。
3.阴虚火旺型失眠:伴随潮热盗汗、咽干口燥,此时应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睡眠问题也可能是身体其他“系统”异常的表现,甚至是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具体情况需从全科角度评估,找出根源、调理整体,才能改善睡眠。
1.调心安神
可用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等中药,水煎取汁服用,宁心安神、缓解焦虑;晚上温水泡脚,可加少许艾叶、花椒,或自制夜交泡脚饮,助阳归阴;睡前静坐5分钟,或做腹式呼吸,心神内守。
2.调和脏腑
脾胃不好:晚餐少而清淡,睡前不吃夜宵。
肝气郁结:白天适度运动、听音乐、写日记宣泄情绪,晚上以平和的心态入睡。
阴虚火旺:少熬夜,睡前可饮温牛奶,或开中药配制合莲安神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3.调畅作息
午睡30分钟左右,且在14:30前起床,避免晚上难入睡;同时,固定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生物钟;睡前1小时关掉电子设备,让大脑进入休息状态。
4.饮食养眠
多吃安眠食材,如山药、桂圆、黑芝麻等;睡前半小时可饮温热的合莲安神粥;少吃辛辣、油炸、高糖、重口味食物,避免咖啡、浓茶、酒精。
5.呼吸静心
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循环4次。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冥想,想象温暖光芒从头顶缓缓笼罩全身,放松入眠。
6.环境助眠
整理卧室,将其调整至静、暗、温、洁的环境,不在床上工作或玩手机,减少卧室杂物和电子产品,枕头高度适中,床垫柔软有支撑感。
7.中医外治
艾灸神门穴、三阴交穴,按揉后溪穴、安眠穴,或用中药安神贴改善睡眠;体质适宜者可配合拔罐、刮痧、推拿,可温经通络、安神助眠。
8.调动阳气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白天适度活动可促进阳气运行,夜间更易安眠;可进行超慢跑40分钟(配合节拍),节奏尽可能保持一致。时间安排在上午或傍晚,不要临近睡前运动,以免扰动心神。
医生提醒,出现睡眠障碍时,切勿自行长期依赖安眠药入睡,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中医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睡眠。